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微型胶囊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微型胶囊研究进展
前言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就是将固体、液体或棍悬物的微小颗粒(即囊心物质)的周围,包上一层薄膜(也称包料)形成极为微小的胶囊,其直径从零点几微米至5000微米。
微囊膜具有改变物质外观及性质,以及延长和控制膜内物质的释放,提高储存稳定性,将不可混溶成分隔离等作用。
微囊根据其囊材的不同分为不透微囊和半透微囊,不透微囊的囊材相对比较厚,为芯材提供适合的内部环境,并将芯材和外部环境隔离开来,防止其同外部环境的物质发生反应,当需要释放的时候,用加压、加温或辐射等方法破坏囊材。
半透微囊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破坏囊材,芯材或外部环境中的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的通过囊材,并快速达到平衡,因而可以达到缓释和控制释放的功能。
对于半透微囊,微囊的表面结构、膜厚度、多孔性和芯材分布等物理性质是决定芯材缓释性能的主要因素。
1.薄荷素油缓释微囊
取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薄荷素油微囊。
具体方法为:将EC溶于适量的乙酸乙酯后,加入薄荷素油,搅拌备用。
另取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SDS溶液)置于烧杯中,加入致孔剂PVPK30适量,以一定的速度搅拌。
将上述乙酸乙酯乳化液缓慢加入水中,连续搅拌4h,沉降,抽滤,用少量5%乙醇溶液洗涤,干燥即得固体微囊。
【1】
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致密,无裂隙及孔洞,少粘连,流动性好,分布均匀。
2.胸腺肽明胶微囊
乳化冻凝法制备胸腺肽明胶微胶囊过程中。
将明胶和药物制成水溶液,再加入到含乳化剂的石蜡油中使其成为乳状液。
利用在冰水浴中浓明胶水溶液降温剑其胶凝点以下发生胶凝,再用甲醛进行古化处理可得到硬明胶壁材的原理。
可以制备明胶壁材的微胶囊。
在乳化冻凝法制备胸腺肽明胶微胶囊时,通过相分离从胶体水溶液体系生成凝聚相的过程是溶胶与凝胶之问可逆变化的过程,如果平衡被破坏.凝聚相就会消失。
为使在囊心周围凝聚的凝胶不再溶解,需要同化处理。
常片的甲醛,戊二醛等固化剂的作片机理都是使明胶发生蛋白质变性反应而交联。
【2】
将微胶囊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工艺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乳化冻凝法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在分离过程中停止搅拌的持续时间过长,则溶液内相中可能存在的少量水或溶剂残留.会造成微囊壁材部分溶解,使药物流失,干燥后形成表面塌陷的微囊
3.双歧杆菌包埋保存微囊化
双歧杆菌是一类革兰阳性厌氧菌,是人体肠道正常的有益菌群,在健康人肠道内占有绝对的优势,已经证明双歧杆菌具有扶正肠道菌群,抑制肿瘤因子、免疫活性、生物拮抗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因而具有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抗感染作用、抗肿瘤活性,降低血液胆固醇,促进营养物的合成和吸收等保健功效。
目前,国内外含双歧杆菌的产品达70多种,但是,绝大多数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双歧杆菌易受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氧气、温度)的影响,
常温下货架寿命短,产品常常要求在低温下保存销售,因而影响了该类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
为了使双歧杆菌在产品中和应用过程中保持一定活菌水平,国外一些研究者正致力于对双歧杆菌菌种进行优化筛选或基因改进,培养出耐氧性和耐酸性的双歧杆菌,但目前来说,最多的是采用微胶囊和涂膜技术对它进行保护。
【3】
4.免疫球蛋白聚乳酸微囊
以免疫球蛋白水溶液为内水相,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为油相,加入乳化剂,高速搅拌形成稳定W/O初乳,再倒入含低浓度明胶的外水相中,搅拌混合得到W/O/W复乳,搅拌挥发溶剂制成聚乳酸微囊【4】
对于内水相中药物浓度,其对粒径影响很小,但是会影响包封率和载药茸。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内水相免疫球蛋白药物浓度,结果发现当药物浓度为2%(w)a,t,包封率到达峰值80.28%,再继续增加药物浓度,包封率反而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复乳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药物由于内部、外部水相间的浓度差会向外扩散,由费克定律可知扩散速度与浓度差成正比,当内部水相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的临界值时,继续增加内水相药物浓度可能无法补偿因高速扩散带来的损失,便造成了包封率的明显下降。
因此内水相免疫球蛋白药物浓度取2W们。
5.氨茶碱微型胶囊包囊
氨茶碱强烈刺激粘膜, 空腹服药很快被吸收,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
微型胶囊包裹可将小量氨茶碱与粘液隔开, 因而保证药物通过微型胶囊的半透膜逐步释放。
【5】
氨茶碱微型胶囊是采用药用乙基纤维素作为保证氨茶碱由胶囊逐步释放的聚合物膜, 这种聚合物不溶于胃液和肠液。
以丙酮作溶媒, 以石腊油作分散介质。
通过改变药物和包囊聚合物之比,制成了药核/ 囊材为6 : 1 ; 5: 1 ; 4: 1; 2 , 1 , 具有不同厚度的微型胶囊。
为了制备具有一级释药速度的长效型氮茶碱片, 微型胶囊与硬脂酸钙一起在压力60 ~ 90 毫帕下压片这样的片子可以保证氨茶碱比较均匀地释放。
6.血液净化吸附剂交联琼脂包嵌凹凸棒微囊
凹凸棒是一类富镁硅酸盐粘土矿物,具有多孔性结构和适中的比表面,属于天然纳米材料。
因稳定无毒及多种独特的性能,在国内外作吸附剂、脱色剂、净水剂等获得广泛应用利用药用凹凸棒为吸附剂,经琼脂包嵌交联微囊化,得到的珠状吸附材料
目前,临床血液净化中使用的吸附材料仍然多为活性炭和某些树脂,已不能满足临床多方面的需求。
寻找新型吸附材料尤其是血相容性好、选择性强的血液净化吸附剂是血液净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药用凹凸棒经琼脂包嵌交联制成+,, 微囊,既利用了凹凸棒独特的吸附性,又通过琼脂交联微囊化改善了血相容性,是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材料【6】
药物微胶囊化后的优点
(1)、掩盖了经口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例如鱼肝油、磺胺类及某些中草药等药物)。
(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如易氧化、易发挥、易受环境影响的药物通过微胶囊化可以使药物稳定。
(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例如尿激酶、红霉素、胰岛素等易在胃内失活,消炎镇痛药刺激胃、易引起胃溃疡,微胶囊化后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4)、使液态药物固体化便于贮存。
(5)、有利于复方药物配伍。
例如可以将难以配伍的阿司匹林与扑尔敏分别包埋。
(6)、提高药物制剂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药物,如紫杉醇、金雀异黄素等微胶囊化后,能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制剂的溶出率,进而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7)、使药物具有缓释或控释性能,提高疗效。
如:以壳聚糖及乙基纤维素为壁材制成的维生素D2微胶囊,不仅在肠液中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而且大大降低了维生素D2在胃中的释放,达到肠溶的目的。
(8)、使药物具有靶向性。
选用智能材料为壁材制备的药物微胶囊,能够根据患者的内部病理信号(糖、激素、电解质等物质的浓度)的大小自动控制药物释放,也可以通过外部热、电、磁、超声波等物理刺激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例如,将癌症治疗药物包如温度感应型微胶囊载体系统中(该微胶囊载体系统内的药物在正常人体温度就会保持稳定,而当载体外侧温度加热到40度时,载体内的药物则开始对外释放),然后注射到人体或动物体内,在需要治疗的肿瘤部位用超声波等方法进行局部加热,即可使药物仅在需要治疗部位释放,而对其他正常组织部位不产生任何的副作用,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结束语
在药物微囊化的近期研究上,主要以药物的缓释控释为主,以期达到血药浓度足够使得药效发挥时间较久,减少服药次数与数量。
降低生物学毒性、服药难度等,药物微囊化也有此方面作用,靶向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陈庆华,刘晓华.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微囊化的两种新型实用设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 (3):142-144.
[2]王忠合,朱俊晨,陈惠音.微胶囊技术的新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65.
[3]杜维波,李兰娟.肝纸胞微囊化技术及其在生物型人工肝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
染病学分册,2005,32(4):208—210.
[4]管清香,张衡弼,林天幕.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3):159—162
[5]马健民,李宏,王东风.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J].中成药,2003,25(7):581.
[6]王东辉,赵裕蓉微胶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北工新型材料,2004,2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