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长如何引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组长如何引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发布时间:2023-03-20T17:14:18.7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2月下作者:杨丽琴
[导读] 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关系着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命脉。
教研组长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
本文从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方面明确教研组长的责任担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杨丽琴宁夏育才中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关系着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命脉。
教研组长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
本文从教研前、教研中、教研后三个方面明确教研组长的责任担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教研教研组长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2-120-01
教研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进行教研活动容易,而要搞好教研很难。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尽快地掌握教研工作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推进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一直揣摩的方面。
一.做好教研三环节
第一,开展有准备的教研。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研组长要先准备教研再开展教研。
为了让教研活动目的明确、提高实效,教研组长对教研活动要整体安排,做到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
在每次教研活动前静心思考、精心准备,把教研活动的目标、准备与过程进行详细的安排和设计,包含教研主题、教研目标、教研过程等。
同时教研组长在备教研时要把功课做足,翻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归纳,提取对教研活动的目标达成有用的部分,向教师们进行讲解与传达。
例如为了了解教师们近期的教学困惑,我增加了对学科组内教师的实地调研次数,主要是对各个年龄班教师的听课调研。
通过推门而入的随堂课,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让教师们在研课、评课中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与思想上的碰撞,有了这样的碰撞必定会迸发出火花,从而能在教师的教学中发生实际的教学行为转变。
通过这次有准备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到教研过程中来,同时让自己的指导更具有说服力,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只有教研活动成为大家需要的教研,成为大家投入的教研,才能使教师真正地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教研活动的开展才更有意义,更高效。
第二,开展高效的教研。
实践证明,教研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单打独斗往往走不出课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个人经验的狭隘空间。
任何一种有效教研模式的开展,都要落实到教研中,依靠组内的精诚协作,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启迪,才能开阔视野。
那么教研组长要让教师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内化成教师个人的信念时,才能引起教师行为的变化,并最终转变成自觉的实践。
许多教师至今仍认为,教研是研究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
实则教研的目的是发现并尝试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相关,而不是凌驾于教学实践之上的理论“花絮”。
教师应将学习变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教研作为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尽快形成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并将教研变成自己工作一部分。
同时教研组长需要一身正气,在教研会上真正俯下身子搞教学、搞教研,使组内充满正能量,充满浓厚的教研氛围,并对组内教师的教研参与情况有评价有鼓励,当好真正的主持人。
并且围绕着统一的目标,教师集体反思、不断提高、成长、进步、开拓,在有效的教研活动的研磨中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的教学精彩了,更让学生受益无穷,教师们的教研热情也逐渐增加了。
教师一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研,将不仅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第三,开展有反思的教研。
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学科领军人物的教研组长,反思很重要。
教研会议虽然结束了,但教研并未结束,还需教学教研反思。
教研结束后教研组长要及时收集整理所有的资料,附上教研的内容,包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教研记录、成为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资料,甚至将参加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教研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
同时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这就是教研反思的过程,通过教研反思,使学科教师在在借鉴中创新,在总结中提高,让反思成为教研的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既能反映这一阶段的教研活动过程与效果,又便于总结与分析,使今后的教研活动有更好的效果。
同时在教研反思中提出问题,倡导教师集体反思,是因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教研的旅程。
二.教研组长需不断学习。
教研组长要想做好学科教研组的领路人,带领教研组成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努力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名师、大师。
第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主动收集学习资料,积极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或专业渠道搜集支持学科教学的资源。
第二,要在实践中检验专业学习的效果,检验各种方针政策和理论观念的适应性,检验自身对名家经验和各种知识的理解与转化能力。
要在实践中锻炼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锻炼组织教育科研活动的本领,锻炼带领学科团队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特点和风
格。
第三,要促进他人成长。
当好一名教研组长要具有三种意识:主人翁意识,协调意识,和争优意识。
教研组长乐做“后台支持”工作也很重要,经常帮助组内的老师成功,是凝聚组内老师的一贴良剂。
教研组长可以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督促学习提高,“集体诊断”等方式,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早走向成熟,帮助少数“薄弱”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全组成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科教研组长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以便更好地引领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使每个教师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围绕着统一的目标,教师集体反思、不断提高、成长、进步、开拓,在有效教研活动的研磨中提升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的教学更精彩,更让学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李岩.创新教研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研究,2015.
[1]郑金洲著:《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灿.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工作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