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经典转载 2009-09-28 20:02 阅读1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小学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考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参照“海门市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评价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数学学习水平评价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评价具体建议如下:
一、定量评价
1、笔试(100分)
(1)评价内容:主要考核概念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评价标准参见学校提供的试卷。
(3)评价方法:期末评价与平时评价相结合,期末占60%,平时占40%。
(4)评价人员:教师。
2、口算(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口算能力,主要是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口算内容根据教材而定。
(2)评价方法:编制3~5套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每套20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选取一
套试题。每月测试一次,最后计算平均分。
(3)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全对的为5分,每错2题减0.5分。
(4)评价人员:教师。
3、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内容根据教材的实践操作内容而定。
(2)评价方法:教师提供给学生若干实践操作的内容,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每月检测一次,每位学生一学期只要参加一次检测。教师要作好记录,
保留资料。
(3)评价标准:操作正确、方法科学合理、程序规范。实践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或创造性的可给予
加分。
(4)评价人员:教师。
二、定性评价
1、数学表达(5分)
(1)评价内容:概念的形成、公式算理的推导、应用题分析推理、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描述、提
出疑问等。
(2)评价方法:课堂观察,主要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要作好评价记录。
(3)评价标准: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等均可得满分。评价时要考虑到学
生的差异,灵活掌握。
(4)评价人员:教师、学生。
2、课堂表现(5分)
(1)评价内容: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大胆发言、声音响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虚心接受他人评价;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2)评价方法及标准: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的,得满分,某方面有不足的,酌情降低分数。可采用
学生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3)评价人员:教师、学生。
3、作业情况(5分)
(1)评价内容:包括课作、家作。
(2)评价方法及标准: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或作业有进步者得满分,某方面不足的,视情况减
分。
(3)评价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
4、成果展示(5分)
(1)评价内容: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是数学日记、数学小报、设计的美观图案、数学金点子等。
(2)评价方法及标准:主动参与展示,视作品受欢迎程度酌情给分。
(3)评价人员:教师、学生。
三、说明:
综合成绩评定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计各部分总分为130分。达117分以上的为“四星”;97.
5~116分为“三星”;78~97分为“二星”;78分以下为“一星”。
二、评价要点:
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过程的考察。
3、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技能、及思维
逻辑能力。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勤于提问,是否能自己"创造性"地学数学、用数学,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愿意采纳别人意见;是否大胆提问,勇于创新。
三、评价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不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如:"能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附:评价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一理念基本内涵我们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应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与导向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2.评价内容应综合。我们应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3.评价标准要分层。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其在原有水平上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主体要多元。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个体的自我构建和发展。
5.评价方式要多样。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以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生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
6.评价过程应动态。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二)学习课程目标,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新《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系就是我们的评价体系。(案例“评价体系”见附件1)(三)研究评价方法,形成实施范式
1.加强“非学业”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