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杂草学(Weed Science)
课程代码:B03074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药方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无机及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
一、课程介绍
杂草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及植物保护(农药方向)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在学习了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无机及有机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杂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杂草发生、分布和危害规律,分类系统与主要杂草形态鉴别要点,杂草防治方法及原理,以及杂草的科学利用等内容。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杂草种类及其繁多,为害规律变化大,危害后果严重,防治技术复杂,因此,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分布和危害规律,了解和熟悉杂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熟悉杂草的分类与鉴别、掌握杂草防治方法及原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杂草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杂草发生和危害规律之间的关系、掌握杂草形态特性与杂草防治方法之间的关系,熟悉主要杂草的形态鉴别要点和杂草分类方法;使学生掌握杂草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2)杂草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3)杂草发生、分布和为害的主要规律;
4)主要杂草形态识别;
5)外来入侵杂草的为害特性、识别与检疫;
6)杂草各类防治方法要点和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
7)杂草防除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杂草学内容较多,杂草种类多样,结构千差万别,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主要采用讲授法,配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循序渐进。利用以多媒体为主,适当辅以板书;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穿插图片、动画、视频,讨论及作业为辅等教学方法,建立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在主要杂草种类识别等内容可
以以主要分科为依据,结合校园易采集的主要杂草种类将学生分组,每个组的组员以自己所分科属查阅资料,选择其中最为主要的3-4种杂草作为对象,相互讨论、查找资料、写讲稿、做PPT课件,并最终选出组内1~2人为代表上台讲课,携带对应的所采集到的足量实物标本,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组织协调能力和表现欲,并且真正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将简述内容提前布置,以利于学生做准备,学生讲完后,需要教师补充和讲评,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实验报告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杂草学》(第二版),强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热带农田杂草生态与管理》,朱朝华、范志伟、杨叶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杂草及其防治》,李孙荣,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3.《中国农田杂草化学防治》,苏少泉宋顺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4.《中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王枝荣,农业出版社,1996年
5.《杂草幼苗识别图谱》,颜玉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6.《草坪杂草》,李善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
7.《中国杂草志》,李杨汉,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