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六校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六校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
1. (2分)下列加横线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肤浅(fū)竞相诽谤(fěi)忌恨(jì)繁芜丛杂(wú)
B . 诅咒(zhòu)豁然开朗(huò)领域(yù)得心应手(yīng)
C . 诬蔑(miè)卓有成效(zhuó)衷心(zhōng)非同寻常(xūn)
D . 要素(yào)永垂不朽(xiǔ)爱戴(dài)不可估量(liang)
2. (2分) (2020高三上·冀州期中)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匪我愆期愆:拖延
B . 以我贿迁贿:财物。
C . 渐车帏裳渐:逐步
D . 夙兴夜寐兴:起,指起身。
3. (2分) (2019高一上·惠来期中)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自可断来信②贵贱何情薄③处分适兄意
④五里一徘徊⑤多谢后世人⑥叶叶相交通
A . ①⑤
B . ②③
C . ④⑥
D . ②④
4. (2分) (2019高二上·漳平月考)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具以表闻将成家而致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 使建中远具食羞之奠小则获邑携幼入室
C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不能独完宾主尽东南之美
D .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函梁君臣之首朝歌夜弦
5. (2分) (2017高二下·伊春期中)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 . 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 .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 . 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6. (6分) (2020高二上·双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___。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偌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历过时间,__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__。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胜枚举形形色色洗心革面风流云散
B . 琳琅满目形形色色洗尽铅华烟消云散
C . 不胜枚举形神兼备洗尽铅华风流云散
D . 琳琅满目形神兼备洗心革面烟消云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
B . 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C . 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
D . 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B . 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
C . 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D . 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
7. (2分)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话语情境,在语言表达方面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 采访节目: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 . 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学生紧握老师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违了。特别想念您,身体还好吧?”
C . 某名作家博客里有这样一条留言:王老师,拜读新作,受益匪浅,很多地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您真不愧是散文的鼻祖啊!
D . 某校新闻网: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
8. (6分) (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园林与昆曲
作为比翼双飞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相当集中地体现出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是巧合吗?不是!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整合结出的果实。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能真正道出其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没有园林,苏州,便不是苏州,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没有昆曲,苏州也不是苏州,完全应该是成立的。
不仅《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拙政园中的卅六鸳鸯馆,便是园林主人与友人们欣赏并演唱昆曲的地方;而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怡园的藕香榭,也都有演戏的功能。
苏州园林,精致雅洁,亭阁居高,绿树葱茏,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文人意识。这种浸透着精神因素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凝聚和物化,形成一种品位极高、自成体系的中国园林文化。园林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日,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
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在情景交融之中,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园林所提供的良辰美景、审美情趣和应时节俗方面的满足。
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使苏州园林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它在审美领域中的多功能作用,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
地方文化艺术的特色总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和人文底蕴息息相关。昆曲和园林,都发轫于具有广采博取兼容特性的太湖文化(吴文化),昆曲将文学、音乐、歌舞、美术、雕塑、武术乃至杂耍技艺融汇兼容于同一载体,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
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