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注:文章中的许多研究与实践活动都来自以下资料整理而成.]
实践活动
科技处.我校开展可持续发展小村镇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2004-02-25.城规学院.我校负责Holcim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组织评审工作.2005,3.7.新闻中心.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展览在我校举行.2005-11-28.外事处.我校与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6-3-21.新闻中心.多管齐下创建节约型校园.2006-6-28.女子学院.女子学院举办“节约型校园青春女生版”系列活动.2007-5-1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我校续签合作协议.2007-5-18.学生记者.同济大学与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环境研发局签署合作协议.2007-5-20.经管学院.经管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2009-12-1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与松下集团达成低碳城市与建筑领域合作框架协议.2010-6-30.经管学院.诸大建教授应邀参加第19届世界经济论坛东亚会议.2010-6-10.论坛举办
党校.陈小龙副校长为党校学员作大学校园规划报告.2004-4-8 新闻中心,外事办.第四届“海峡两岸的大学校园”研讨会召开.2004-4-21 新闻中心.“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同济举办.2005-9-12.建筑城规学院.我校举办“和谐城市——城市的持续发展和挑战”国际研讨会.2006-6-22.新闻中心.中美可持续城镇发展项目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6-6-22.嘉定校区管委办.嘉定校区提出创建“和谐型、学习型、节约型”校园新目标.2006-9-8.新闻中心.我校承办“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7-5-18.新闻中心.我校与联合国环境署、瑞典国际发展局合办城市政策论坛.2007-5-17.环境学院.“全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院长论坛”召开.2007-5-17.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创新”校长论坛举行.2007-5-21.校团委创业者协会.校团委创业者协会
举行“绿色大讲坛”活动.2007-10-31.外事办、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07年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2007-11-29.新闻中心.长三角城市可持续建设论坛在我校举办.2007-12-7.新闻中心.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2008-1-30.外事办.2008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1-1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拜耳基金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召开.2008-11-1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第五届理事会.2008-11-17.环境学院.中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12-1.新闻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召开三方国际视频会议.2009-3-31.新闻中心.陈小龙副校长出席东京21世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9-10-12.经管学院.中美虚拟设计与施工及可持续建设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2009-10-21.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举行2009年理事会.2009-11-13.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第二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2.新闻中心.“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我校举行.2009-11-16.外事办.“都市论坛-中德可持续城市发展”在我校召开.2009-11-20.环境学院.第一届中丹可持续环境工程论坛在我校举行.2010-5-21.新闻中心.“校园让城市更美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举行.2010-7-29.土木学院.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8-26.经管学院.经管学院共同承办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2010-8-21.人才培养新闻中心.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举办.2004-7-26 新闻中心.我校与汇丰银行合办第一期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6-4-12.外事办.同济举办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培训班.2006-5-12.环境学院.“城乡发展中的可持续水管理首期高级培训班”开班.2006-6-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硕士学位班完成招生.2006-7-2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7.科研处.同济与汇丰再次携手举办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2006-12-8.环境学院.2007年IESD“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始招
生.2007-3-27.新闻中心、环境学院.“第三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07-4-24.环境学院.同济大学承办第四届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研修班.2007-9-20.外事办.“2008年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在我校举行.2008-9-18.专家访谈新民周刊.诸大建教授谈“伪绿水景引发深绿考量”.2004-10-9.文汇报.郭重庆院士谈世博后上海的持续发展.2010-7-6.组织建立新闻中心.“教育部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同济成立.2005-5-23.成果展示
科技处.常青教授获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金奖.2005-9-29.新闻中心.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2005-11-3.新闻中心.创建节约型校园——教学科研综合楼节能亮点.2006-7-13.新闻中心.我校牵头主编《节约型校园建设技术导则》.2007-6-21.新闻中心.《Nature》杂志报道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情况.2009-9-11.新闻中心.我校学子在哥本哈根“可持续校园”论坛介绍同济经验.2009-12-16.师资建设
新闻中心.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受聘同济“可持续发展学科首席教授”.2006-5-5.新闻中心.拜耳在我校捐资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教席”.2007-10-16.中国教育报.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2008-1-31.校办.陈小龙副校长出席2010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010-8-18.外事办.第三届中法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0-9-15.外事办.2010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幕.2010-9-19.中意学院.方守恩参加中意教育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9-2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拜耳-同济-UNEP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2010.9-25.设计创意学院.“未来可持续校园”研讨会在同济举行.2010-10-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与非洲大学研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2010-11-1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伍江当选全球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主席.2010-11-2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同济汇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开班.2011-4-19.新闻中心.环境学院发布《上海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4-20.新闻中心.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发布《环球青年宣言》.2011-6-9.新闻中心.30多国青年学子
聚我校共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6-6.新闻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在我校成立.2011-6-1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2011届留学生毕业典礼举行.2011-6-20.外事办.我校与阿尔托大学签署“可持续校园”合作备忘录.2011-8-18.新能源研究中心.我校承建的中共中央党校校园节能监管平台通过住建部专家组验收.2011-9-7.外事办.伍江出席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研讨会.2011-9-14.新闻中心.我校首开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0-12.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谭洪卫教授全球绿色建筑大会作专题报告.2011-10-1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在我校举行.2011-10-25.新闻中心.同济新型绿色建筑节能系统问世.2011-10-27.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武涌授课我校可持续发展课程.2011-11-14.外事办.我校与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部签署合作意向书.2011-11-8.外事办.第四届国际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论坛举行.2011-11-8.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诸大建教授讲授“可持续发展科学”.2011-12-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00多名学生选修《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公共课.2012.2-24.文科办.中国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筹备会召开.2012-3-5.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大学联盟代表团赴澳访问.2012-3-29.新闻中心.同济绿色校园协会发起校园“地球一小时”倡议.2012-3-28.外事办.我校出席中欧合作共建绿色世界国际论坛.2012-4-27.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校内选拔赛举行.2012-4-26.沪西校区管委会.沪西校区通过“节水型校区”评审.2012-4-28.环境学院,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伍江当选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2012-6-14.新闻中心.我校获评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2012-6-22.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ME”论坛之“可持续制造的关键技术”.2012-6-2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色经济》报告中文版.2012-6-25.外事办.“中法可持续发展工程师学院”筹备工作研讨会举行2012-7-6.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研讨会举行.2012-7-17.新闻中心.中外专家研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2-7-26.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8-24.环境学院.2012未来生态城市建设暑期学校举行.2012-8-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上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科技周举行.2012-9-13.外事办.伍江出席第比利斯+35:政府间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2012-9-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研讨会举行.2012-9-1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我校主办“中国-联合国-非洲环境合作”研讨会.2012-9-26.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我校教授参加马来西亚绿色技术大会并作主题发言.2012-10-1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2012-10-22.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环境学院.“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亚洲区培训班举行.2012-10-31.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我校教授主编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通过评审.2012-11-8.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国家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验收.2012-11-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绿色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举行.2012-11-13.新闻中心.“可持续发展大学”理念的确立与践行.《大学(学术版)》杂志专访裴钢校长.2012-12-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我校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峰会.2012-12-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学院第九届理事会召开.2012-12-17.新闻中心.华东地区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举行.2012-12-17.同济大学开展可持续发展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0-2015)备忘录
理论探索
论坛举办
专家访谈
国际参与
实践研究
人才培养
成果展示
第二篇: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关键任务。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脉搏,而我国的农村金融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但是与农村地区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相比,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仍然处于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投资周期漫长,许多金融机构都不乐意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服务,让本来就受困于资金短缺的农村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新政”的开始。
《意见》鼓励设立扎根于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首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和湖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从已在的6个省(区)扩大到30个省(市/区)。
2011年,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村镇银行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可以规模化、批量化设立。
截至2013年底,村镇银行全国已经增长为1071家。
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农村经济的希望,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叫好的大背景下,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通过促进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村镇银行,在其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身发展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为了引导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选择提出若干观点,为以后组建村镇银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现状
1、村镇银行设立
王玉敏、李振、罗显华、杨卫东(2011)认为:可以从产权结构风险规避与市场退出地区选择运行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发展战略定位。
产权结构方面,最理想产权结构是发起银行持股1/2以上,吸收当地政府作为第二股东,两者相加超过60%,然后再审慎地吸收分散的多个民营企业股东;二是地方政府入股有助于提高村镇银行信誉度,增加了该村镇银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部分解决吸收存款难问题;三是民营股东能帮助村镇银行迅速适应当地经营环境,从而形成内在激励,增添活力。
风险规避与市场退出方面。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使经营管理不善的村镇银行退出市场,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选址与地区选择方面。
可以考虑在地市级中型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县城开设村镇银行,这样可以解决村镇银行吸存难的尴尬。
运行模式方面。
一方面,加大对县城及地市级中型城市的业务运作。
另一方面,针对广大农村区域,应该采用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模式。
2、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邹力宏、姚澄(2008)运用管理学SWOT的分析法,对我国村镇银行内部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而来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村镇银行应该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扬长避短,规避和防范各种风险,制定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战略路线,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谭文培(2012)将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市场定位概括为:“农村社区银行”。
其市场定位的指导方针与目标应该是:面向三农,服务县城经济,诚信经营,实现双赢。
赵峰(2013)提出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要按照“先打基础求生存,然后提高求发展”的思路,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
找准市场切入点,以农村信用社网点分布不到位和服务力量薄弱的贫困边远农村地区为支持重点,尽可能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崔宏伟(2013)指出村镇银行应该通过信贷技术和信贷模式的创新,探索农村信贷供给的新途径,而不是通过提供同质的信贷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争夺客户。
村镇银行要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
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意见研究
郭晓鸣、唐新(2009)认为:村镇银行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很关键的。
最重要的是,明确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强化政策支持,让小额信贷能形成稳定资金来源。
政府还应强化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在规避金融风险方面,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小额信贷的监管体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小额信贷能逐步形成体系,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应继续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增强社会诚信观念,深入细致并切实有效地开展基层社区和借贷客户,以及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信用制度建设,为小额信贷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徐瑜青、周吉帅、刘冬(2009)以实地考察为手段,深入基层村镇银行做系统性调查,从而揭示出其制约发展的不足之处:农村存款分散且额度小、资金吸收困难、公司业务较为缺乏、配套政策薄弱等,同时强调村金融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以县域为依托,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开拓大客户,与资金充足者展开合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等。
李东卫(2011)认为:村镇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银行的中间业务,比如:同业拆借、承兑贴现、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等。
同时他们还认为,特色化的经营发展对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村镇银行需要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作为支撑,以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要把自己扎根在农村,立足于为农村服务的,有自身特色的农村
金融服务机构。
张楠楠、孙立娟(2011)认为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目标、缺乏信誉度和创新能力、缺乏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问题,他提出要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逐步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等建议来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吴成居(2013)通过对村镇银行的现状研究,在借鉴福建省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银行内部,借鉴福建省村镇银行的管理经验,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机制,改进不合理的法律法规、降低参股比例以及加快资金回流;王修华;刘志远;杨刚(2013)指出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村镇银行品牌渗透力不强,吸存能力低下;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差,设备功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到位;盈利能力不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针对上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高吸储能力、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加强银行风险控制,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郑兴(2013)认为确定合理的市场定位对村镇银行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国家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银行自身需要通过练内功的方式,完善经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经营理念,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侯燕纯(2014)同样从制度层面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做了相关的分析,他认为我国在推进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出台扶持村镇银行稳步发展的政策,帮助其扩展业务规模,提升自身生存能力,防控金融风险。
同时他又认为:国家的扶持政策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一味的依赖国家的政策,使得企业缺乏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最终阻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上述学者们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实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见总结如下:首先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放宽利率管制,加大税收优惠等;二是确立合理的市场定位;最后需要提高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
由于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探索阶
段,自身精力有限,在较短时间内,以上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上述三方面孰先孰后,针对此问题,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作为村镇银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玉敏、李振、罗显华、杨卫东.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9)【2】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04)【3】谭文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J].企业研究.2012(16)【4】赵峰.村镇银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城市金融2013(01)【5】崔宏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J].商业时代.2013(24)【6】郭晓鸣、唐新.村镇银行:探索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选择[J].天府新论.2009(02)【7】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04)【8】李东卫.村镇银行发展: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9】张楠楠,孙立娟.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10】吴成居.福建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福建金融.2013(09)【11】王修华,刘志远,杨刚.村镇银行运行格局、发展偏差及应对策略[J].湖南大学学报.2013(01)【12】郑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3(02)【13】侯燕纯.村镇银行需要政策助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4-03-06
第三篇: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前言】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
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8亿多农村人口、将反贫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非政府组织、政府扶贫机构、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家机构都在开展小额信贷业
务。
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十几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也更加便于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
小额信贷可持续制约因素可行性建议
【正文】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1、小额信贷概念
我国学者姚先斌、程恩江(1998 年)认为小额信贷是指贷款和存款两方面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起服务对象是城乡低收入阶层;林志斌、王海民(1999 年)认为小额信贷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性信贷,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它是以信贷作为手段来实现扶贫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其原则安排不仅种种放款、收款本身,更强调对贷款资金使用的技术支持;杜晓(2004年)将小额信贷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在特殊制度的安排下,根据特定的目标向贫困户提供贷款、资金以及综合技术的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国际流行观点认为,小额信贷是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合适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项目产品服务的项目或机构,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
可见国际观点是从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和提供服务的项目和机构两个方面来定义的,我国国内的学者大多是抓住“小额”“中低收入”“信贷” 这些关键词几个方面来定义小额信贷的。
两者的对小额信贷的定义,都要求了为中低收入的人提供服务和信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