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
第一节住院儿童的心理反应和护理
一、儿童对住院的心理反应
1.分离性焦虑自婴儿中期至学龄前期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半的婴幼儿,与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称为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可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然或否认阶段。
(1)反抗阶段:儿童与父母分离后表现出的侵略性、攻击性反应。
较大婴儿的行为包括哭闹,连续呼喊妈妈,抓住父母不放,拒绝与陌生人接触。
幼儿的行为有用语言攻击陌生人如:“你讨厌”、“你走开”,对陌生人进行身体攻击(脚踢、口咬、手打),企图逃跑去找父母等。
这些反抗行为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哭叫直至精疲力竭。
他们拒绝任何人的关怀,悲痛难以被抚慰,若陌生人如护士接近会使反抗加剧。
(2)失望阶段:儿童感到没有找到父母的希望,停止哭泣,但明显表现出抑郁、悲伤、沮丧、无活力。
儿童的活动减少,对周围的一切如环境、食物、游戏不感兴趣,与他人不沟通,并表现出退化行为,如吸吮自己的拇指或咬指甲、尿床、拒绝用杯子或碗而用奶瓶等。
这些行为持续的时间,对不同儿童来说可有所不同。
儿童的身体状况可由于拒绝进水、进食或不活动等行为而受到伤害。
(3)超然或否认阶段:若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表面上会表现出最终适应了这种分离,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有较大的兴趣,表现得很愉快,能够与陌生人接触,与其他人一起游戏,而且形成新的人际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只是一种无可奈何接受或忍受与父母分离的结果,而不是获得满足的表现。
儿童把对父母的感情全部压抑下来,以建立新的但很浅显的关系来应对失落和痛苦情绪。
他们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将重要的情感依附于物质上,父母来探视和离开时,
表现得满不在乎。
这种情况并非在情绪上不存在问题,而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抚慰。
一旦达到超然或否认阶段,将对儿童产生难以扭转的、极其不利、甚至永久性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因住院而导致的分离均是短暂的,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结果。
分离性焦虑是儿童与亲人分离时的正常反应,也表示了小儿与亲人有密切的关系。
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应正确认识儿童分离性焦虑各阶段的表现及其对住院患儿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焦虑的程度,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
对婴儿期和幼儿期的儿童应尽量减少与父母的分离,即为患儿父母提供陪住的机会。
父母与患儿同住在病房,能够减少分离性焦虑带来的伤害;父母参与患儿的护理计划,也能够对患儿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分离不可避免时,可采用几种方法缓解分离的副作用。
首先,护士必须理解患儿的哭闹、攻击等行为是由于分离所导致的,用和蔼、恰当的语言,目光接触和抚触等方式安抚、陪伴患儿,尽快与患儿建立和谐的关系。
其次,熟悉的物品能提高患儿适应分离的能力。
护士应通知家长从家中带来患儿喜爱的物品,如玩具、枕头、奶瓶等。
这些物品能使患儿得到满足和安全感。
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声音等也会增加患儿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理解力,用简单易懂的言词或其他方式,向患儿介绍医院的情况和生活制度,熟悉医院环境,介绍有关的医护人员,并介绍同室的其他患儿,使患儿对新环境有所了解,减少焦虑心理。
对于年长的患儿,护士应创造坚持学习的环境,鼓励同伴的探视,鼓励保持多种联系和沟通方式,鼓励参加各种活动等,都可以降低住院造成的副作用。
2.控制感丧失住院常导致儿童身体被束缚、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被强迫性地依赖于他人等,从而使儿童感到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感。
同时,各种积极的感官刺激减少,而医院的各种声音、颜色、气味、身体侵入性刺激等,使患儿感到压抑。
幼儿和学龄前期是发展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时期。
他们通过运动、游戏、人际互动和沟
通、日常活动等方式获得自主和主动感。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因此对各种身体约束或制动反应最为强烈。
患病住院则使日常稳定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严格的住院制度,不同的照顾方式和生活环境,以及治疗护理过程中被束缚,使患儿被迫依赖于他人,从而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世界,感到受到威胁。
有利于缓解患儿控制感丧失的护理措施:
首先,尽可能地促进患儿的活动自由。
为了防止过多约束患儿,护士应尽量争取患儿的合作,获得患儿的配合。
创造安全的环境,减少约束患儿的时间。
如将患儿放在有围栏的小床上,可使患儿在小范围内活动。
第二,尽可能保持患儿的日常生活规律。
住院使患儿的规律的日常生活被打乱,这是患儿产生控制感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和患儿一起商量,共同制定时间表,解决日常生活被打乱的问题。
护士应尊重年长儿的个人意愿,为其提供自我决策的机会。
促进患儿独立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发展,这对于缓解患儿控制感的丧失和恢复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对住院儿童心理反应的护理
1.识别影响儿童适应住院的因素主要包括:
(1)成长发展的年龄阶段。
(2)所患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3)以往患病、与父母分离或住院的经历。
(4)应对应激事件的技巧。
(5)其他可利用的支持系统或资源。
2.满足住院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
患病和住院可造成儿童身心创伤。
躯体疾病可以影响情绪和精神,心理上的创伤也可
以影响身体。
心理护理可给予儿童及其家庭心理上的支持,并直接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
由于住院儿童年龄,疾病和病情,住院时间的长短均有个体差异,因而对住院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首先了解患儿在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的需要,从而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患儿需要。
(1)生长发育的需要:儿童在住院期间,其动作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不应停滞甚至倒退,而应得到良好的促进和发展。
(2)住院期间特殊的心理要求:儿童在住院时,因疾病和环境改变而产生许多新问题和特殊需要:①与家庭分离,离开父母及熟悉的人,离开熟悉的环境;②改变在家庭中的生活习惯,适应医院的新环境;③丧失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控制感;④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创伤;⑤手术及各种治疗、护理过程带来的疼痛及恐惧;⑥对死亡的恐惧。
3.增加住院儿童的安全感
(1)促进了解:向患儿父母及保育人员询问患儿的心理及有关情况,以利于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身心护理。
同时,使家长体会到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关心、负责,增强信任感,以解除父母的疑虑,密切护患关系。
根据患儿的年龄及理解力,用简单易懂的言词向患儿介绍医院环境和生活制度,介绍有关的医护人员,并介绍同室的其他患儿,减少患儿焦虑心理。
(2)减少分离:近几年,医院的规章制度已发生较大变化,很多医院同意家长尽可能多地陪伴患儿。
这对5岁以下儿童更好适应住院有很大帮助,使分离性焦虑的程度得以减轻。
(3)减少控制感的丧失:努力取得患儿的合作,减少对肢体的束缚,增加患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安排好治疗和护理的日程计划,尽量维持儿童日常的生活作息,如吃饭、穿衣、睡眠和游戏等。
鼓励儿童的独立性,支持他们做自己可以完成的活动,促进其控制感。
(4)预防、减轻身体伤害和疼痛:关心和爱护患儿,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患儿的疼痛反应要及时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处置。
经常巡视观察,不仅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而且观察患儿的姿态,面部表情及动作等方面的变化。
(5)固定护士照顾患儿:尽可能让固定的护士照顾患儿,以增加亲密感,以及为患儿提供全面的、连续的身心护理,满足患儿的需要。
4.不同年龄阶段住院儿童的心理护理
婴儿不同阶段婴儿对住院的反应有所不同:
(1)6个月以前婴儿:如能满足其生理的需要,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
但此时是婴儿和母亲开始建立信任感的时期,若患儿住院,此过程就会被迫中断。
此外,婴儿还需要各种有益的外界刺激和身体的运动,以发展感觉和动作能力,此阶段住院,婴儿在感觉、动作的发育上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主要护理措施:①尽量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的全面护理,使患儿与护士建立起信任感;②给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③提供有益的环境刺激,如轻声的说话,轻柔的音乐等,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如各种仪器、器具的声响,大声的吵闹,强烈的光线等;④让家长陪伴患儿及参与护理过程,促进母子的情感连结,有利于小儿的身心发展。
(2)6个月以后婴儿:此期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越来越强,住院时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
主要护理措施为:①护士首次接触患儿时,不要突然从父母怀抱中把其强迫抱走,而应在家长在场的情况下,先与其父母交谈,使患儿对护士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以减轻陌生感和恐惧心理;②护士要尽量固定、连续地为患儿提供护理,以满足患儿感情上及其他方面的需要;③了解患儿住院前的习惯,并尽量保持一致。
允许将婴儿喜爱的玩具和物品带到医院,给予其心理抚慰;④保持婴儿与父母的密切联系。
幼儿幼儿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甚深。
他们开始知道器官的名称,但不知其功能,惧怕打针、手术影响身体的完整。
对住院诊治疾病误认为是惩罚,怕被父母抛弃。
同时,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使其感到没有安全感。
由于幼儿的语言能力有限,住院后在语言沟通上有很大困难,使其感到苦恼。
两岁左右是开始探索世界的时期,住院会使幼儿感到受束缚,阻碍其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住院的反应主要是分离性焦虑,可表现有退化行为。
主要护理措施:
(1)设固定护士对幼儿进行连续、全面的护理,使其有安全感。
初次接触患儿应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
(2)尽量满足幼儿住院前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并耐心讲解医院的生活安排及周围环境,减少焦虑情绪。
(3)了解患儿的习惯用语和特殊表达方式,并可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与患儿交流。
为患儿讲熟悉的故事,玩熟悉的玩具和游戏会帮助患儿减轻陌生感。
(4)使患儿有机会发展其自主性,如可让其自己吃饭、穿衣,在一定情况下,允许其有自行选择的机会,若病情许可,不要过分限制活动。
当患儿身体某部位活动受限时,尽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如限制了走路,可用童车、轮椅等代替,但应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5)当有皮肤破损时,应及时进行局部包扎,使其感到安全。
学龄前儿童此期儿童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发展自己的主动性。
学龄前儿童住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环境,怀疑被父母遗弃和受到惩罚,惧怕身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学龄前儿童开始应用防卫手段应对住院这一危机,包括退化、否认、退缩、转移和升华等。
主要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和护理方法要保持稳定,使患儿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
(2)用患儿易于理解的词语和方法,解释手术、治疗或护理的简要过程,以减少疑虑。
利用适当的时机和方法,说明住院的原因,使患儿确信住院不是惩罚。
(3)为患儿提供适当的游戏、绘画、看电视、听故事等活动,使儿童有机会表达情感,发泄恐惧和焦虑情绪。
(4)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自我照顾和护理工作,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龄儿童此期儿童开始勤奋学习,以求学业上的进步。
同学和教师对其有较大影响。
住院学龄儿童的反应与以前各阶段有很大不同,主要问题是担心学业落后于别人;与学校和同学分离感到孤独;担心自已会残废或死亡;因怕羞对体格检查不能很好配合,不愿意回答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疑虑会受到惩罚;害怕陌生环境、怕医生、怕治疗和诊断等。
主要护理措施:
(1)保持护理人员的连续性,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保证患儿的安全,必要时也可采取一些灵活性措施以减轻患儿的压力。
创造条件使患儿有活动的机会,对行动困难的患儿,应设法使其感到轻松和愉快。
(3)进行体检及各种操作时,要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和自尊心。
(4)通过绘画、图书等方式,简要地讲解医疗器械的功能,手术部位及手术过程,治疗的必要性,并向患儿解释其他部位不会受伤害。
允许他们收集使用过的无害的医疗器具,以重温这些经历。
(5)组织患儿看书、做作业、绘画、猜谜语及游戏。
(6)鼓励患儿适当从事自我护理和个人卫生工作。
(7)使患儿家长了解患儿对患病和住院的反应,以便家长对患儿进行帮助。
(8)鼓励患儿与同伴和老师联系,允许同伴来院探视。
青少年青春期是发展角色认同的时期,因受伤、患病住院所造成的任何与同伴不同
之处均会使青少年感到悲哀,因此,帮助住院青少年保持与其同伴的联系十分重要。
主要护理措施:
(1)把住院青少年介绍给其他同龄患者,鼓励他们一起活动。
(2)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保护病人隐私。
当青少年患者在场时,不应提及其身体缺陷或与常人不同之处。
(3)鼓励完成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选择权力,以增强独立性。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或花费精力的活动,使其有发泄的机会。
(5)帮助青少年与陪伴、家人或老师保持联系,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减少自卑感和退缩行为。
第二节住院儿童家庭的反应和应对
一、家庭对儿童住院的反应
患儿住院对家庭是一个生活事件,家庭成员特别是患儿父母会因为患儿住院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同的人对同一心理应激反应有所不同。
应激反应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及患儿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及家庭中拥有孩子的数量相关。
家长对儿童患病住院的最初反应往往是否认,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
继而会感到内疚,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过失使小儿生病,尤其是由于照顾不周而引起的意外伤害,或对小儿疾病开始时的症状注意力不够,治疗不及时,或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照顾不够等怀有很大的歉意。
发生原因不明的畸形或遗传性疾病时,更使母亲感到不安和内疚。
如果患儿病程长、预后不良、缺少经济或社会支持等,会更增加家庭适
应的难度。
小儿患病住院往往导致正常家庭秩序和角色发生紊乱。
若患儿有同胞手足,家长对其他子女的照顾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同胞手足对患儿住院的反应可能有嫉妒、愤怒、不安感和负罪感(可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过错导致其生病住院)。
二、帮助住院儿童家庭采取应对措施
1.评估患儿父母应激反应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住院患儿家庭支持计划。
2.信息支持父母对患儿最关注的是病情和治疗方案。
为患儿父母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危机。
3.对患儿父母给予情感支持①心理评估:首先对患儿父母和其家人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了解有无心理症状和严重程度,如:有无焦虑、抑郁、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心理护理计划;②个别化心理护理:如针对存在焦虑状态的患儿家长,最重要的是让家属知情,向其讲明患儿的病情、可能的病因、正在采取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对患儿家属的各种疑问,应做到认真倾听、耐心解释,帮助其解除因不了解患儿疾病的预后而产生的焦虑。
③创造人文环境舒缓患儿家长的压力:护理人员应恪守利他的专业价值观,关心、理解、尊重患儿家长,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诚恳、真挚的态度,给予患儿家长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明亮、温馨、安静,环境布置通过色彩、装饰突出儿童活泼的特征,创造一个人文、舒适的修养环境;④护理人员对患儿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专业化的护理,也是对患儿家长情感支持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住院儿童常规护理
一、入院时护理
1.与患儿及家庭沟通的方法
与儿童进行沟通时,护士应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注意避免突然接近患儿,以及避免目光持续注视儿童,使其感到威胁。
交谈时可通过娃娃等玩具作为媒介,帮助沟通。
护士:语言要清楚、明确,使用较简短的语句,语速稍慢,要留给患儿表达疑问和害怕之事的时间,对儿童要诚实。
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补充叙述有关病情的细节,但应注意其记忆及表达的准确性。
此外,当病情危急时可先重点询问现病史,边体检边询问,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待病情稳定后再仔细了解全面病史。
年幼儿多不能自述病史,需由家长或主要照顾者代述。
收集健康资料时,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理解家长因子女患病而引起的焦虑心情,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护士需首先自我介绍,然后鼓励父母详细叙述病情经过,以及儿童以往的健康状况,耐心听取,不轻易打断,然后根据需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以获得详尽、确切的资料。
在交谈时,不要对家长的某些观念和价值观抱有成见、进行评价和批评,这会妨碍双方建立信任感,也应避免以暗示的语气引导家长提供所希望的材料,这会使资料失去真实性、可靠性。
2.资料收集的特点
儿科患者的资料收集与成年患者不同,有很多特殊的内容和要求,一般患儿病例资料的收集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种族、入院日期、病历申述者等项。
年龄一项,患儿越小越应询问确切,新生儿期要求记天数,婴儿要求记月数,较大儿童记几岁几个月。
(2)主诉:即促使家长带小儿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症状)及其经过。
(3)现病史:即此次患病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病情发展、严重程度,以及接受过何种处理等。
还应包括其他系统和全身的伴随症状,以及同时存在的疾病,如营养缺乏疾病,贫血和佝偻病等。
(4)既往健康状况:
①出生史:新生儿或小婴儿应重点询问,包括胎次,分娩情况,母亲怀孕经过及出生情况。
②喂养史:婴幼儿尤其是有营养缺乏症或消化功能紊乱者,应详细询问。
包括喂奶的种类和方法,添加辅食情况。
儿童进食方式。
年长儿应注意询问有无偏食、贪吃零食等不良习惯。
③生长发育史:询问有关体格、运动、语言、认知和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此项是儿科病人所特有的,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④既往健康史:包括预防接种史,患病史,住院史,用药史和过敏史等。
⑤日常活动:包括儿童日常生活作息,自理情况,排泄情况和有无特殊行为问题。
(5)家庭情况: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情况直接影响小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家庭的评估是儿童健康评估的重要环节。
3.儿童体格检查及注意事项
(1)为取得患儿合作,在开始检查婴幼儿前应先与其交谈,或用玩具、听诊器等与其游戏,以解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或以表扬的语言鼓励患儿,使其勇于接受检查。
(2)根据患儿年龄采取适当的检查体位,可让家长抱坐着婴幼儿检查,或直抱小儿伏在家长肩上,从其背后进行检查。
(3)检查中应减少不良刺激,手和用具要温暖,手法轻柔,动作快速。
对儿童应注意保护其隐私,不要过多地暴露身体。
(4)应注意隔离保护,检查前应洗手,必要时带口罩。
避免暴露检查部位过久,以免
着凉。
注意预防意外,离开前要拉好床栏,检查用具,是否齐全并带离床旁。
(5)检查顺序应视小儿病情、当时情绪灵活掌握。
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如测呼吸、脉搏、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先检查,而皮肤、淋巴结、骨骼等项目不易受哭闹影响可随时检查。
检查咽部、眼部时对小儿刺激较大,应放在最后。
二、住院儿童一般护理
(一)入院护理常规
护士应理解儿童患病住院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影响,在入院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情感上的支持。
帮助儿童和家长做好入院的准备工作,包括物品的准备和精神的准备。
对家长不要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以免给其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对护士的不信任感。
言语温和、态度亲切、工作认真负责以取得患儿与家长的信任,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
护士在患儿入院时的工作职责包括:
1.介绍病房情况如病室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以及工作人员如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等。
将儿童及家长带至其病床边,并将其介绍给其他病人和家长。
2.收集患儿健康资料。
3.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测体重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详见本章有关内容)。
4.若病情允许可进行清洁护理,给患儿沐浴或部分擦浴。
洗浴时,观察全身情况,特别应注意有无皮疹,以发现传染性疾病。
5.在母亲离开时,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分离性焦虑。
对重症患儿,护士应根据病情协助进行治疗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护理。
(二)饮食护理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时停止断奶,继续喂哺母乳,待恢复健康后再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