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绝对优势理论
一、提出者: Adam· Smith 二、理论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 三、绝对优势理论 1)、假定条件 2)、基本思想 3)、绝对优势的分析
假设条件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 产品生产只需要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规模报酬不变。 (4)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无运输成本。 (6)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假设条件
(1)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2)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4)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是不变 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5)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不变 (6)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 其他壁垒。
则:
分工前 A国 分工后
生产:6W+4C
消费:6W+4C
生产:12W 消费:6W+6C 生产:1W+2C 消费:1W+2C 生产:4C 消费:2W+2C
∴分工后比分工前A国多 获得2C
分工前 B国
分工后
∴分工后比分工前B国多 获1W
结论:分工生产、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
分析
A 小麦W 6
B 3
布匹C
4
2
3.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
代表人物: 赫克歇尔(E.Heckscher) 俄林(B . Ohlin)
1、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 • 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 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 要素(劳动和资本); • 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原因,更易于解释。
发展:
地域分工思想
地域分工学说
域际分工学说
地域分工理论
地域分工学说
提出者:亚当· 斯密 意义:开展国际贸易的理论根据从流通领域转 到生产领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地域分工理论
域际分工学说
提出者:戈特哈德· 贝蒂· 俄林(B. Ohlin) 用相互依赖的价格理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进 一步提出“域际分工”学说。
两国要素禀赋不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不同 供给能力不同 两国商品相对价格不同 比较优势不同,各自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 WATCHING!
Question: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 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 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 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 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 密集型产品?
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国应生产 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 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地域分工理论
定义:又称劳动地域分工,指一国、一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
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劳动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现形式 。
K
KA
EA
KB
pA pB
EB
由图可知: PA>PB, 故 A 国 为 资 本 丰 富 的 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L LA LB
(2)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X,生产Y产品的资 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且有: (K/L)X>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⑴A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
∵ 6W>1W
∵5C>4C
B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布C 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
⑵贸易的模式:A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B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 ⑶假设交换比:1W=1C
生产:6W+4C
则:
A国
分工前 分工后
消费:6W+4C
生产:12W 消费:6W+6C 生产:1W+5C 消费:1W+5C 生产:10C 消费:5W+5C
物质基础:地域差异 具体表现:区域生产专业化
地域分工理论
地域分工特性: ①地区生产的产品不仅为了本地区消费,还必须通过交换和贸易才能最终实 现消费; ②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品贸易的存在是地域分工发展的前提; ③地域分工得以实现的原动力在于经济效益; ④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导致经济区的形成。
地域分工理论
EB
A YA EA I2 PA O XB B‘ XA A’ X
• 自由贸易下的均衡 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的要素 禀赋差异导致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差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 B国市场X产品的价格高于A 国, A国将出口X产品到B国。同样, B国也将出口Y产品到A国。即A国 进口Y产品,B国进口X产品。A、 B两国自由贸易会使同一产品的相 对价格趋于一致,两国将面对相同 的国际均衡价格P(international)。
基本思想
①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 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 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②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中相对小的产品 (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
∴分工后比分工前A国多 获得2C
分工前 B国
分工后
∴分工后比分工前B国多 获4W
结论:分工生产、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
局限性: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 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
一、 提出者:David· Ricardo 二、比较优势原理 1)、假设条件 2)、基本思想 3)、比较优势的分析
基本思想
①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 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 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②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 交换绝对劣势商品。 ③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具体分析
A 小麦W 布匹C 6 4 B 1 5
2、与要素禀赋理论有关的重要概念
(1)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相对比例。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 禀赋为(TK/TL)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B ,且有: (TK/TL)A< (TK/TL)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3、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
Y B PB I1 A国国内X、Y产品价格比为(PX/PY)A,即图示中的相对 价格线PA,B 国国内X、Y产品价格比为(PX/PY)B,即图 示中的相对价格线PB。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切线 PA与PB的斜率值分别为(PX/PY)A、(PX/PY)B。PA斜率 小于PB斜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X/PY)A小于( PX/PY)B。 因此,A国在X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 有相对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 具有相对优势。
③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具体分析
A 小麦W 6 B 1
布匹C
4
2
分析
⑴A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 B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 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 ∵ 6W/4C>1W/2C ∵1C/2W>6C/4W
⑵贸易的模式: A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B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
⑶假设交换比价:1W=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