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不分版本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正确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

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根底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当。

生态旅游那么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时机。

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开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开展空间。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根底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开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开展的根底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
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无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根底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根底;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开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 以下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开展。

C. 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 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 文章运用比照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 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根底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 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说明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 如果开发旅游无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 西部地区旅游业开展的瓶颈是根底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 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展。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因果关系不成立。

原文第一段第一句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正确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选项说反了。

C项,“参与旅游〞错误,由原文“生态旅游那么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时机〞可知,是说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参与旅游〞,偷换概念。

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应选B。

【2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根底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

应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

由原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开展的根底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而不是“更易解决〞。

应选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

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无言师
钟春香
宋医生又被请来为医科大学上解剖课。

其实,他是不愿意来的,因为在医院里做一个手术比上课来钱快,而且如果手术成功了,也更容易引起医院的关注。

但这次是医科大学的副校长——他的老同学邀请,不好意思拒绝。

宋医生走进解剖室,学生们已经等在那里了。

学生们呼啦一声围上来,望着他胸前写有“某医院胸科手术专家〞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

他抬了抬头,眼角睥睨了一下这群学生娃,嘴边掠过一丝不易发觉的傲慢,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开始吧。


据老同学讲,今天解剖台上的死者,生前曾在他所在的医院工作过,很崇拜他,立志让女儿成为像他那样的医生。

但医院那么多人,面孔如潮水一样涌来涌去,他又怎能记住每一张面孔呢?
他打量死者,像往常做手术一样,程式化地在胸膛处画出一条定位线,对学生们讲:“这是心脏的位置,只要我下刀,就可以取出他的心脏。

但在取心脏之前,让我们估计一下死者的年龄和死亡的原因。


“老师,让我来说!〞
一名清秀的女生走上前来,“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


他看了女生一眼,笑着说:“说得没错,但你对他年龄的估计也太武断了,你怎么知道他还有两个月零5天过50岁生日?记住,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女生没直接答复他,手颤抖着抚摸死者的脊椎,眉毛凄楚地拧着,面容忧戚地说:“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清扫卫生……〞
他说过不让她做这样的推断,但她还是一意孤行,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她的脸上居然还带了感情!这是一位医者最不能有的!
他想批评她,但又要保持尊严,所以只冷冷一笑,双手抱在胸前,打量着女生。

他是从农村考到医科大然后分到医院工作的。

工作之后,他很少回老家。

假设自己不是来自贫穷愚昧的农民家庭,而是来自城市某个知识分子家庭,那自己取得头衔和成就将会更容易,也会轻松一些……
当然,这么多年,通过业务钻研和一些手段,有些头衔他也得到了,但付出的艰辛却是别人不能想象的……
女生旁假设无人地说着解剖之外的死者的劳作。

学生们哄笑。

“够了!〞他一声大吼,制止了她。

女生哇的一声哭了。

时间突然凝固。

“老师,〞过了一会儿,女生擦干眼泪抬起头,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想问的是,假设躺在解剖台上的是您父亲,您还能冷静到没有一点儿感情吗?我母亲死于绝症,是我父亲靠种稻卖钱将我辛苦养大,他立志让我成为名医,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我偏偏不喜欢医生这一行,而我又不想让他伤心,所以就违心地上了医科大……〞
“他一直以为我喜欢医学,在我上大学后,他还兴冲冲地找了一份在医院清扫卫生的工作,开玩笑说等他死了,他会将遗体捐献给医科大,让我解剖……〞
“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自修设计,铁了心要转行!〞“——没想到他死前真就立下医嘱捐献遗体,今天他就躺在这里,等我……我……〞女生泣不成声。

解剖室里空气瞬时凝结,一片寂静。

他真的被感动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走上前去,像父亲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女生的头,无比愧疚地问道:“那你现在还转行
吗?〞
女生满脸泪水,不停地摇着头……
“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直接找我。

〞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4. 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小说开头介绍宋医生是接受副校长同学的邀请,并非心甘情愿给学生上解剖课,因为在医院做一个手术更容易获得金钱和医院的关注,这说明宋医生更看重名利。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宋医生走进解剖室,学生们望着他胸前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这就写出了学生对宋医生的态度。

C. 宋医生告诫学生“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而她“还是一意孤行〞,并且脸上还带了感情,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

D. 小说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对女儿有着无限的爱,他用捐献遗体供女儿解剖这一行为,促使女儿的学医态度有了转变。

5. 小说为什么插叙介绍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请简要答复。

6. 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

请分析这种呈现方式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4. C 5. ①由农村出身讲到他的奋斗,使宋医生的形象更为饱满。

②为下文宋医生对女生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使情节开展自然。

正因为都来自农村,故更懂得求学之路的不易。

③丰富小说的内容,又防止了情节开展的平铺直叙。

6. ①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让宋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奇怪,引发了宋老师对她的一系列劝阻式语言、心理和行为,以及同学们的哄笑,使情节产生了起伏,也推动了情节的开展。

②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在读者心理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的艺术吸引力。

③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揭示死者生前的想法、行为和生平经历,更能表达他对女儿将来成为一名出色医生的恳切期望和深沉的爱女之情。

④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塑造女大学生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温情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表现小说的思想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C项,“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错误,她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躺在解剖台上的
是她的父亲,对父亲深深的爱促使她这样。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为什么插叙介绍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要求简要答复,这是考查小说中插叙的作用。

作答时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

小说在中间局部穿插介绍了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表达出自己作为农村出身的人奋斗的艰辛的情感。

而小说中的“女生〞也来自农村,这可以引起宋医生的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作答时就可以从情节开展角度考虑,即为下文宋医生对女生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防止小说情节开展的平铺直叙。

从对宋医生形象的刻画角度考虑,讲述他的农村出身及他的奋斗,也丰富了宋医生这一人物形象。

点睛:插叙的作用一般有:〔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2〕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防止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这种呈现方式的表达作用,这是一道探究题,作答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开展、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

小说中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

〞“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清扫卫生……〞这样的介绍一开始便在读者心理制造了悬念,同时让宋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奇怪,引发了宋老师对她的一系列劝阻式语言、心理和行为,以及同学们的哄笑。

从情节角度考虑,使情节开展起伏。

从人物形象刻画角度考虑,突出了这个女大学生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温情的性格特点。

而通过这个女大学生对“死者〞情况的介绍,更有利于表现小说“无言师〞这个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7. 以下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8. 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7. C 8. ⑴春逝之伤: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慨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⑵迟暮之悲:三四联既有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满镜〞而功业无成、心有不甘的慨叹。

⑶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归的矛盾:尾联两句是倒装,从暗用范蠡典故来看有归隐之意,可诗人却“不归〞,反映其处于彷徨矛盾之中:欲为不能,欲隐不甘。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颈联中“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常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应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此题结合诗句进行概括即可。

首联上句即言水流花谢,顿生伤春愁绪,年华易逝的伤感;下句思乡,不怨春风不带他回故土,却言他送春风过楚城。

颔联上句写梦境,身化蝴蝶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聊慰思乡情怀,于虚幻世界得到一丝快乐;下句写梦醒时分,仍在他乡为异客,三更月色格外愁人,树上杜鹃啼叫“子归〞更显凄凉。

颈联写家书久绝,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有迟暮之悲,也有功业无成的感慨。

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衬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闻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樊於期乃前.曰(走上前) 素善.留候张良(善于)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夜缒.而出(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略微)
10.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君之所知也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2. 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9. D 10. B 11. D
12. 〔1〕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D项,深:刻毒。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应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B项,晋国,哪里有满足时候呢?之:助词,提宾标志。

C项,这是您知道的。

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D项,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

之:主谓之间,取独,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