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意义
秦家伦
一、贾宝玉的“不肖”与“无能”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被贵族家庭、封建阶级视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富贵子弟贾宝玉。
肖与不肖,能与无能,当然是相比较而言的。在贾府家长看来,贾政与王夫人所生二子贾珠、宝玉,贾珠为孝、为能;宝玉则为不肖、无能。为什么呢?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进学意味着读书上进,有可能做官,使贾府光宗耀祖;生子便能为贾府续香火,使世代替缨之族不断繁衍,这当然是标准的孝子了。而宝玉恰恰相反,好色,在女子堆里厮混,又不思科考,专门搜些杂学旁说的闲书来看,只有“歪才”。
可惜贤能的贾珠才二十岁就一病死了,于是贾府只有把振兴祖业的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红楼梦》第五回写警幻仙子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宁荣二公之灵殷殷嘱托她: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巧,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他跳出述人圈子,入于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
有道是希望寄托得越大,往往失望也越大。宝玉经过警幻一番开导,不肖无能依然。最大罪名是好色,周岁时贾政让儿子“抓周”以试其将来志向,宝玉“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贾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以周岁孩子偶而抓弄的东西作为将来前途的依据,自然近同儿戏,不可相信。但妙的是宝玉长大后果然好色,专门在女孩子堆里厮混,吃人家嘴上的胭脂,与’丫环们偷情……除此而外,还好男色,在外玩戏子优伶。如果仅仅到此为止,按贾府的标准,恐怕仍不能断定他的不肖与无能。贾太君、王夫人明知他的毛病,仍视之为命根子。在他们看来,贵族公子哥儿即使多讨几房妾,多玩弄几个丫头使女,也无伤大雅。用贾母的话来说,这种风流勾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的住呢?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话是针对贾琏偷鲍二老婆的事说的,但却表达了她对子孙们偷情玩女人的看法。对宝玉,又何尝会例外呢?
事实上,宝玉也有被家庭欣赏、骄傲的一面。贾政在官场应付,常把宝玉带了去,吟诗作对题词,他在一旁捻须微笑点头不语,暗中还是赞赏儿子的才华的。第二十三回里说:贾政一举月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又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胡须将已苍白,因此上,把平日嫌恶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分。
同贾珠比比不上,同贾环比则有余。因而在政老爷心目中,宝玉虽不肖却也不至于是坏人,虽无能却也舍不得委屈了他。
封建家庭对宝玉的最大不满,是他不肯好好读八股应科试。宝玉对科举的议论,对现买的看法,使人联想到明朝的李卓吾。李卓吾最恨“读书食禄之家”,怕受‘管束”;宝玉称读八股的人是“禄囊”,也反对束缚爱自由。李贽在《藏书二十二·智谋名臣论》中说:“夫惟国家败亡,然后正直节义之士收其声名,以贵于后世,则何益矣!”同宝玉斥责“文死谏,武死战”,简直如出一辙。不读书,不当官,这就使世代显赫的贾家后继无人,失去了希望。有罪于祖宗,对家族的前途不负责,这才是大事!基于此,才说宝玉“于国于家无望”。
从贾宝玉的角度分析,说他巴不得这个家族崩溃,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描写;说他要承担起理业兴家的重任来,也不符合实际。他也希望家庭兴旺,他自己当然也受益;但他又不愿负任何责任。宝玉欣赏的是逸士高人、诗酒风月那一套。所以,按封建家庭的标准,他“不肖”。
第三十三回,宝玉终于因“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这是封建家庭对孝子贤孙的要求与宝玉的不肖、无能的矛盾发展到顶点时的一场总爆发。挨打的原因当然由来已久,但总的还是出于贾宝玉让贾政失望。贾政打儿子,是真打而不是假打:
“…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一片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去,由腿看至臀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这顿暴打的根本原因,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废学业,逼淫母婢。”简言之,好色,不读书。好女色之外还好男色,甚至赠私物被发现坏了贾家声名;不读书之外还淫母亲婢女,真不肖之极!贾政打了儿子也伤心,“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下来”,他是恨铁不成钢。
贾宝玉的不肖、无能,是从封建家族要求的角度评价的,当然不正确。但如从他的不肖无能中,得出其他的结论,也有点荒唐。比如,从宝玉对女孩子们的亲热中,得出他有“男女平等”思想的结论;从宝玉爱同蒋玉菡、柳湘莲交往中,得出他有‘民主思想”的结论;从宝玉不读书、不做官的态度中,得出他有“叛逆精神”的结论等等,都是一种超越时代、阶级的一厢情愿的推论。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他没有背叛朝廷、皇上,也谈不上反对科举制度,追求民主平等。他是一个公子哥儿,特殊的社会家庭环境使他过上了悠闲放达任性的“富贵闲人”的生活。他远离官场,不希望对社会负什么责任;他寄情女子,也不希望对家庭负什么责任。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在政治失意、救国无门时的一种消极愿望。由色而走向空,由生活的刺激而走向归隐淡泊。读者自然可以从中领悟到三昧。
二、贾宝玉的忠君孝父观念
似乎已经听惯了贾宝玉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一类的评论。但根据《红楼梦》的作品实际考较一下,觉得这个评论无端地拔高了贾宝玉。宝玉并不是封建时代的贰臣逆子。先说贾宝玉的忠君。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政及众幕友读到一件“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事情,即“姽婳将军”林四娘剿灭黄巾、赤眉起义,令贾宝玉做一首挽诗。贾宝玉因此故事与美女、诗酒有关,得得意意做了一篇长歌行。这篇《妮烟词》,就是站在正统皇权的立场上歌颂忠义的。在平日的嬉笑游乐中,也可以看出宝玉“颂圣”的态度。第十七回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莫若‘有凤来仪’四字。”
庚辰本第六十三回,更有一段宝玉关于华夏夷狄的说词:“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俯头原远来降。找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芳官听了说:“既这样看,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几个反叛来,岂不尽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宝玉说:“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
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宝玉不管有多少怪癖,但他在君臣大义上仍是儒家本色,忠君、颂圣是时时不忘的。
贾宝玉反对封建臣子为臣的最高标准,所谓“文死谏,武死战”。这并非对君不忠,而是从另一角度考虑皇上的处境和名声。贾宝玉说:
那些须眉浊物,只听见“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名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必定有刀兵方有死战,他只顾汗马之功,猛拼一死,将来弃国于何地?
也就是说,宝玉认为谏死、战死还算不得真忠,真正的忠臣还得考虑死后会不会影响皇上的形象。你看,这是个“叛逆者”么?
再说贾宝玉的孝父。
有人认为,贾政打儿子,是宝玉和他父亲“作斗争”,这是天大的笑话。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父亲打儿子骂儿子,是教育“严”的表现,天公地道的,不但是权利,而且是义务。贾政打儿子,贾母心疼异常,但嘴上说的是“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看来,打儿子是无可非议的,只不过是重了一点,毒了一点。王夫人抱住板子劝贾政,也不敢说不该打:
“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保重。且炎著天气,老太太身上又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儿子该打,但贾政你应该体谅爱孙心切的老母亲!这就是封建的孝道。
当儿子的挨了打,不但不能反抗,还不能有怨言,这才叫孝。贾宝玉就没有反抗,也没有怨言,所以他符合孝父的标准的。在贾宝玉心目中,父亲享有绝对的尊严。有一次要出去看薛宝钗,必须经过他父亲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