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 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的是最大 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 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经济主体 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和有意识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者随 机型的决策。 (2)资源有效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能有效 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的。 (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 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 配置的不同效率。 (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 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成本。 (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 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
人们具有完全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 能力,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会选择能比其他行为更好 地满足其偏好的行为。其中自利原则和理性行为原则是核 心。简而言之,经济人就是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者, 对自利最大化的任何偏离都是非理性的。 经济人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众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 一系列的证伪或批判。这些争论导致了经济学对理性经济 人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和修缮,充实了理性经济人的内容。 1.经济人的利益不仅仅是经济利益 针对经典经济人的完全利己主义,20世纪20年代起, 行为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实利人、社会人、成就人和复杂 人等人性假设,提出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不仅仅要追求经 济利益,而明确地包括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等不能用纯 经济尺度来衡量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人使之最大 化的效用涵盖个人所能追求的任何目标。依据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为获得一种无形资产或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人”一词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率先提出 并引进经济学的,但人们总是将经济人假设的创立与亚 当· 斯密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他在《国富论》中 把人本性恶作为经济学的前提假设,把个人利己主义的利 益追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斯密之后,约 翰· 穆勒依据西尼尔所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 对斯密关于人类行为的看法进行了形式化处理,从人类行 为的各种动机中抽象出经济动机——财富最大化动机,奠 定了经济人假设的第一块基石——自利原则,并提炼出经 济人假设的基本内涵:经济人就是会计算、追求自身经济 利益最大化的人。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则承接了边沁 关于“幸福与痛苦”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同时引进了实 证主义的“行为”概念,确立了经济人假设的第二块基 石——极大化原则,并将经济人假设归纳为约束条件下的 求极值问题。此后,经过萨谬尔森、弗里德曼等人的修缮, 在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标准理解是:在理想的情 况下
(5)福利经济理论。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 市场结构与帕累托最优、阿罗—德布鲁模型。 (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主要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 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以及厂商策略。 (7)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失灵。主要研究:不确定 性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与期望效用、风险与保险 、信息 与信息成本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委托代理问题、激励 机制设计;市场失灵,外部性、外部成本与外部收益、公 共产品;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公共决策、官僚制度、政 府失灵;寻租理论、微观规制理论
(2)信息完全假设。 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量、 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和对称的假设。 4、基本的经济学模型 (1)产权与交换动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 易的前提,只有存在明确的产权界定,交易才有 可能产生。 (2)私人利益。私人利益得到确认,交易规 模才能发展起来。 (3)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协调各种 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为经济主体提供信息和激 励,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的生产者、单 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 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 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 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 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 的效用、供给量、• 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2、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 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 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 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经济人的理性受所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代表诺斯为了解释制度的稳定与变迁考察了人的认知过程对经典经济人的理性迚行批判认为人的学习对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人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在其一生中的经验产品而且还包括那些沉淀于文化中的经验积累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的是经 济社会中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这里的经济个体 包括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企业和单个的要素所 有者等。这些经济个体或经济单位又通过市场产 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微观经济学 主要阐述经济社会中的这些经济个体根据什么和 怎样做出经济决策,消费者怎样作出购买产品和 劳务的决策;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与收益和成本 的比较关系怎样作出生产的决策;工人怎样决定 劳动流向与劳动流量等等。本章作为导论部分主 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要,人类的最终利己目的则可以表现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西蒙指出,“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这些 努力力图使“经济人”这种抽象的人更接近于“真实的 人”。 2.经济人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化 莱宾斯坦提出X效率理论,认为个人的努力或行为不 是一个常量,而是与压力有关。通常的情况是:由于动力 也可能是压力的不足,人们只是把一部分精力用于作出合 理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上,而让决策同时也依赖于习俗、惯 例和道德规范方面,因而经济人并不总是努力追求极大化。 3.不完全信息和正交易费用条件下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传统“经济人”提出的完全理性假设包括追求个人效 用最大化须具备完全信息和完全计算能力等内容。这就是 说,经济人具有追求最大化的意图,也具有追求最大化的 能力。然而日常的观察和精心设计的实验表明,现实生活 中人的经济行为与完全理性的人的假设是有差异的。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针对此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永恒主题。 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 上,资源配置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 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生 产的效率,人类生产活动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 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 3、经济学的假设 (1)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 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 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 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1)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 需求函 数;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 供给函数;在需求和供给两方 面的力量变化对比中,市场最终走向暂时的均衡状态 此 时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均衡价格。均衡价 格决定理论以及弹性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效用,总效用与边际 效用、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 大化的条件,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3)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 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部分内 容: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厂商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垄断 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的四种市场结构,研究每一种 市场结构的市场均衡条件及其效率状态。
从而为经济学研究,特别是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开辟了一片 崭新的领域。由于存在有限理性,即有限的信息能力和计 算能力,加上偏好的不确定性,经济人在进行决策时很可 能无法使用或放弃最大化的决策方式,而采用类似于大拇 指原则的一些简单的决策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满 意的解并非最优解。即便是经济人可以追求最大化的结果, 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局部最优。 4.经济人存在机会主义倾向 经典经济人暗含着这样的一个假定,即每一个经济人 都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他们完全了解在资源稀缺性和未 来不确定性约束下的相互竞争的自利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 则,由于人具有完全理性,制度也就不重要了。为此,制度 经济学对经典经济人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正:一是承袭人的 有限理性假定,二是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即经济人 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私利的行为倾 向。威廉姆森认为,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常常会走到机会主 义上去,也就是说,经济人都自利,不但自利,只要能够 利己,就不惜去损人。他会借助于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其动机强烈而复杂。人的这种行为倾向是人类社会多种制 度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机会 主义行为倾向。显然,机会主义的倾向的假设实际上是对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的补充,使其更加接近现实。 5.经济人的理性受所在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代表诺斯为了解释制度的稳定与 变迁,考察了人的认知过程,对经典经济人的理性进行批 判,认为人的学习对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人的学习不仅 仅是个人在其一生中的经验产品,而且还包括那些沉淀于 文化中的经验积累。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存量又被置入人 的学习,并成为路径依赖,即过去对现在和未来产生巨大 的影响。也就是说,生活在特定社会中的人总是受到所在 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的影响,而人 在决策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 见。在这种情况下,人很难成为新古典意义的理性经济人。 似乎在诺斯的论证中,把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 观点等因素包括进去以后,人的行为就变得非理性了。但 是,诺斯仍然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他关于经济人 的认识可以说没有超出经典经济人的巢臼。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 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 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 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等的相对有限性。 即人类拥有无穷的欲望,但只拥有有限的资源。有限资源 永远无法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其有限性促使了竞争 及选择的出现,有时候还扩张到能带来收益的社会资源。 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质,由于稀缺性人们要在经济资源的 各个用途之间进行选择。这就产生了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 分利用稀缺性的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经济学就是研究 如何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 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6.经济人的理性受他人行为的制约 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忽略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 会关系对人的选择的影响。人的行为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 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人,同时也必然会受到其他人 行为的影响。其他人行为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其实现最大 化的方式。因而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决不可能不受外 界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相 互依赖程度加大,利益关系更加复杂。这样,作为理性的 经济人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 判断为基础。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关性,每个人 的收益和效用不仅同他自己的行为和付出有关,而且在很 大程度上要受制于他人,从而表现出来相关理性。实践已 经充分证明:单位经济活动空间中的利益主体个数越多, 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程度越大,越适用于相关理性的描 述。从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具体描述来说,在人口众多的环 境里,人均占有财富少,单位生产效率低时,理性的行为 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最低的必须要求(特别是生 活要求)的满足。这时个人自主选择的能力越小,相互依 赖性就越突出,相关理性的特征就表现得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