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_预习工作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日期:/ /04 - / /04《背影》朱自清
预习重点
一.文章体裁:记叙文
二.阅读:找出关键词
三.字词辨识
四.语文基础知识
1.部首(手部)/标点符号(感叹号)
2.句式:反问句﹑疑问句
五.品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
第一部份检查预习题,自我预计完成指数
圈出最接近你的表现指数:
预计完成指数
预计答对指数
第二部份预习内容
一.记叙文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记叙人﹑事﹑景﹑物的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有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1.根据《背影》,完成下面的表格:
(1)第一件事(#1-2)与父亲回家奔丧
(2)第二件事(#3-5)父亲在南京送别作者
(3)第三件事(#6)作早收到父亲的信
你的答对指数是:
二.阅读:找出关键词
关键词:就是文章中特别重要的词语。

根据关键词往往可以掌握文章的主旨。

“背影”是本文的题目,又在文章中出现过四次,每次出现都带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正是本文的关键词。

三.字词辨识
1.把正确的答案圈出来,有须要的话可以查阅课文。

2.把你希望预习的词语写下来,建立个人词语库,以备日后所用。

你的答对指数是: 3. 造句:
(1)祸不单行:
(2)狼藉:
(3)亏空:
(4)踌躇:
(5)触目伤怀:
(6)情不自已:
你的表现指数是:
四.语文基础知识
部首:手部
手,像手的形状,“手”字作部首时多写作“手”和“扌”,如“拳”
﹑“拿”﹑“打”﹑“指”等。

1.参考括号内的提示,在《背影》一文中,找出属于手部的字,配合成词,
把它们写在横在线。

(例:扶手 (夫))
i.搀扶(毚)
ii.探身(罙)
iii.拣好(柬) iv.嘱托(乇)v.攀着(樊)
vi.拭干(式)
vii.抱着(包)
viii.扑扑(菐)
ix.找不着(戈)
x.支持(寺)
2.配词(例拜:拜访)
i.拿:缉拿
ii.拳:盛意拳拳iii.掌:掌握iv.制:制造
v.摩:摩擦vi.摹:摹拟
vii.挚:挚友
viii.擎:擎天
一柱
ix.击:袭击
x.擘:擘开
xi.挛:痉挛
你的答对指数是:
标点符号
感叹号:用来表达较强烈的感情,表示:
祈使﹑命令﹑请求等
兴奋﹑惊讶﹑愤怒﹑叹息﹑强烈的愿望﹑决心等
1. 为下面的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并在括号内选出正确的感情:
i.呀!原来是一天大雪,竟在一个晚上,不声不响的,将我家那
院子“粉妆玉琢”起来。

(惊讶/赞叹)
ii.“甚么?”父亲厉声问。

“麻--雀--。

”我的头垂下
了。

(命令/请求)
iii.话犹未了,小竹筐已被攫去了;不等我抬起头来,只听忽地一声,小竹筐已经飞上了屋顶。

我自然是哭了,哭也不敢高声,高声
了不是就要挨打吗?当这些场合,母亲永是站在父亲一边,有时还
说“狠打!狠打!”似乎又痛又恨的样子。

(又痛又恨
/命令)
iv.“我无论如何不愿意住下去了,我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我要活动我的筋骨。

我决不愿意死了一样地睡在这样狭的笼子
2. 下面的句子表达说话人怎样的感情?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答案。

i.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叹
息)
ii.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坚持)iii.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叹息)
iv.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愧疚)
v.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叹息)
vi.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叹息)
你的答对指数是:
五.句式:疑问句﹑反问句
疑问句:提问者心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提出问题的句式,即心中有怀疑而发问。

反问句:提问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而故意说反话,反过来质问别人的句式。

例如你明明想批评妹妹很懒惰,但你却对妹妹说:“难道你认为自己很勤奋吗?”反问句有肯定自己观点,加强语气和激发对方思考的作用。

1.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
(1)父知而义之,抚其背曰:“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疑问句/反问句)
(2)应曰:“惟大人许儿以身报国家,何事不可为?”(疑问句/反问
句)
(3)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
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疑问句/反问句)
(4)有一天晚餐的时候,母亲觉得叙利亚的脸色比平常更不好了,说:“叙
利亚!你不是不舒服吗?”(疑问句/反问句)
(5)花瓶冷淡地说:“好吧,你要出去,且看你自己的本领吧。

不懂事的
水啊,你能够走出我的范围吗?”(疑问句/反问句)
2.句式改写
改下面的陈述句为疑问句及反问句:
(1)小妹妹迷了路。

i.疑问句:小妹妹,你迷路了吗?
ii.反问句:小妹妹,难道你迷了路?
(2)他今天又挨了老师的骂。

i.疑问句:他今天又挨了老师的骂吗?
ii.反问句:难道他今天又挨了老师的骂?
(3)你自己做的事,你自己明白。

i.疑问句:你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吗?
ii.反问句:难道你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吗?
第三部份讨论
品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
4-6人一个小组,讨论下面的题目:
朱自清在《背影》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4)
1.试从课文中举出事例,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讨论重点纪录:
1.事例:
和脚夫讲价钱
嘱作者路上小心他嘱我路上小,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嘱托茶房好好照顾作者
作者很愧疚当时不懂得体会父亲的心意,还以为父亲当他小孩子。

2.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也曾像作者一样自作聪明,不懂体会父母的心吗?试
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讨论重点纪录:
事例:
不耐烦父母总在上学时嘱咐带毛衣﹑带雨伞
面试时父母总觉得子女的答案不妥善,赶紧补充
下课回家父母总是问:今天有专心上课吗?肚子饿了吗?
你的表现指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