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轮通史版复习课件: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的融合。
12
论点4 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
治”的统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等。 (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
(2)君主专制:汉承秦制,基本沿袭 洲、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 和《氾胜之书》等重要论著。
了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的青瓷。 (3)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
汉武帝时期,出现中外朝制度。 (3)商业:专供贸易的“市” 学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等人是比
(3)选官制度: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 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 较著名的赋作家。
元前2070 的政治制度。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 文字是“图画文字”,
年—公元 (2)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 被称为“青铜时代”;官营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
前771年) 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整体系,甲骨文是中
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
(2)消极:形成了尊卑等级观念及任人唯亲、重男轻女等社会陋俗。
14
论点6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内涵及关系 (1)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2)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3)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4)宗法制是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
关联主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题干信息中的“孝”“悌”“乐”“礼”都与宗法制的内涵有关,且有 寻找题眼
服务于宗法制的特点
“禅让制”强调继任者的“才”;“郡县制”与“伦理道德”无关; 错点诊断
“察举制”具有“孝”的内容,但其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
答案 A
21
命题点3:商汤灭夏与治国思想 3.(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字。
6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 (1)思想:出现儒家、法家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
(1)王室衰微、诸侯混
铁犁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
战,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
遭到破坏,社会动荡;
(东周)(公
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为富国强兵,各国纷
元前770
Biblioteka Baidu
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纷改革或变法。
年—公元
(2)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雏
前221年)
庭手工业并存,以官营手工
形出现;国家呈现从
业为主导。
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3)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
和道家等思想“百家争鸣” 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 司南和《石氏星表》;出现 算筹计数法。 (3)文学:《诗经》《离骚》 等文学杰作。 (4)艺术:帛画《人物龙凤
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 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4
关联主干
商周青铜铭文与宗法制
从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内容和作用角度思考,紧扣青铜铭文书写历史、传 寻找题眼
化;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11
论点3 理解“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通性,均以血亲——宗
法关系来统领,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
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在宗族中,对天子而言是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农业生产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 错点诊断 之心,而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材料强调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夏商更
替的主因 答案 A
23
命题点4:青铜铭文与商周文明传承 4.(2016·全国Ⅲ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政府的严格限制;西汉时开 (4)艺术:楷书也称正书,形成于
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汉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9
考向一 早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传承
论点1 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 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
2编户齐民制的出现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国之间的扩军备战直接促使一家一户小家庭成为独立的社会单元社会组织形式也因此由血缘宗法关系走向地缘编户35编户齐民是服务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基层民众组织形式是新制度之下国家控制全国财产赋税和人力的有效方法
通史版总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6
家国情怀——周代政治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1)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 流,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2)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 海外侨胞,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礼乐制度:是西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 会和谐与安定,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准则,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文 化认同起促进作用。
工具。
15
论点7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
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
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 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2
关联主干
商汤灭夏及治国理念
商汤见猎人所设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会将鸟兽杀绝,“乃去其三 寻找题眼 面”,显示了他的仁德之心,他从而得到诸侯拥护,并最终取得天下。
2
3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一大特征。
26
解析 材料中“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说明西周在沿用商代的内服制度的基础 上,以分封诸侯的形式加强了对“直辖区”以外的统治,体现了西周对商代制度的继 承和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有继承商代内服制的内容,故废除商代制度 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由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受封诸侯在封地有很大的独立性, 故没有实现最高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项;分封制实行层层分封,给予诸 侯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故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答案 B
5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1)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 (1)历法:夏朝时出现
成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 《夏小正》,商朝改
夏、商、 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 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 进为“殷历”。
西周(约公 “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 铜农具;土地制度是井田制。(2)文字:最早的原始
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 礼仪等。
10
论点2 分封制推动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 (1)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多元的社
会,促进了民族交融。 (2)周朝的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
1
(1)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 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步确立;中华文化萌生, 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时期的文化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 结和升华。
(1)中央集权: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一人犁耕法;修建了漕渠等 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 水利工程。 (2)科技: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在 (2)手工业:开始用煤炭做燃 蔡伦改进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
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亚 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变化的关系
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西周实行嫡长子 错点诊断
继承制,有利于强化血缘纽带关系
答案 B
19
命题点2: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2.(2019·全国Ⅲ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
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元前207 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 了各地之间的 (2)艺术:小篆和隶书均
年)
形成,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 经济交流。 开始流行,小篆成为官
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方文字。
8
两汉 (公 元前 202— 公元 220 年)
(1)农业: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1)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
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 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
17
命题点1:西周政治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1.(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
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18
关联主干
商周的王位继承制度
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理解西周宗法制与王位继承方式 寻找题眼
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图》等艺术珍品。
7
(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1)思想:重用法家思想;
秦朝(公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统一货币、车 实行“焚书坑儒”,使
元前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 轨、度量衡等, 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
221—公 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修驰道,加强 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 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 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4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 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播文明的作用,认识国家观念的认同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 错点诊断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材料信息体现的是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发
生了变化,并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是否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25
1.(视角1:西周政治统治的特点)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 附属国,外服对商王没有隶属关系。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国定期向周 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这表明西周( ) 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 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 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 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
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 亲等现象。
13
论点5 礼乐制度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积极:首先,形成尊崇礼仪的精神,如《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
知自别于禽兽”;其次,形成崇德尚群的社会美德,崇德即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尚 群即视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再次,社会价值观秉承中和之道,不走极端;最后, 整体思维形成,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等思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