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有什么作用?
(1)议论:画龙点睛,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中、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深化了文章的 主题。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 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读准字音
阻遏( è ) 荻港( dí ) 歼灭( jiān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瑰宝( guī )
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
战役胜利成功。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战线:长
语言简明扼要,横概渡长江。西起九江
括性强,及时、准
确的对事件进行(了不含),东至江阴,
报道,给读者以完
整鲜明的印象,均又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领起了下文。 江区域。
合作探究
我班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写一则消息,来报道校园里最近发生的事情。(200字左 右)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珍惜现在的 美好时光。
自主学习
1、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及结语。 2、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西路军的部分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
部分有何不同??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议论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的效果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分析了敌军士气败 落、不堪一击的原因。
横渡只与写到出达了两“层意经思过,”且文字简洁
有力。
题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第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 二 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 题 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日那天”,原句毫无感情 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新课导入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 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 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 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沁(qìn)园春·长沙》《沁园 春·雪》《长征》《论持久战》《反 对自由主义》……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 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 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人员、战线(即渡江区 域) 战况几方面总领全文。 1.该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2.“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 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 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用词缜密准确
挑战三:寻宝
在文本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至完 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把它找出来。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我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是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消息要素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 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 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 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感情色彩鲜明
“这一篇”新闻的魅力
结构严谨、用词缜密、感情色彩鲜明
挑战三:比较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
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首先发起进 攻,所以先写中路军。
又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一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 所以接着写西路军。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严谨的结构
挑战二:证明
以遇敌较为顽强的东路军为例,证明这篇新闻的语言非常讲究 。
比较下边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 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 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 无锡段铁路线。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结构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对标题、导语、主体等概念感到陌生。我通过逐步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新闻报道是如何将事件有序呈现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3.学习课文中关键词语和精彩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新闻报道手法,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强调标题的概括性、导语的引导作用、主体的详细描述等,使学生明白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
-对于生词和短语,如“百万大军”、“横渡”、“英勇善战”等,教师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在语境中运用。
-在讲述历史背景时,强调渡江战役对国家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部编版语文八上:《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c.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举例:探讨课文中作者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评价和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a.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新闻是传递事实信息的文体,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它是传播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消息二则》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个案例。它们展示了新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
-举例:组织学生分组模拟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记者和新闻发言人,提高他们的即兴发言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关注过新闻?”(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新闻的奥秘。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课文中所展现出的革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新闻作品,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在讨论、分享观点过程中的沟通表达能力,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然而,我也发现,在讲授新闻难点知识时,部分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味语言
试举例分析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1.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指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表明有敌 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 水战进军的特点。
品味语言
2.“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 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体悟情感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 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分 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 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电头、导语、主体。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 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整体感知
2.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导语的作用: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 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课导入
学习了第一则消息,我们从这则消息中感受到了 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压倒敌人 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则 消息,看一下这两则消息在写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学习目标
1.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才能。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体会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压 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人教版 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2)(共36张PPT)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课文主体部分中插入的议论有何作用?
扼要的分析了敌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 况,指出了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增 强了新闻的思想性。
(一)、以下几点体现了新闻 的什么特点? 1.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 行不行? 真实性 2.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 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 及时性 3.中路军报道为什么简略? 简明性
中路军首先发起进攻,所以先写 中路军 。又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一 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所以接着写 西路军。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外, 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安排结构。
详略得当,写法有异有同。
• 主体部分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交代了 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 •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 中路军的详细报道。 • 西路军写得较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 情需要交待,除具有中路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 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 的情节,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 • 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 胜利来之不易且战略意义重大,故作详细报道。叙 述战况基本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 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二)、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
革命领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的文章不仅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而且气势非凡,就连一则简短的消息也写得豪 情万丈,雄浑有力。
部编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 (共28张PPT)
找准六要素,概括内容 找准结构的五部分 赏析语言的三特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原因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 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 弃城南逃。
经过和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 结果 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 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 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把握新闻结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 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 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way)。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歼(jiān)灭 阡(qiān)陌 纤(xiān)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毛泽东(1893-1976),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 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 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 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 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 著名的词作有《浪淘沙 北戴河》 《沁园春 雪》等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 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 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 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 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军以伤亡6万多人的代价歼灭敌人43万多人。)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武功秘籍
考点 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都交代了“什么人做什么事”。 通过新闻标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可见,新闻标 题对一则新闻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题,拟写新闻标题, 作为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屡见不鲜。
当堂巩固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导___语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简__述___渡__江__战___役__胜__利___成__功__,___引__起__下___文____________。
第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了解三路大军进军的战况, 完成表格,并对照表格,复述渡江
战役的大致过程。
14
了解三路大军进军的战况 ,明确如 下:
渡江区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地点
时间
战况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芜湖 —江阴
20日夜-21日夜
渡完30 万大军
21日下午5时起 35万大军 —22日下午 渡过2/3
21日下午5时起 35万大军 —22日下午 渡过大部
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括号中的“不 含”去掉它,行不行?起什么作用? 3、“此种情况,一方面…;另一方面…都很 泄气。”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友情提醒:表达方式 是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25
明确
2、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当时九江尚 未解放,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无误的特点。
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
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
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
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
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
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
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4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
二、个体学习
1、新闻小贴士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带
笔圈画,完成任务。 (1)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用一句话概括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八、教学反思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 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 式与方法的建构,重视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注意应用 活动性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 感受体验,增强对新闻这种文体的感性认知。
同时注意以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主体意识和个性 都得到了张扬。本节课中绝大多数的资料搜集、感悟体验、品 味表达、联想反思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起到了导学的作 用。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消息二则 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 确主旨。
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消息二则的其中一则《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 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 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 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
2.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5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体会新闻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认识文中的字词,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思路】1.把班级学生分成三队,分别代表中、西、东三路军,教学时让他们着重研究他们所代表的那路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试着去报道广播操比赛的事,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认识字词: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1.展示文中重要字词。
荻港溃退歼灭要塞锐不可当2.指名说说这些字词的读音。
3.全班讨论交流。
4.齐读这些字词。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课件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报道各路军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详 写东路军,略写中路军。
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 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既交代 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又深化了报道的 主题。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例如,“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对汤恩伯“认为南 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构成强烈讽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 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 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鄂 ( è ) 豫( yù ) 绥靖( suí) 泄气( xiè)
阻遏( zǔ )( è )
荻港( dí) 获得( huò) 溃退( kuì)
• (画线词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
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 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即已”一词强调时间短,突出中路军进军的神速,说明作战顺利。用“共” 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文章结构
标题
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中路军
其余部分
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叙述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导语 主体
拓展延伸
一、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 怎样读这则新闻?
3.导语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预习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泄.气(xiè)荻.(dí)港芜.(wú)湖
B.要塞.(sài)督.(dū)战锐不可当.(dàng)
C.业已.(yǐ) 溃.(kuì)退摧枯拉朽.(xiù)
2.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3.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
A.渡渡江度度日
B.歼歼灭纤搬纤
C.溃溃退遗遗忘
D.塞要塞赛比赛
4、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探究案
探究一:
1、课文共有十七句。
请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分析这则消息报道中路军战况部分,列出这部分的六要素。
探究二: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4、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四、方法总结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利用工具书及网络等完成
(1)生字关(2)词义关(3)朗读关(4)文本关
五、拓展交流
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检测案
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二十三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