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8课《方山子传》课件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
苏轼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积累掌握文言知识。
2、理解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苏轼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 的笔法。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请结合 课下注释疏通文意。(5分钟)
一 通假字
自学检测:
犹见于眉间
“与”通“现”, 显现
前十有九年 “有”通“又”,表
苏轼执事惠州,率众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 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 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 “东坡书院”。
他一生屡次被贬,但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 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 着他的画像,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
零头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
假装
二 解释下列红体字
闾里之侠皆宗之
乡里 尊奉
方山冠之遗像 方山子亦矍然
遗留下来的样子
庵居蔬食 余既耸然异之
吃惊注视的样子
见方山子从两骑
(名词作动词,住草房,吃素食)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合作探究: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体现出怎样的品质?
(小组讨论,归纳概括,3分钟)
方山子到底异在何处? 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异 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 三异: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 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以对比手法,彰显其异
自学指导三:联系作者的经历,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为方山子写一篇传?
龙邱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
陈季常信佛,自称龙丘先生。他很喜 欢请客,宴会时又爱安排歌女唱歌。但 他的太太柳月娥是个妒忌心很重的人, 而且是出了名凶悍的。陈季常宴客时如 果有歌女在场,她便会大叫大喊,用拐 杖猛敲墙壁,把客人赶走,所以陈季常 非常怕她。苏东坡就写了这首嘲笑陈季 常。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 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 戏称为有“季常癖”。
(方山子)逐渐长大成人以后,就一改往昔所为而 2专然方心山读子世书有,勋阀希,望当得通官过,使读从书事于施其间展,自今已己显的闻。包袱,但始终没有 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
然而方山子出生于累世都有功劳的门第,应该得 到官位,如果让他在官场任职,到现在早就有显赫 的声名了.
自学指导二:方山子何许人也?请你找出文中信息,填写表格
拓展延伸
默读课文,思考比较:苏轼与方山子有何不同?你更赞赏哪一个?
方山子 不屈己志,归隐避世 苏 轼 不屈己志,调整心态,积极进取
当堂训练
请以“笑对挫折”为题,联系本 课所学或其他人物事例,写一个作 文片段,不少于100字。
小结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我 们遭逢失意时,不妨向方山子寻得远离 世俗功利的淡泊之心;当我们奋发受挫 时,不妨向苏轼求得乐观旷达的心态, 依旧坚持前行,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 费,命运会给我们的人生打开另一扇大 门。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 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所以在神宗的默 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并 对苏轼严刑拷打。由于王安石的求情,苏轼虽 免于一死,但被贬官至此。就在此时,无意间 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陈季常。于是就写下了此
文。
文章主旨: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资料P74页的练 习题。
原名 号的由来 家庭背景
生平简介
生活状况
陈慥
字
季常
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似古方山冠之遗像
家在洛阳,世有勋阀,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 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少时: 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
(隐居)穷山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 冠服,徒步往来于山中;人莫识也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1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2 抒发与方山子相似的"不遇"之悲。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dān)州
坎坷仕途终不悔
苏轼之政 绩
苏轼贬居黄州,职位低微,并无实权,于是公 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自号“东坡居士”由此而来。然而人生的不幸往往 造就文人之大幸。谪居黄州4年,词作近 100 首, 占其整个一生词作总数的四分之一。《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就作于此时。因此可以 说黄州时期是苏轼词作的丰收期和巅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