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用钱可以买东西--- ---货币理论
当我们去逛街时我们会说去买东西,当我们问一件商品的价格时会说“多少钱”。钱成为我们得到一件东西的必须品,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一分钱难倒英雄汗”吗!在这个物质社会里,钱起到了一个无可取代的作用,它影响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没有钱我们将寸步难行。
钱是这样产生的呢?——货币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与中国的四川出现的交子。
货币理论的出现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货币具有价值贮藏功能,不论是放在腰包,还是锁进公司保险箱,都不会像储存粮食,担心发霉烂掉。即便隔上三年五载,拿出来照样能花。货币用于交易,流动性最强。这一点,其他资产望尘莫及。如债券、股票,必须先转换成货币,才能购买商品和劳务。因凯恩斯强调货币流动性的作用,故而他的货币理论,又被称作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曰交易动机。倘若你每月1日发工资,总不能一天把一个月吃空,而是要留出一部分,以便日常花销。二曰谨慎动机,这也是生活常理。人难免有个小病大灾,倘若手头一个子儿没有,肯定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三曰投机动机。一年365天,发财指不定在哪天。手里拿着钱,瞅准机会投进去,往往能赚笔意外之财。
货币的影响
货币理论,在西方盛行多年。可他所倡导的货币政策,火候不易把握,实施起来,经济忽冷忽热,波动不定。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另立山头,创建货币主义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分庭抗礼。弗里德曼反对货币需求“动机”说,提出了持久收入理论。他认为,货币不仅包括现金,还包括银行存款。货币和股票、债券一样,只是财富的具体形式。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大张挞伐。经过深入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他得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变化,到经济作出明显反映,存在着12—18个月的时间差,正是由这种时滞效应,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掌握权变的货币政策所需的信息,货币政策老是慢半拍。在扩大或收缩货币供应量时,不是做过了头,对经济刺激过度,引发通货膨胀,就是做不到位,致使通货紧缩迟迟无法缓解。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好心办了坏事。“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可应付不测之需,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就称作流动偏好。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都要留在手中,因而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