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4课《一着惊海天》02-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展示、不善表达但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所以本节课以活动串联,呈递进式关系展开,力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学有所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航母舰载机战斗机首次着舰的通讯报道。
读本文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海军的力量的壮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同时,随着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日趋多元,新闻的写法与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认识通讯、了解通讯的特点,学习写作通讯,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立场与观点,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新闻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读和实际运用,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掌握通讯的写作方法。
2.学习准确、及时、生动地记叙一则新闻事件。
3.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
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准确、及时、生动地记叙一则新闻事件。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自主合作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
1.录制微课。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粤教云的使用。
4.筛选不同媒体对南海海上阅兵的通讯报道。
学生:
观看南海海上阅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简洁、具体、真实、及时……
师:是的,这是新闻的一般特点。
昨天我们读《一着惊海天》,当我们读到航母舰载
机着舰的震撼瞬间,大家十分激动,直呼如临其境。
这则新闻似乎与大家刚刚提到的某些特点不太一样。
生:更生动、篇幅更长、更详尽……
师:事实上,新闻报道一般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专访、调查报告等。
我们
昨天学习的《一着惊海天》就属于通讯。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通讯有什么特点,怎么写好一则通讯。
PPT出示“学习目标”和本堂课的小组合作评价方案。
教师讲解评价方案:评价表格中有六架飞机,每架飞机代表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每答对一道题飞机可向上飞一格,最终飞得最高的两组将获得小奖励。
(图为课堂上实际评价表格)
(设计意图:利用第一课时的学习导入,不仅可以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还能快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
小组合作评价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更佳地开展小组内自主合作,及小组间的竞争,从而形成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态势。
)
二、对比阅读
活动一:细比读、识通讯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毛泽东同志的《消息二则》与《一着惊海天》,说说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可以小声朗读。
生:《消息二则》比《一着惊海天》简洁。
《消息二则》只记录了事件本身,而《一着惊海天》
还交代了航母舰载机着舰的艰巨和危险,甚至还描述了着舰成功后人们幸福、激动的场景。
师:说得很好,你提到了“描述”这个词。
生:《一着惊海天》还详细地叙述了着舰瞬间,可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只用了一个句子就概括了国民党溃败的情形。
师:不错。
同学们发现了,通讯使用了“描述”的手法,而消息却是“概括”的语言。
生:我发现了一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晚间的消息,报道当天下午的战况,时效性非常强。
但是《一着惊海天》事件发生两天之后才报道。
很显然,消息比通讯更及时。
生:《一着惊海天》运用了很多文学手法,感觉跟我们平时写的记叙文似的。
师:没错,通讯就是记叙文的一种。
不过,它跟我们平时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根本不同。
生:通讯必须记叙真人真事!
师:非常正确!
……
师:比读两篇课文,同学们非常准确地辨别出“消息”与“通讯”的一些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伴随着下面这节微课具体地认识一下“通讯”这种新闻体裁。
教师播放微课,明确通讯的特点:生动、及时、准确地讲述新闻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比读再进行微课播放,学生自主探究出的知识点获得印证,学习激情高涨,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
活动二:勤分析,学写作
对比阅读不同媒体对2022年4月12日我国南海海上阅兵事件的报道(见附件2),找出它们选取的主题、选用的材料和角度,并完成学案上相应的表格。
小组活动,讨论并填写表格。
表格投影,发言人展示。
教师明确通讯写作要求:1.主题明确;2.材料精当;3.角度新颖;4.人、事不分离。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快速从通讯中找到主题、材料和角度的方法:将下图中舰载机喻为一篇通讯,主题往往出现在通讯首尾,人和事物为材料作为通讯主干部分,飞行角度即通讯的写作角度。
(从通讯中快速找主题、材料、角度的实物展示图)
通讯A / B / C 主题材料角度
(比读通讯稿需完成的表格)
教师小结:媒体的立场不同,叙述的角度不同,所选择的主题也会不同。
而标题的拟定和材料的运用也会有所侧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同一事件因为立场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报道角度。
这种不同主要从主题、材料和角度的选择上体现。
)
三、学以致用
活动三:找通讯,明要点
最常见的通讯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请同学们现场上“人民日报”官网查找一篇人物通讯或者事件通讯,截图发到班级QQ群上,并按照上面环节所学的方法来分析它的主题、材料、角度(可在QQ上发言,也可到讲台上发言)。
教师示例。
举手发言展示。
(稿件投影,学生展示,教师适时点评和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和实际操作中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有趣新颖,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升能力。
)
四、布置作业
请从当天的《珠海特区报》上选择一则身边的新闻,自选角度改写成通讯稿,注意通讯准确、及时、生动的特点。
有需要的话,可以进行补充采访后成稿。
(设计意图:将通讯学习落实到文本的写作上,让学生学会及时、准确、生动地讲述新闻故事。
这也是记叙文写作的一种实际运用。
)
五、小组活动评价
通过表格中飞机的爬升高度,选择最高的两组奖励各一架玩具飞机。
(设计意图:落实小组活动评价方案,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学到方法,也体验到
成功的快乐,这将激励所有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投入、积极地发挥各自的能力。
)
板书设计:
板书实图:
【教学反思】
亮点:
1.活动充分,培养能力。
本课是一堂活动课,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根据认知→分析→明确→运用的学练步骤,巧妙设计三个层层推进的活动,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2.紧贴时事,激趣增智。
第一课时已高度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借当前大家关注的南海海上阅兵事件为切入点,设计第二组比读活动。
比较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明确写作方法,同学们比较快速地形成了具体的认知。
第三个动手活动,从”人民日报“网查找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同学们觉得新奇有趣,查找迅速,而且能够较好地从主题、材料和角度概括要点。
3.重视生成,教学相长。
这是一堂真正”动“起来的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生成具有很大的弹性和接纳性,让课堂精彩,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挑战,真正做到了在课堂上促使教师成长。
不足:
课堂容量较大。
活动环节环环相扣,三个活动步步推进,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稍有难度,存在跟不上进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