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框架下《荆棘鸟》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文学评论
General Serial No.107
2020
No.4
1闫倩倩(1996-),女,安徽淮北人,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认知语言学需求层次理论框架下
《荆棘鸟》解读闫倩倩1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摘要:《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该小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追求爱情和抗争命运的过程,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女主人翁梅吉不同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将更全面地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内涵,有助于探究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荆棘鸟》;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女性自我意识1.引言
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 )的代表作《荆棘鸟》,以严谨的结构、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得到广大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小说以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教父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影射出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
《荆棘鸟》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女性运动第二次浪潮高涨之际,受此影响,女性的自我意识及其发展贯穿小说始终。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女性主义(陈勇,2019:52-54)、意象解读(韩兰,2013:129-133)及宗教观(谭梦聪,2011:14-15)等视角对此作品进行分析,另外,来骥(2019:40-41)将《荆棘鸟》与《红字》等小说做了对比研究。
学者黄晓丽(2014:50)将梅吉及其爱情视为整部小说的核心,王佩(2012:24-25)认为梅吉这一形象的最富魅力之处在于她对爱情和自由的大胆追求和忠贞不渝。
笔者认为梅吉不同时期行为和选择的背后均受内在驱动力影响,她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与需求层次理论的各个阶段吻合,但鲜有学者对其内在需求和成长动机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梅吉各个层次需求的满足状况及其不同
时期的心理诉求和行为动机,对小说女主人翁自我意识的构建进行梳理,把握作品对人性需求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
深厚人文关怀。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梅吉的自我意识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人本心理学、需求层次等理论。
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爱和归属感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和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 )五类,由低向高呈金字塔状排列(Maslow ,2007:55)。
依马斯洛之见,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若某一层次需求难以满足时,一些病态的、极端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英美文学中女性的自我意识。
张广利(2005:200)说“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包括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和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则强调女性要认同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重要
19··
性、不断追求独立并实现自我价值。
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与自身需求的满足密不可分,随着个体需求的不断满足,自我意识也得到不断发展。
正如波伏娃(2004:10)在《第二性》中所言“女性并不是生下来即为女性的,而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被塑造为女性的。
”梅吉的自我意识是在与父权与神权的抗争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考琳·麦卡洛笔下的梅吉敢于反抗、勇敢追求自我和真爱,恰如一只荆棘鸟,一生都在寻找最长最尖的荆棘,只为在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本文将对《荆棘鸟》主人公梅吉进行深层解析,从而探寻其从迷失自我到追求自我,并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的历程。
探明主人翁不同时期的心理诉求和行为动机,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中女性自我需求与自我意识发展的联系,明确自我需求对指导自身行为的重要意义。
3.需要层次理论视角下梅吉的成长之路
3.1自我意识模糊阶段———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
马斯洛(2007:55)说“如果一个人极度饥饿,那么,除了食物外,他对其他东西会毫无兴趣。
”他认为人的需求中最原始、最基础、最强烈的就是对生存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同时它也是其他较高层次需求的基础。
《荆棘鸟》中梅吉家庭条件并不阔绰,但能够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
克利里家的餐桌上永远摆着满满当当的食物,McCullough(2017:14)主张“盘子都是大号的,里面着着实实地装满了食物:煮土豆、炖羊肉和当天从菜园里摘来的扁豆,每一份的量都足。
”尽管克利里家孩子多,但父亲帕迪和哥哥弗兰克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她自年幼时就不需要担心衣食住行等。
在梅吉九岁时,他们一家获得了德罗海达牧场的继承权,克利里家的生活日益红火起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对安全的需求变得愈加强烈。
马斯洛(2007:55)认为安全需求是“个体希望获得稳定、安全、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虑和混乱的折磨的需要。
”对梅吉而言,满足安全
需求并非易事,幼年时的经历使梅吉变得极度敏感且缺乏
安全感。
在去天主教学校的第一天,梅吉就因为说话方式不当遭到修女嬷嬷的严厉责打,之后,咬指甲、舔手指、左撇子、紧张呕吐等都成为她被嬷嬷责罚、被同龄人嘲笑的原因。
在天主教压迫之下,梅吉胆战心惊地度日,她压制自己的天性与个性,被迫接受种种约束。
另一方面,克利里家复杂的家庭关系对梅吉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母亲菲奥娜因这段被迫结合的无爱的婚姻一生郁郁寡欢,她始终沉溺于自己的悲剧之中而疏于关爱孩子;父亲帕迪沉稳内敛,对儿女简单粗暴极少有温柔的一面。
唯独长兄弗兰克是“唯一公开钟爱她的人,是唯一举她抱她的人”(McCullough,2017:48)。
他仿佛无处不在,当梅吉被其他男孩子欺负时、受到修女嬷嬷惩罚时、被同伴嘲讽时,弗兰克的话语和拥抱总能给她莫大的安慰。
对梅吉而言,长兄弗兰克是自己苦闷生活的唯一慰藉,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梅吉极度依恋于弗兰克。
她时常在家人入睡后在后院与弗兰克偷偷谈心,她为弗兰克离家出走而担心、焦虑,在得知他回家后,她又由衷地高兴。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处于需求金字塔的最低端,属于个体的本能需求,并不能展现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但它们是更高层次需求出现的基础,也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必经阶段。
这一阶段的梅吉内心缺乏安全感,极度依附父兄,一心想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及心理的安全感,她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压迫,压抑自己的天性和个性,这一时期她的自我意识
是模糊的。
3.2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爱与归属感需求
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个体对爱和归属这类社交层次的需求就随之凸显出来,成为中心。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特别渴望与人交往,期待给予爱与接受爱,渴求家庭、朋友或其他团体的归属感。
如果爱和归属感需求能顺利得到满足,人就会获得强烈的归属感,反之则会深感孤独沮丧。
在《荆棘鸟》中,梅吉早期的社交活动仅局限于家族之内,父母畸形的相处模式及长兄弗兰克的出走使得梅吉困
20··
Testing and Evalu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
难时无人依靠,快乐时无人分享(徐梅,2015)。
在家庭中寻
求归属感受挫后,梅吉也曾转而诉诸于友谊。
她与古怪精灵女孩特丽萨的友谊曾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校园生活的唯一支撑,然而这段纯洁的友谊却因两家人大打出手戛然而止。
这时的梅吉是孤独的、忧郁的,甚至一度对亲情和友情产生了狭隘的看法。
神父拉尔夫的出现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拉尔夫时刻记挂着她,亲自为她挑选骑装、教她骑马,在她看来“他就是她的朋友,是她心中所爱戴和崇拜的偶像,是她天空中初升的太阳”(McCullough,2017:133),复杂的生活环境和缺失的母爱,逐渐造就了她坚强、独立的性格,慢慢对非常关心爱护她的拉尔夫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拉尔夫的出现使梅吉遇到困难时有人依靠,快乐时有人分享,基本满足了梅吉爱与归属感的需求。
然而,拉尔夫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神父,上帝赋予的使命与罗马教会的权利是他一生所求,他与梅吉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使梅吉越陷越深,她感觉到天主教对她与拉尔夫是不公平的,一心希望拉尔夫能还俗,大有要从上帝身边抢回拉尔夫之意。
恩格斯曾经指出:“有觉悟的妇女对封建伦理观念产生怀疑、动摇,并且进行抗争,她们的这种觉悟首先表现在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上。
”这一潜在的意识促使梅吉表现出对教条的质疑,此时单纯甚而无知的她已初露反抗的端倪,她不再心甘情愿接受种种束缚,也不愿再压制自己的天性与个性。
梅吉的自
我意识在悄然间萌芽。
3.3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对尊重的渴求
在满足了爱与归属感这层社会需求之后,尊重需求随即成为支配性的需求。
在尊重需求的驱使下,个体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尊重的需求来自自尊和他人的敬重。
梅吉早年的经历和生活环境都对她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天主教学校时常被嬷嬷当众责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嘲笑、染上虱子后剪成丑陋的短发,幼年时期的种种经历曾严重挫伤了梅吉的自尊心。
成
年之后的梅吉一直深爱着拉尔夫,即便他早已为了权利和地位弃她而去。
另一个外貌酷似拉尔夫的人物——
—卢克·奥尼尔出现在梅吉的世界中,或许是些许的真感情,或许是自欺欺人的幻想,梅吉嫁给了卢克,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然而这段不长的婚姻并没有满足梅吉的发展需求,相反却阻碍了她的个人发展。
当梅吉随着卢克到遥远的北昆士兰生活后,卢克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
他自私、贪婪,对金钱有着狂热的追求与占有欲,深深伤害了梅吉。
更令她绝望的是卢克并不爱她,从未平等地对待她,更未给予她尊重,同时也缺乏家庭责任感和道德约束。
这段婚姻违背内心的选择,势利、虚假的丈夫摧毁了梅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尊重需求成为梅吉身上一种匮乏性需求,即便丈夫再糟糕,她也渴望外界能认可她的眼光与选择,“就像她强烈渴望回到德罗海达那样,她的自尊心也同样强烈,无法向家人承认她的丈夫置她于不顾”(McCullough,2017:314)。
此时的她需要一个婚姻的外壳来维系自尊,为此她不惜忍受婚姻的种种不如意。
另一方面,为满足尊重需求,梅吉努力工作以期获得来自外界的尊重。
在穆勒太太家做工时,梅吉以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主人家的肯定和尊重。
穆勒太太视梅吉如亲人一般,她强烈谴责卢克的种种自私行为,也为梅吉提供了一个相对平静安稳的生活。
穆勒太太是第一个鼓励梅吉坚持信念、冲破束缚的女性,并且一直在梅吉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穆勒太太一直鼓励梅吉打破婚姻的枷锁,遵从自己的内心,正视对拉尔夫的爱。
这无疑给了梅吉抗争的勇气和力量,使其在感情上和精神上都更加成熟,觉醒的步伐也更快了。
拉尔夫是梅吉一生的牵念,对他的爱是她痛苦中的精神慰藉。
在身心都拥有了拉尔夫后,她决定离开丈夫卢克并冷静地为此做准备。
此时的梅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理性的思索,她自觉地对上帝发生了严厉了声讨:“不仁慈的上帝!除了从我身边夺走拉尔夫,上帝为我做过些什么呢?我和上帝,互不喜欢”(McCullough,2017:325)。
这一时期的梅吉自我意识高涨,她有着独立的思考,也清楚自己的精
21··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神追求,丝毫不愿因世俗再勉强将就,她敢于同上帝争夺挚
爱,对上帝这个终极父权的代表进行大胆挑战。
梅吉大胆挑战父权和神权,维护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尊严,更重要的是要
确立自己的女性地位,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基础。
3.4自我回归———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意味着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和潜能,最淋漓尽致地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Maslow,2007:55),即个体对于自我发展的欲求,指满足个体自我潜力得以实现的需求,如追求事业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等等。
在追求心中真爱的过程中,梅吉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而她在历经磨难之后,依然以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
梅吉在认清现实后选择与丈夫做出了断,带着女儿朱丝婷和腹中拉尔夫的儿子戴恩回到德罗海达,她不再拘泥于个人的儿女情长,在这里她将全部精力投在管理家族牧场事业、教育子女之中。
在德罗海达牧场,梅吉几乎日日驰骋在围场上,她从来不以照顾孩子为借口而拒绝到围场劳动。
尽管遭遇了恶劣天气、笼罩着战争的阴霾,整个牧场依然井井有条,德罗海达的盈利依然出人意料地猛增。
二战阴影下的澳大利亚人心惶惶,而此时的克里利家族却依旧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罗海达的牧场依旧繁荣稳定,这不仅仅是克里利家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家庭成员间无形的纽带和定心丸。
弟弟赶赴欧洲战场、母亲年老体衰、父亲因故去世,在此情况下,显然梅吉已经承担起家族的重任,她更加成熟、独立、自信,内心也日渐强大。
在与上帝的对弈中,梅吉虽曾短暂妥协,但始终保持着反抗和斗争精神,在此过程中她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
然而,梅吉并没有出现自我意识过剩的情况,她也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
成年后的戴恩和朱丝婷对各自人生有不同的规划,戴恩渴望皈依天主教成为一名教士,朱丝婷也执意要前往欧洲寻求梦想。
一直以来,梅吉将儿子戴恩视为自己从上帝那儿偷来的胜利品,而戴恩却选择回到上帝身边,这令梅吉痛苦至极,然而她不愿把自己的痛苦加注在儿子身上,选择将戴恩送到罗马神学院,送到拉尔夫身边。
即便戴恩在希腊溺水身亡,梅吉也未曾后悔这一决定,她尊重孩子的意愿,她坦言“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McCullough,2017:525)。
对于女儿朱丝婷,梅吉也未曾左右她的决定。
戴恩去世后朱丝婷成了克里利家族唯一的后人,也是德罗海达大牧场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梅吉曾希望朱丝婷能回到家乡,回到自己身边,但出于对女儿爱情、婚姻和事业的追求的尊重和理解,梅吉放弃了德罗海达历史延续的可能性,将朱丝婷从继承家业、繁衍后代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个体愿意为高级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东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失落。
这一阶段的梅吉中年丧子,女儿远嫁,但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她坦言“不怨恨”、“不追悔”。
此时,她已学会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从为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而依附于父兄,到为爱挑战终极父权,再到担起家族使命,尽管梅吉一路走来历尽坎坷倍受煎熬,却从未阻止她对宗教的反叛以及对自我信念的坚持,她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姑娘出落成一位为了爱情勇敢抗争的女性,而后她将这种自我意识和抗争精神注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之中。
4.结语
《荆棘鸟》不仅讲述了梅吉坎坷悲惨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敢于直面痛苦,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
主人公梅吉曾因需求缺失而迷失自我,在各类需求的满足中寻求自我,最终满足成长性需求实现自我。
她对爱情和自我的大胆追求,影射出父权社会中万千女性的挣扎与反抗,体现了传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人格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梅吉成长过程,可以清楚看到她在实现各层次需求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反之自我意识的增强又进一步促进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
她的反抗精神警醒读者:个体决不能因逆境与压迫而放弃自我追求,身处困境更要逆风飞翔,努力追寻自我、实现自我。
22··
Testing and Evaluation(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esearch)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orn Birds in the Light of Maslow ’s Hierarchy of Needs
Abstract:The Thorn Birds is the masterpiece of Colleen McCullough,an Australian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Being reputed as the “Gone with the wind of Australia ”,this novel mainly introduces the life experiences and fighting for fate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Cleary family,leaving readers everlasting resonance.With the help of Maslow ’s hierarchy of needs,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roine ’s self-consciousness on different stages can be analyzed thoroughly,which helps readers get a full picture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mes in this novel.
Keywords:The Thorn Birds ;Maslow ’s hierarchy of needs;self-actualization;female self-awareness
参考文献
[1]陈勇.《荆棘鸟》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3):52-54.
[2]韩兰.玫瑰与荆棘———《荆棘鸟》中主体意象的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29-133.
[3]谭梦聪.试析《荆棘鸟》中的宗教意识[J].文学界(理论版),2011(7):14-15.
[4]来骥.浅谈《红字》和《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开封大学学报,2019,33(1):40-41.
[5]黄晓丽.《荆棘鸟》女性意识解读[J].语文建设,2014(21):50-52.
[6]王佩.试析《荆棘鸟》的女性意识解放历程[J].长江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0):24-25.
[7][美]亚伯拉罕
·马斯洛.动机和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5.
[8]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00.
[9][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0.
[10]考琳·麦卡洛,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11]徐梅.“非我”境遇下的“真我”返归[D].武汉:华中科
技大学,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