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研发技术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前:加强设计文件审核,严格把控文件输出。
事中:加强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图纸等设计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输出文档或变更文件。
事后:建立健全文件控制程序和产品变更控制程序,确保研发设计文件有效传达。
9.
质量事故应对风险:对客户投诉产品未及时正确分析及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质量事故重复发生,导致客户对产品失去信心,造成客户流失。
事前:专利工程师在产品立项后三个工作日内提交专利申请流程。
事中:对产品的方案进行专利检索和侵权风险分析,及时完成专利申请。
事后:1)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建立研发产品专利数据库;
2)对研发工程师进行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培训,加强研发工程师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
5.
研发过程管理风险: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进度未及时跟进,分工不清晰,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按期、按质完成,造成研发失败和财务损失。
11.
体系证书失效风险:未及时开展体系认证或体系认证审核实施过程中因出现重大严重不合格项,导致证书撤销失效。
事前:制定年度体系认证计划,策划内审、管理评审和监督管理方案。
事中:定期开展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及时与认证机构进行沟通,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事后:根据内审、管理评审、外审结果进行纠正与改进。
12.
2)成立FPM工程技术组,开展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评
审;
3)对新产品做PFMEA风控评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事后:1)跟进量产情况,协助生产车间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组织实施改良;
2)进行深度失效分析。
3.
专利侵权风险:研发前未经系统性的专利检索、分析和规避,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事前:1)产品展开前期调研,对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专利检索,并对市场上存在近似产品进行全面对比评估;
事中:1)车间部门要做好标识及记录:客户、PO、出货数、放行原因等,以便追溯。
2)例外放行的产品需经技术总监、质量总监审批。
事后:1)针对例外放行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2)销售部门跟踪售后情况,及时反馈。
15.
权证管理风险:CNAS认可标识的错误使用造成证书失效。
事前:编制《认可标识使用和认可状态管理规定》,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2)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新产品测试验证,多维度考量、研究产品可行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事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工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并持续改进。
事后:制定技术改进方案,提出新技术研发方向,与相关方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工艺、技术革新。
7.
研发成果涉密风险:研发人员未签保密协议或员工保密意识不强,导致研发核心技术泄密,使企业遭受财产损失。
事中:加强认可标识的报告检查。
事后:及时撤回错误使用标识的报告并作废。
填报人/填报日期:
领导审批/填报日期:
事前:在源头上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完善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事中:设定质量专员跟踪质量事故,加强技术售后服务,针对批次性发生的问题,展开专题会议,评估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事后: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培训学习,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对客诉处理的专业性及及时性。
10.
产品合规性风险: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客户要求的变更,没有及时转化成公司的要求、标准,生产的产品不符合法律法规或客户要求,造成罚款或产品批量退货。
13.
质量管控风险:原材料检验紧急放行使用,造成产品不合格。
事前:1)采购部开发多家合格供应商及时供货,特采需经技术中心审批。
2)生产部门急需放行的材料,须经生产部门主管和技术/质量总监审批。
3)紧急放行材料加急检验。
事中:1)生产车间使用时须做好标识,以便追溯。
2)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及时对材料、相关半成品、成品隔离处理。
(研发技术部)关键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序号
关键风险点描述
化解或防范措施
1.
费用预算风险:研发投入预算不准确,费用支出未按规定流程审批,可能导致预算无法执行,影响企业资金管控,给企业造成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事前:根据往年研发费用投入数据和公司战略规划,编制研发费用年度预算;
事中:管控研发各项开支,确保部门费用开支符合预算。
事后:1)评估因紧急放行检验不合格材料做成的成品,联系业务部门追踪售后情况并制定对应措施。
2)优先检验、评估紧急放行材料曾出现的不合格项目,减少质量隐患。
14.
质量管控风险:产成品因例外放行,可能造成质量投诉。
事前:1)识别例外放行原因及潜在风险。
2)车间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生产。
3)品管中心及时有效进行检验,避免错检、漏检。
事后:1)完善新产品开发流程和评审制度;
2)制定研发相关的奖惩制度,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6.
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研发产品的可制造性不足或工艺可行性低,可能导致产品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缺乏竞争力;
研发产品的可安装性不足,可能导致产品售后问题,质量成本增加。
事前:1)项目小组综合评审设计方案,成果转化前对可制造性、工艺可行性、可安装性进行充分评估;
事前:1)标准工程师多渠道了解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变更情况及评审;
2)项目工程师与客户充分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事中:1)标准工程师根据对法律法规变更的评审结果,将需要传达的信息及时传达相关部门,并组织对相关人员培训;
2)项目工程师及时将客户变更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
事后:根据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客户要求的变更情况,及时修订或补充相应要求、标准。
事前:1)签订保密协议,加强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
2)部门定期进行部门管理制度培训,强调保密工作
纪律,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
事中:1)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2)优化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
责任心,增强保密意识。
事后:建立健全研发成果保密机制及核心科技人员管理程序。
8.
设计风险:设计文件不完整、变更不及时,可能导致设计与生产无法协同、生产效率低或资源浪费。
内控流程制度管控风险:内控流程、制度建设等文件未经有效管控,造成文件使用混乱,影响公司相关部门运行效率。
事前:定期识别和收集内控流程、制度。
事中:1)定期配合审计部门完成内控文件的收集和评审工作,确保内控文件的有效性;
2)根据公司业务开展的必要性,及时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估制定新的内控文件。
事后:更新内控流程、制度建设文件。
事前:1)在项目研发过程中,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合理配置岗
位人员和资源配备,定岗定责;
2)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跟进项目各阶段进程、预见并处理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照各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按时交付。
事中:1)加强研发过程管理,对研发过程各阶段进行严格管控。
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专利工程师与研发工程师进行前期沟通,规避可能存在侵权的风险。
事中:在产品处于构思阶段/立项阶段,对产品的方案进行专利检索和侵权风险分析,提出规避建议,出具专利检索报告,提醒检索出专利所存在的风险点。
事后:专利工程师协助研发工程师提出相应的规避方案,并对规避方案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
4.
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研发成果产生后未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导致未获得专利所有权。
事后:分析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或闲置原因,合理规划明年预算。
2.
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研发成果未经充分验收与评估,可能导致不合格的研发成果投入使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
事前:1)考虑技术实现可能性、识别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
2)组织综合方案设计评审。
事中:1)组织开展产品测试验证,根据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