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课 自然环境名师教案1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二课自然环境名师教案1 人教版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世界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

自然环境是了解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小到一个城镇,大到整个地球,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然环境特征主要通过地形、气候、景观等因素来反映。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的地形和气候是怎样的作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但对比较抽象的气象知识,教材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降低了难度。

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体现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和“风光迥异”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总结和延伸。

本课时主要学习前两部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及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

(2)利用地图,认识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万别。

(3)通过阅读相关的数据、地图等资料,理解世界各地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从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方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声、像、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多样化的刺激,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地图主载,发展主旨”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五种不同地形的图片等资料,如《世界地形图》、《亚洲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学与教的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谈话导人设问引趣教师直接谈话导人,简要介绍影响自然环
境的一些因素,然后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地
形和气候。

设问引趣:你们已知道哪些类型的地形?
使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设问引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自主探究学法指导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五种不同地形的图
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阅读课文,思考五
种地形的特点。

主要内容与步骤:①学生说各种地形特点
时,教师随机补充一些专业名称,如海拔
等,引导学生区分高原与平原。

②教师指
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通过对同一事物用地图和课
文不同方式的表述,培养学生将课文与地
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气温和降水这两大
因素人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
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导学生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把五种地形的文字表达方式转化为地图表达方式。

③在学生阅读世界和亚洲地形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世界地形的总特征。

[承转]地球表面不仅地形千差万别,而且气候也是多种多样。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并回答:①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用了哪些词语?②这些词语反映气候哪两方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学生根据地图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具体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自主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
学习方法。

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
方法。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有关“自然环境”的话题。

说到自然环境一般会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动物等联系起来。

其实这些都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地形和气候。

【板书】第二课自然环境
【叙述】我们说的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表面依据海拔高低、地表起伏、坡度的陡缓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地形。

【提问】你已知道哪些类型的地形?
学生思考,并把知道的地形类型名称填在课本上。

【板书】地形多种多样: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新课教学)
【展示】五种地形的五幅图片。

请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文。

分别选择五种地形中的一种,介绍它的特点。

教师随机插入多媒体直观演示海拔的计算方法。

【展示】《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对山脉加以说明。

【提问】山脉、山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

【承转】用这种方法我们在《世界地形图》上找一些世界著名的山脉,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学生练习活动,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山脉、山地的特点,也知道了世界的一些著名山脉,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提问】下面谁来介绍其他的地形类型?
学生分别介绍平原、高原。

教师出示内蒙古草原的图片请学生辨认,以说明高原和
平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提问】有关地形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练习】请学生观察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并完成课本第29页自我测评l。

【提问】谁能说说世界地形的总特征?
【小结】世界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占的比例大,平原占的比例小。

【承转】地球表面不仅地形千差万别,而且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展示】《世界的气候》图。

【提问】(1)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时使用了哪些词语?
(2)分析这些词语说明了气候的哪两个方面的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浙江省xx年四季气候要素统计概况表》,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资料,说说浙江省的气候特点。

学生联系资料及生活经验思考,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提问】那么我们浙江省的这种气候属于什么类型呢?
提示学生继续观察课本第25页图2—11世界的气候,从图中去找答案。

【提问】全球除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外,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呢?
学生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一一说出世界气候的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气候名称在图上显示其分布区域,然后展示一张完整的世界气候图。

【提问】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各种气候各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分布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同意见。

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填注空缺的部分。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





降水差异
热带雨林气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的两





依次减少
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东南部、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
【提问】我们可不可以依据一定的方式把世界气候归纳成几类?
学生可能划分成三类:热带、温带、寒带;也可能划分成四类:热带、温带、寒带、高山气候(把高山气候单独列为一类);还可能分为五类,大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把亚热带气候中的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单列出来成为一类。

【练习】课后请同学们查找有关资料,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表格:
表一:(按降水时间不同)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表二:(按降水差异)
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阅读材料: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庐山《大林寺桃花》这样写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提问】阅读思考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类型的气候?(高山气候)
(课堂小结)
【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归纳:世界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类型。

气候也复杂多样。

教师补充并呈现完整的板书。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世界的自然环境。

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认识社会的方法。

【承转】这节课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的?
学生进行学法总结。

【总结】要了解自然环境,其实除了看书、看图、课外查找资料等方法,还有更好的方法──社会实践(实地考察)。

课后希望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进行一次考察,尝试研究性学习。

附板书:
◎问题研讨
对照“课标”,初看起来,这节课从内容目标的操作上难以把握,教材对地形多样的描述非常简单,只列举了五种地形及简要特点,要不要让学生对这些地形在世界的分布作探究学习?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会不会去探究?是否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教材深挖这部分内容?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考虑。

对于地形这部分内容,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知道重要的地形单元即可。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课自然环境名师教案2 人教版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

●教学思路
(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
(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展示】《世界地形图》
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

(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课教学)
【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

学生分析平原特点:①宽广低平;②海拔低;③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出地理实例。

【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

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

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

【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所以,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2-11,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地球的气候多样。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

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3类,你该怎么分?
学生思考回答: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个气候呢?
学生回答:温带气候带。

【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

【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
学生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
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地球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