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三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课件(66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措施 ①实行___均__田__制_____,增加收入,缓和矛盾,促使游牧民族农 耕化,对后代田制影响深远。 ②实行三长制,健全行政体制,国家控制编户农民,加强中央 集权。 ③整顿吏治,为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局面,推动北魏王朝走向 兴盛。 ④迁都__洛__阳__,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推动了改革的深入, 促进了民族融合。 ⑤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解读】 (1)史料一信息“名尤不正”表明唐代三省长官皆为 宰相,共议国是,分散了宰相权力,与实际宰相地位不相符。 (2)史料二选自史学论著,论述了中国古代汉至唐宰相制度的变 化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提示】 (1)相权三分。 (2)唐代宰相人数增加,并且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 权。 (3)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 1 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考纲解读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度,隋唐时期的三省
六部制、科举制和监察制度,理解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唐朝藩镇割据的现象及其危害。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命题点一 隋唐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史料实证——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是” 史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 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 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构图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转
核心观点: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 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构图解史】 选官制度的演变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一、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 1.君主专制政体 (1)魏晋:中央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中央设_中__书__省__、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最高长官都 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凡参加_政__事__堂___会议的其他官员的 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③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 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
唯物史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
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 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史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 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 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探究】 据史料一、二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4.选官制度 (1)魏晋:九品中正制 ①含义:以“__中__正__”所评定考察对象的品级授官的制度。 ②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 高官。 (2)科举制 ①实施:隋朝创立,唐代完善。 ②实质: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 的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Nhomakorabea晋至隋唐
【漫画解史】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实质
核心观点: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皇权得以 加强。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易错提醒】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 别
二者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本质却不同。 前者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的目的是 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知识拓展】 ★唐太宗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 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也间接影 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二、选修部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439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 治局面。 ②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中央与地 方的矛盾尖锐。 ③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栏目 导引
核心观点:选官制度的发展体现了选官的标准由注重血缘发展 到注重品行和才学;选拔的方式从推荐到考试,体现了公平、 公正的原则。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图解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核心观点: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措施,如实行均田 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 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实质 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1.士族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形成、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时期,南北朝后期开始衰落,随着隋唐科举制的推行逐渐退 出历史舞台。士族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 度的主要依据。其最大的特征是按门第、血缘选拔任用官吏, 世袭传承。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解读】 (1)据史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信息可知,九 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2) 史 料 二 关 键 信 息 “ 前 此 选 举 …… 终 必 有 若 干 人 可 以 获 举 也”说明了科举制相对汉晋时期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 【提示】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 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 的设置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在君主专制下具有明显的开 明性,即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 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事。除了制度设置的保障,儒 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 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 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④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 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2)评价 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 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 中央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 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 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归纳】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 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 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 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 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4)评价: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 (1)地位: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2)措施:制度调整,完善科举制,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减 轻徭役赋税;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 (3)影响:统治期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_贞__观__之___治__”,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史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 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 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 书门下之章发下。
——钱穆《国史新论》 【探究】 (1)史料一反映了通过怎样的方式削弱相权?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委员制”? (3)综合两则史料,三省六部制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1)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 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 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例如,汉代察举制 以孝廉为标准,通过乡举里选、中央政府策问考核等程序选拔 官员;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都要 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 出一种开明性。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某些决策方式也具有一定开明性 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唐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敕”,但 是起草敕令的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皇帝在敕令发布前“画 敕”即同意,此后敕令还需经过门下省给事中审核,如果门下 省不同意此敕令可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封驳”。由此可见, 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如此严密和复杂,也体现了 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 君主专制,可以说是“皇权之下的民主”。
2.政事堂会议: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 是常设的,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唐初设政事 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 尚书左右仆射),是当然宰相。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 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唐代正是通过不断的分化相权 来加强皇权。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③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 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 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__公__平__公___正___。 5.民族大融合 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 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 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2.地方行政区划 (1)唐代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 (2)唐代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__藩__镇__割__据____”局面。 3.监察制度 (1)概况: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 腐化,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命题点二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 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
史料实证——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作用 史料一 (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 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 有陆沈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