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盗传必究
论述题
1.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 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而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
权得到法律保障。
2.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
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而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3.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而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白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木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4.试述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
本特性:
(1)阶级性。
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
性方面的体现;
(2)公共性。
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不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而貌出现,而政府就是实现这种表而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
(3)权威性。
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有机组织性。
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5.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⑵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6.试述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D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7.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⑴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⑵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⑶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⑷政府的执行危机;
⑸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8.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⑴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
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
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4分)
⑵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白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赛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息维的检验。
(4分)
⑶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 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分)
⑷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
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分)
⑸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