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提纲
一.唯物辨证论
1.唯物辨证论(总)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以能动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
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和能动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的生
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
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意识在
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
精神的力量,树立坚持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
识。
3.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
人具有主观能动
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
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
合起来。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发展
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
类社会的产生,发展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一开始就
是社会的产物。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
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方法论:1,要求人们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
2,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世界使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
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方法论: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制定政策既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识所转移。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都有其
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
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
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坚持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改造)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出来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也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能动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坚持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二.认识论
1.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真理的属性
3.认识规律或者追求真理时一个过程
2.认识论(微观)
原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受主体状况,
客体状况,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个体在知识背景,兴趣
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不同主体对同一
事物有多种不同认识。
(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的相关知识
1.真理的属性
2.认识规律或者追求真理时一个过程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
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1.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社会实践,积
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重视认
识的作用,坚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新的探索研究。
3.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
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4.实践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6.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7.认识规律或者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8. 认识规律或者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微观)——认识三性+方法论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这要求我们就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破解难题,提出新理念新方案,推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具有普遍性。
(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
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
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为人的意志所转移。
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
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
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
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
运用自身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
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2.(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2.注意遵守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
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
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发展观
6.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
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积极培养新事物的成长。
7.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迂回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1.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
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
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和考
验。
8.发展的状态: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是经由量
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
往复,不断前进。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方法论:1.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
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的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发展的原因: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
展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方法论: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
展的外因。
(三)矛盾观
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的观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
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
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共性和个性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矛盾普遍性指导矛盾
特殊性,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矛盾普遍性。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这要求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
10.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斗争性和统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
坚持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变。
1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1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2.同一事物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要将矛盾的普遍性和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必须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
殊的认识秩序。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方法论:1.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每一个矛盾中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抓住主流又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这要求我们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分析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分析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8.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
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关键。
2.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
矛盾特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特
点,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
个不同方面的特点,根据事物的特殊本质和
规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四)创新观
19.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
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
节。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
的是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
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实践,树立创
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0.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原理
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
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
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
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革命
的批判的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
合的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
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
念,开拓新境界。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1.创新的作用
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
作用。
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从变
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发展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眼
光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对因循
守旧,思想僵化。
4.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
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发展。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这要求
我们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思想要随
着事物发展而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四.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
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社会意识可以正
确预见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
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发
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价值观对人们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树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要以人民为
中心,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要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
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
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了社
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先于或
者落后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
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会对社
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
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
状况。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
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的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适用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设问)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
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改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