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名解 上届考到的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姐说,下附往年名解题目(没有答案)
局解的名解一直以来就是重复来重复去的,三边孔四边孔必考,胆总管分支也很重要,另附一份班级整理的名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椎动脉三角:
2、腕管:
3、Calot三角
4、纵隔
5、.动脉导管三角
6、右肠系膜窦
7、食管后隐窝
8、三边孔
9、肱骨肌管
10、胆囊三角
11、收肌管
12.颈袢:
13.腹股沟镰:
14.骨筋膜鞘:
15、踝管
16硬膜外隙
17、锁胸筋膜
18、颈动脉鞘
19、四边孔
20、胃床
21锁胸筋膜
22肱骨肌管
23股环
1.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
经等所形成的筋膜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于纵隔。

P31
2.气管前间隙:是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段之间的间隙。

该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
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

P31
3.椎前间隙:是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
并经腋鞘扩散到腋窝。

)P31
4.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咽后筋膜之间。

(此间隙内的脓肿常易引起吞咽困难。

咽后间隙延伸至咽后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P31
5.颈袢:位于颈动脉鞘内,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的u袢,其分支支配舌骨
下肌群。

(去年名解)
6.椎动脉三角:外侧为前斜角肌,内侧为颈长肌,下侧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
六颈椎横突前结节。

三角的后方有第七椎横突、第八颈神经前支及第一肋颈;前方
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

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

P43
7.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浅面,
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是咽后壁及其筋膜。

(内容: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等。


8.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头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肌腹之间。

其结构有浅
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和封套筋膜,深面为椎前筋膜。

9.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内容:1、
下颌下腺2、面动脉,平舌骨角起自颈外动脉3、舌下神经4、舌神经5、下颌下神经节6、舌动脉)p31
10.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所围成,间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11.锁胸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

穿出的结构: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分布于胸大、小肌)。

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管)。

P57
12.食管上三角:由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

内容食管上段、胸导管。

(食管下三角:由心包、胸主动脉、膈肌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P66
13.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围成。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P69
14.心包横窦:是指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


15.心包斜窦:位于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

16.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底位于肺表面,尖朝向肺门.)
17.McBurney 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段交界点
18.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以肌肉裂隙,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耻骨结节外上方,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cm。

(掌握四个壁:1、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线下缘。

2、下壁:腹股沟韧带。

3、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4、后壁:腹股沟镰、腹横筋膜。

)p87
19.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Hesselbach)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股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腹股沟直疝由此突出。

P88
20.胃床:是由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毗邻,这些器官共同构成胃床. P90
21.肝蒂:为出入肝门的肝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的总称。

P100
22.肝段:根据Glisson系统(由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的肝内分支构成)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及其属支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分叶和分段.肝脏外科以此为据可施行半肝、肝叶、肝段或亚肝段切除术.
23.膈下间隙:介于膈和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

P100
24.网膜囊:小网膜、胃后壁后方的腹膜间隙。

(系解书上: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

(毗邻:前界为小网膜、胃后壁;后界为后腹膜壁覆盖的腹后壁结构;上界:膈、肝右叶;下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左侧胃脾韧带及脾肾韧带;右侧:经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通)
25.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或肝脏下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

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

(临床意义: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100
26.边缘动脉:由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相互吻合,在结肠边缘形成动脉弓。

P118
27.腹膜后隙:位于后腹壁的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其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器官结构以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 p119
28.腹股沟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呈弓状行于精索的上方,在腹直肌的外侧缘、精索的后方两者呈腱性结合,形成腹股沟镰,也称联合腱。

p84
29.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略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

P112
30.右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不易扩散。

P112
31.第二肝门:膈面腔静脉沟上端,肝左、中间、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 p101
32.右结肠旁沟:右结肠旁沟又称升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右侧。

由覆盖升结肠的脏腹膜与衬贴腹膜侧壁的壁腹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纵行间隙。

由于右侧膈结肠韧带不明显或缺如,故此沟向上通向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向下通向右髂窝与盆腔
33.肾段:为每一段动脉所供给的肾实质区域,有5个肾段,即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
34.肾蒂:出入肾门的血管,肾盂,神经和淋巴管诸结构为结缔组织所包裹,称为肾蒂。

P121 (要掌握肾蒂内结构的排列规律:上到下A V盂,前到后V A盂)p121
35.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脉通过。

36.四边孔: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通过。

37.腋窝: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与胸上部之间的锥形凹陷,其深部呈四棱锥体形腔隙由四壁、一顶和一底组成,内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以及腋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38.腋鞘:椎前筋膜延续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锁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

临床上做臂丛锁骨下部麻醉时,应该将药物注入腋鞘内。

P190
39.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缘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合,稳定肩关节。

肩关节脱位或拉伤常导致肌腱袖破裂。

P191
40.肱骨肌管:又名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及肱深血管通过.p196
41.肘窝:位于肘前区,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凹陷.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内有肱血管、正中神经、桡神经等.(内容由尺侧到桡侧的排列:正中神经、肱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肌腱和桡神经分支。

)p196
42.肘后三角:为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由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构成的等腰三角形.
43.尺侧囊:包绕屈指浅、深屈肌腱的筋膜形成尺侧囊。

又称屈肌总腱鞘。

P203
44.桡侧囊:即拇长屈肌腱鞘,包绕拇长屈肌腱延伸于拇指末端。

p203
45.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及其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4+4+1)p203
46.腕尺侧管:屈肌支持带尺侧与腕掌韧带远侧部形成腕尺侧管,有尺神经和尺A,V 通过。

P203
47.腕桡侧管:屈肌支持带桡侧分两层,附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期间间隙为腕桡侧管,内有桡侧腕屈肌腱及其腱鞘通过。

P203
48.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在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与骨间掌侧筋膜间。

近侧端位于屈肌总腱鞘深面,经腕管通前臂屈肌后间隙,远侧端经2、3、4蚓状肌管达第2、3、4指蹼间隙,并经此通向手背。

(前界: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掌中间隔后部3、4掌骨,骨间掌侧筋膜,骨间肌外侧界:掌中隔内侧界:内侧肌间隔)p206
49.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的深部,(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和第一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间隔后部。

)在示指的屈肌腱,第一蚓状肌和拇收肌筋膜之间,近侧端为盲端,远侧端经第一蚓状肌通示指指背。

(手掌刺伤,示指腱鞘炎和第1~3掌骨骨髓炎,可累及此隙。

)p206
50.鼻烟壶: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拇长展肌腱及手舟骨之间的三角窝。

内有桡动脉通过。

51.指髓间隙:各指远侧节指骨远侧4/5的骨膜与浅面皮肤之间的间隙。

P212
52.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远侧1/4段的潜在性间隙,在指深屈肌、拇长屈肌腱与旋前方肌之间,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
53.股管: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长1.3cm左右,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和阔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其股鞘内侧部,外侧为股静脉内侧的股纤维隔,上口为股环,如腹腔内脏器(如小肠)由此突出,即为股疝。

54.收肌管:又称股腘管,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之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

管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内容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P232
55.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

前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脉、股静脉、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P230
56.踝管:由内踝、跟骨内侧面和屈肌支持带共同围成。

管内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拇长屈肌腱通过。

(胫趾动拇)p240
57.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p229
58.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界为髂耻弓。

内有股动、静脉和生殖股神经股支、淋巴结。

P229
59.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紧膜向下延伸,包绕股动脉、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面。

呈漏斗形,由两个纵行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个腔隙,外侧为股动脉、中间是股静脉、内侧形成股管(股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

P230
60.梨状肌下孔:位于臀大肌深面,梨状肌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有(自外侧向内)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及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通过。

P223
61.腘窝:在膝关节后方,呈菱形。

窝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和下内界分别是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

内容(由浅入深)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P234
二、层次结构:
11.甲状腺前方: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

12.气管颈段前方:前面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
及其内的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内脏筋膜。

(在第2-4气管环的前方还有甲状腺
峡部,峡的下方有甲状腺奇静脉丛,可能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

小儿的的胸腺及头
臂静脉也可在其前方。

两侧为甲状腺的两侧叶。


13.心内注射(胸骨左缘第4肋间)层次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肋间
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心包,心包腔,右心室壁,药物注入心室腔。

14.胸膜腔穿刺(肩胛线第9肋间隙)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
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胸膜腔。

15.腹壁层次(9层):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
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3、深筋膜,4、腹外斜肌,5、腹内斜
肌,6、腹横肌,7、腹横筋膜,8、腹膜外脂肪组织,9、壁腹膜
16.直疝疝囊前方层次:1、皮肤,2、浅筋膜,3、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浅环,4、
腹横筋膜,5、腹膜外组织,6、壁腹膜
17.腋动脉第一段前方层次:胸大肌及其筋膜,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传过该膜的结构。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头静脉,淋巴管)
18.手掌层次: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
及尺神经分支,6、屈指肌腱及屈肌总腱鞘,7、掌中间隙,8、骨间掌侧筋膜,9、
掌深弓,尺神经深支,10、骨间肌
二.毗邻
1.甲状腺:前面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及气管前筋膜。

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以及喉返神经;后外
侧紧邻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了解甲状腺肿大时的症状p35)
2.心包:心包前壁隔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常在左剑肋角做心包穿
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

)心包后面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和
半奇静脉等。

两侧邻接纵隔胸膜,并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自上而下行于心包
与纵隔胸膜之间。

心包下壁与膈中心腱紧密愈合。

上方有主动脉弓、肺动脉和
上腔静脉。

P70
3.主动脉弓: 左前方有左纵隔胸膜、肺、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迷走神经及其
发出的心支等。

左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在主动脉弓与纵隔胸膜间下行,二神经间尚有来自左迷走神经和左颈交感干的心支,向下形成心浅丛;有后方有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和心深丛。

主动脉弓上缘由右向左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弓的上份和三大分支根部前方有左头臂静脉和胸腺,下方有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和心浅丛。

P69
4.肺根:由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VAB)。

由上至下:左侧,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ABVsVi);
右侧,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下肺静脉(BsABiVsVi)。

毗邻:前方: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后方:迷走神经,左:胸主动脉,右:奇静脉
下方:肺韧带
上方:左:主动脉弓,右:奇静脉弓 p64
5.胃:前壁——右侧:肝左叶;左侧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
后壁:(隔网膜囊)胰、脾、左肾、左肾上腺、横结肠及其系膜(即胃床)。

6.肝:肝膈面左右肋弓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右半部借膈与右肋哥隐窝和右肺底相
邻,左半部借膈与心膈面为邻,后缘近左纵沟处与食管相接触。

肝脏面毗邻复杂,除胆囊窝容纳胆囊、下腔静脉肝后段行经静脉沟以外,还与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上部、幽门、胃前面小弯侧及结肠右曲相邻。

p97
7.十二指肠:
上部:起始处有大小网膜附着,属于腹膜内位,余部在腹膜外。

前上方:肝方叶,胆囊相邻。

近幽门处小网膜降部:L1~L3右侧,左侧为胰头和胆总管;外侧为升结肠;前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后方为右肾门及出入肾门的结构。

右缘深侧为网膜孔,下方紧邻胰头和胰颈。

后方: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

降部:为腹膜外位,前方:横结肠及其系膜,与肝右前叶及小肠袢相邻;后方:右肾内侧部,右肾门,右肾血管及右输尿管;内侧:紧邻胰头、胰管及胆总管;外侧:结肠右曲。

水平部:介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中。

上方:邻胰头;后方:右输尿管、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经过;前方:右侧与小肠袢相邻,左侧有肠系膜根和其中的肠系膜上动静脉。

升部:上方有十二指肠悬韧带,或称Treitz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空肠曲向上连至右膈脚,上提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是手术辨认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p96
8.肾:上方:肾上腺
内下方:肾盂,输尿管
内侧:左:腹主动脉,右:下腔静脉
内后方:左右腰交感干
前方:左:前面上部:胃后壁;中部:胰;下部:空肠袢,结肠左曲
右:上部前方:肝右叶;下部:结肠右曲;内侧:十二指肠降部p120
9.胆总管:
(1) 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开始处至十二指肠第一段上缘
为止,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在此段内进行。

(2) 十二指肠后段:位于十二指肠上部后面,向下内行于下腔静脉的前方,肝门静
脉的右方。

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吻合术即在此段进行。

(3) 胰腺段:此段的上部多数是由胰头后方径进,下部多位于胆总管沟中。

(胰头
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而出现梗阻性黄疸。


(4) 十二指肠段:斜穿于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膨大形成肝胰壶腹,于壶腹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向肠腔内突出,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最后借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