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二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保的是()
A.任意排放污水 B.推广使用脱硫煤
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1H、2H和3H互为同位素
C.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氡的放射性同位素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6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HF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I、Br、Cl的非金属性性依次增强
C.C、N、O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5.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F2>C12>Br2B.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NaOH>Mg(OH)2>Al(OH)3D.热稳定性:SiH4>PH3>H2S
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7.搭载“神舟”七号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产生红棕色烟的主要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8.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9.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1.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g+2HCl=MgCl2+H2↑ 2s后HCl的浓度由2mol/L减小到1mol/L,求该反应的速率()
A.1mol/(L•s)B.0.5mol/(L•s)C.1.5 mol/(L•s)D.无法计算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
B.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3+H+→NH4+
C.稀氨水与稀盐酸混合:NH3∙H2O+H+→NH4++H2O
D.铜片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N A个氮气分子与N A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B.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铜恰好与400ml 10mol/L的浓硝酸反应,可收集到22.4L的气体C.2mol•L﹣1氨水溶液中含有2N A个NH4+
D.1mol氨气溶于1升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
1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装置甲:收集NO2气体
B.装置乙:验证X溶液为浓硫酸
C.装置丙: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用于吸收尾气NH3
15.用下列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30℃,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B.30℃,粉末状铁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C.60℃,粉末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D.60℃,粉末状镁与2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1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2和H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17.同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在加热时此化合物可以分解为PH3和HI
C.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碱反应
D.该化合物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1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19.(1)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H2B.CO2C.NH3D.NaOH
(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H2OB.CaCl2C.NH4ClD.HCl
(3)NaCl、NH3的电子式.
20.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能证明Y元素与Z元素的得电子能力强弱的是.(填序号)
A.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与金属化合时每个原子得电子的多少
(3)比较Y和Z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用离子符号表示)
(4)X元素的某种气态氢化物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该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将CuO还原为Cu,同时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空气中的成分之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反应中有6.02×1022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g的CuO参加反应.
21.某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的干燥剂是.
(3)C中的现象是.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D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填“E”或“F”).
22.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CO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
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需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可多选)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三、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
23.Cu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时,其方程式可表示Cu+HNO3﹣Cu(NO3)
2+NO↑+NO2↑+H2O
(1)硝酸在反应中的性质是.
(2)0.3molCu被完全溶解后,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mol,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L.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二中高一(下)期中化
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保的是()
A.任意排放污水 B.推广使用脱硫煤
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
【解答】解:A.任意排放污水,会污染水资源,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利用环保,故A选;
B.推广使用脱硫煤,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利用环保,故B不选;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选;
D.使用含磷的洗衣粉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改善环境,故D不选.
故选A.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1H、2H和3H互为同位素
C.18O和16O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D.氡的放射性同位素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36
【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核素;同素异形体;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左下标为质子数,左上标为质量数.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为碳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1H、2H、3H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故C正确;
D、氡的放射性同位素Rn,其原子中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222﹣86=136,故D错
误,
故选D.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12C
B.HF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考点】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核素符号左上方数字代表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质子数;
B、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没有离子;
C、结构示意图的圆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
D、根据原子的相对大小和位置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应是14C,故A错误;
B、HF是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离子,电子式不用括号,不带电荷,故B错误;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是,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I、Br、Cl的非金属性性依次增强
C.C、N、O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C.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
【解答】解:A.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所以还原性:Na>Mg>Al,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所以氧化性:Cl2>Br2>I2,故B正确;
C.C、N、O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半径:O<N<C,故C错误;
D.P、S、Cl分别属于第V、VI、VII主族,最高正价分别为+5、+6、+7,故D正确;
故选:C.
5.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F2>C12>Br2B.酸性:HClO4>H2SO4>H3PO4
C.碱性:NaOH>Mg(OH)2>Al(OH)3D.热稳定性:SiH4>PH3>H2S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解答】解:A.非金属性:F>Cl>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氧化性:F2>C12>Br2,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H3PO4,故B正确;
C.金属性:N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NaOH>Mg(OH)2>Al(OH)3,故C正确;
D.非金属性: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热稳定性:H2S >PH3>SiH4,故D错误;
故选D.
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考点】氨的化学性质.
【分析】A.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差,利用大气压将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处形成喷泉;
B.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元素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可以从化合价的升降角度来回答判断;
C.氢氧化钙溶解度小,微溶于水,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D.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
【解答】解:A.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当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内时,氨气大量溶于水,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剩余氨气又溶于进入瓶中的水,形成喷泉,最终水充满烧瓶,故A正确;
B.HCl+NH3=NH4Cl在反应中氨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能表现氨气还原性,故B错误;
C.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含量低,不能用石灰水制备,故C错误;
D.因NH3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D错误;故选A.
7.搭载“神舟”七号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棕色烟,产生红棕色烟的主要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根据发射时从火箭尾部喷出的高温气体因含有NO2而呈红棕色来回答.
【解答】解:A.氮气为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性质稳定,高温下N2遇空气不会直接生成NO2,故A错误;
B.一氧化氮极易被氧气氧化,NO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故B正确;
C.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在空气中不可能为反应产物,必然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O2与NO在空气中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考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酸的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C.浓硝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D.硝酸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解答】解:A.酸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无关,与电离程度有关,硝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酸,故A错误;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B错误;
C.浓硝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显红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故C正确;
D.硝酸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42﹣
B.观察钾元素焰色反应的操作是: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
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分析】A.AgCl沉淀也不溶于硝酸;
B.观察K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C.铵根离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
【解答】解:A.AgCl沉淀也不溶于硝酸,则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或SO42﹣,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A错误;
B.将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灼烧至无色,然后再用铂丝蘸取固体氯化钾,置于煤气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若为紫色,则含K元素,故B正确;
C.因铵根离子与碱共热生成氨气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待检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则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所以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32﹣,故D 正确;
故选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离子键的形成.
【分析】利用离子键的定义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解决此题.
【解答】解: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故A错误;
B、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为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
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
11.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g+2HCl=MgCl2+H2↑ 2s后HCl的浓度由2mol/L减小到1mol/L,求该反应的速率()
A.1mol/(L•s)B.0.5mol/(L•s)C.1.5 mol/(L•s)D.无法计算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即反应速率v=,据此计算.
【解答】解:2s后HCl的浓度由2mol/L减小到1mol/L,则2s后内HCl的化学反应速率
==0.5mol/(L•s);
故答案为:0.5mol/(L•s).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O
B.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3+H+→NH4+
C.稀氨水与稀盐酸混合:NH3∙H2O+H+→NH4++H2O
D.铜片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氢氧化钠足量,碳酸氢根离子也参与反应;
B.氨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
C.稀氨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气体和水.
【解答】解:A.少量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OH﹣+NH4++HCO3﹣=CO32﹣+NH3↑+2H2O,故A错误;
B.氨气通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故正确;C.稀氨水与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4++H2O,故C正确;
D.铜片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D正确;故选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N A个氮气分子与N A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B.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铜恰好与400ml 10mol/L的浓硝酸反应,可收集到22.4L的气体C.2mol•L﹣1氨水溶液中含有2N A个NH4+
D.1mol氨气溶于1升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氮气和CO中均含14个电子;
B、铜和浓硝酸反应,随着浓硝酸浓度的变稀,还原产物为NO2、NO、N2O、N2,甚至为NH4+;
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
D、氨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解答】A、氮气和CO中均含14个电子,故N A个氮气分子与N A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含的电子数相等,且均为14N A个,故A正确;
B、铜和浓硝酸反应,随着浓硝酸浓度的变稀,还原产物为NO2、NO、N2O、N2,甚至为NH4+,故1mol铜和4mol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后,被还原的硝酸为2mol,但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小于44.8L,具体的数值无法计算,故B错误;
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个数小于2N A个,故C错误;
D、氨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所得溶液的浓度小于1mol/L,故D错误.
故选A.
14.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装置甲:收集NO2气体
B.装置乙:验证X溶液为浓硫酸
C.装置丙:验证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用于吸收尾气NH3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
B.浓硫酸没有挥发性;
C.利用压强差大小判断氨气的溶解性;
D.苯的密度小于水.
【解答】解: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空气中氧气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故A错误;B.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二者不会产生白烟,故B错误;
C.利用压强差大小判断氨气的溶解性,滴入水后,如果氨气极易溶于水,则会导致烧瓶中压强急剧减小,烧瓶中气球体积增大,所以该装置能验证氨气的溶解性,故C正确;D.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水在下层苯在上层,没有缓冲作用,不能防止倒吸,如果将苯换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能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15.用下列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30℃,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B.30℃,粉末状铁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C.60℃,粉末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D.60℃,粉末状镁与2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金属与同浓度的酸反应,金属活泼反应速率越快,以此解答.
【解答】解:金属活泼性镁强于锌,锌强于铁,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镁,故选D.
1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N2和H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C、到平衡后物质浓度不变,依据起始量和转化率分析,平衡浓度不一定相同;
D、达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
【解答】解:A、使用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使用合适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物质浓度不变,依据起始量和转化率方向,平衡浓度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恒温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N2不能完全转化为NH3,故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