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一前言
学与教是一种双边活动。
这个活动过程是学与教双方互相适应的过程,又是使学习主体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这样的“适应值”及“转化率’要提高这种“适应值”和“转化率”,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吃透两头,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钻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理。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强调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起巨大作用的。
著名心理学家Rod Eillis指出“一个普通的共识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是由种种需要和兴趣所控制,这种需要和控制影响他的实际表现”,也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Krashen 指出“课堂教学的作用是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交际机会,而不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语言符号,只有交际化的教学才能使学习者感到所学内容有趣且言之有物”。
指出了激发兴趣的方法。
则,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应该怎样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研究小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结构特点等提出相应的激发策略,以便为以后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学习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都与兴趣有关,若对某种事物不感兴趣,对它也就不能集中注意,在学习兴趣指导下学生能产生坚持不懈的学习行为。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求知倾向,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它。
如许多对学科学习入迷的学生,总是夜以继日地学习,不离书桌。
兴趣、入迷推动他们勤奋地持之以恒地采取行动,直到目的实现为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的人。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它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
推动学习活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
“最直接”是指兴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他中介因素。
“最活跃”是指在兴趣状态下,大脑
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的认识活动特别活跃:感知敏捷、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并不断将认识活动深化,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无兴趣时高。
所以两个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
甚至一些智能中等但兴趣浓厚的学生的成绩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无兴趣的学生。
小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活跃。
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好或讨厌学习的后果,但是小学教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兴趣的因素。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知识文化,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研究规律,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愉快地去探究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因此,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而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兴趣的内涵
(一)学习兴趣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又称认识兴趣。
它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点
1 学生兴趣的广泛性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今天,学生对电脑、游戏等现代科技设备有着广泛的兴趣,尤其是体育运动商业化的今天,学生对其热爱的程度与日俱增,因而对其兴趣的合理正确引导利用显得特别重要。
2 学习兴趣的倾向性
所谓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某些内容感兴趣,它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
我们常常会看到某学生对某一科目很感兴趣,而对其他科目不怎么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忽视兴趣的倾向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同的学生,其兴趣倾向性有所不同,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3 学习兴趣的可塑性
对成绩差而厌学的学生采用强制手段,往往是适得其反,而应把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
要特别注意消除产生厌学情绪和对学习抱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创设积极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复发,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四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认识本身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
事物的本质,事物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变化、人的思想、人所创造的一切,都含有无穷无尽的兴趣源泉。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流人你的眼帘,你走近一瞧,大自然的奥秘的美妙图景便展示在你面前。
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隐藏在深处,需要花费精力才能找到它、掘出它。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好奇心会引起人的兴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
”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用奇特、巧妙的问题或事物引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设置新颖的教学安排,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
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
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
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
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所讲的理解得越深。
用新奇的教学方法,学生倍觉新颖,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
(三)巧设疑问,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
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一次成功获得,能使学生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形成一种最佳心理状态。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疑,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可巧设悬念,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由此所产生的疑惑、惊讶等心理状态,都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四)教学故事化,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故事,同样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来。
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教学《月光曲》时,课前我用简短的几分钟介绍贝多芬的生活小故事,让学生对贝多芬的了解,从而对课文内容展生兴趣,怀着“我要学”的态度去理解课文内容。
(五)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认识的深度还不够,只有充分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认识程度,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所学内容,才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与知识一举两得。
邓小平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然而在亲手操作中会发现各种尽不同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新理念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爱搞小动作,可见学生的好动心理是正常现象的,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能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又能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六)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法国科学家迪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
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的展开,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主的开拓潜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很复杂的师生交流互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使他们掌握自我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
必须时刻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氛围,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环境。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在一定的情境渲染下,指导学生背诵和朗读方法,使学生掌握背诵和朗读的技巧。
(七)通过活动激起学生竞赛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是一种动力,小学生好胜心强,求胜心切,课堂上的游戏和竞赛,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又能极大的满足学生们的显示欲,个人之间,尤其是男女间,小组之间,谁都想呈强,显示自己的力量,能把学生置于游戏活动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这样,在开动脑筋,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地掌握,这种形式小学生是极感兴趣的。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给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声母、韵母和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又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中,给学生分组合作,各小组三位学生组成一组,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和小灰兔,看谁演得最好,然后再评出各小组的演出成败原因,学生把精力投入合作实践当中,同时也尝到了集体努力的结果,因而集体主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感兴趣了,这样一来,学生能在欢声笑语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八)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的说教只能使大脑疲倦和沉闷。
而创设一个逼真的诱人的情境,就可以激活大脑,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诱使学生积极参与。
创设情境,探索学习方法。
小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领会与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把课本上的“死知识”学活,使其融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能应用它继续学习新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形成自觉探索学习方法的策略意识,教师以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为依托,创设学生探讨学习方法的情境。
五结论
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如教师精湛、幽默的语言艺术;漫画、典故、寓言的运用;巧妙的板书设计等。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