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讲解日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岗村讲解日记
我和沈浩是老乡,也是校友。

近日又翻出沈浩日记,重读之后感触很深。

这位从安徽财政厅下派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优秀干部,为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五年不富裕”忧心忡忡,终于累死在岗位上。

小岗村以按红手印出名,总共按了三次红手印。

第一次按红手印要求分田单干,被当时的主流媒体称赞为“伟大创举”,“一大发明”。

第二次按红手印要求省财政厅把下派任期已满的沈浩,留在小岗继续担任第一书记。

可惜沈浩第二个任期未满就累死了。

令人扼腕叹息。

第三次按红手印是沈浩去世后,要求将沈浩“永远留在小岗”。

沈洁在日记中客观、真实、不加粉饰地记录了小岗村分田到户后,二十余年“依然贫困和落后”的历史史实,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按当前形势,靠一家一户种田是不可能有希望的”,“需要第二次革命——再走合作社之路”。

他的这个思路和2018年后,我们领导人反复强调的“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要“走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的重大思想是吻合的。

那么,小岗“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要走分田单干的道路,并如愿以偿,最后却没有实现富裕。

按照沈浩日记里的话“20年以来并无什么发展”,“现在依然是贫困和落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沈浩日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有格局的农村带头人。

2005年10月1日,沈浩日记写道:“小岗几十年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在哪里?还不是根子在干部,没有一个真正好的带头人。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的问题。

首先是一个好的班子,核心要有一个带头人;其次要提高村民的素质,要让村民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致富的激情和干劲。

现在村民一年干不上几天活,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着,闲下来无事干,文化生活又贫乏,那就是打牌、闲聊,甚至无事生非。


2004年8月28沈浩又写道:“小岗村二十多年来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正气压不住邪气!公有资产无端被占有(公房、推土机、电脑等),村民的池塘被村霸在个别干部的支持下,强行养鱼,不让浇田,破坏农业生产,村民敢怒而不敢言。

看!小岗村的邪气到了何等地步!”
这种只为自己不为别人的自私自利思想,弥漫在心里,哪有发展的希望?
举一个例子
1980年代,第一次按手印的带头人严宏昌看到一家一户种那点地,只能管温饱,要真正富起来,就得办厂搞企业。

他想办个轮窰厂,作为村集体企业。

但是没有启动资金,就找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求援。

凭着小岗的名气、地位,县里给解决80万元贷款。

可是,开会征求大家意见竟然没有愿意干的,还说:才吃二天饱饭,别瞎折腾。

严宏昌觉得,既然集体不干,那我承包,每年上交队
里20万元。

可是队长说,砖厂贷款是以队里的名义,就算你个人承包,要是出了问题,人家还得找队里,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第二、思想落后,自私保守,固步自封,打的都是自己的小算盘。

2004年2月24日沈浩日记写道:“小岗之所以二十多年还这么落后,根本在思想问题,少数人争名夺利,错失许多机遇。


再举一例:
1991年3月,严宏昌到上海求援,提出:“要让小岗村成为上海‘菜篮子工程’和粮食生产的基地”,上海随即决定先无偿提供100头优良母猪、三头种猪,无偿支援15万元,作为创办养猪场的起动资金,并准备派技术员到小岗传授养猪的经验。

不料,小岗人一看天上掉馅饼,先是争着要进养殖场领导班子,要当场长、当会计等等。

大部分人认为,办啥养猪场,不如将100头猪、15万元平摊到户。

见小利而忘大义,寸利必争,见利就上,见责就躲。

吵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毫无结果。

小岗分田单干后,只要说办集体的事一件也办不成,再好的事也办不成。

最后没办法,只有“分猪到户”,大家这才心满意足。

当年大寨人提出“人换思想地换装”,不靠国家一分钱,把七沟八梁一面坡、十年就有九年荒的虎头山变成米粮仓,靠的是啥?不是四面八方的支持,不是国家的补贴,是集体精神的格局,是改天换地的志气、骨气、豪气。

可惜小岗没有,小岗只有“小”字,根本当不
起一个“大”字。

第三、分田单干催生并极端化的个体农民自私性,是制约小岗发展的最大原因。

小岗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天独厚,无人可比。

上上下下,四面八方,有求必应。

比如:
1、省委把小岗交给财政厅管,这明显是在财力上支持小岗;
2、市里设立专门机构“小岗项目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召开三次会议,专门研究小岗的发展;
3、沈浩提出小岗要发展,先得把大溪河到小岗的公路修好,他和县里有关领导到财政厅、交通厅求援,顺利解决了资金困难;
4、村里要建设现代化住房,每户计划投入5万。

这5万元省财政厅补偿2万元;市政府协调贴息贷款十年期2万元;个人只需出1万元;
5、为搞“养猪项目”,沈浩找到国家农发办,领导满口答应给“落实养猪项目”。

国家农村工作小组“表示要支持,把小岗发展好,有什么困难可多联系,给予协调。


这种优惠、照顾、一路绿灯,中国所有的村,哪个村能享受到?
可惜,这些项目到了小岗就没有一个能办成的。

沈浩无奈地在日记中感叹“可恼的是小岗人‘分’的意识太强,即使为他们好,要想顺利实施却非常困难。

面对这一矛盾该如何处理呢?”
沈浩在小岗苦苦干了四年,终于感到“靠一家一户种田不可能有
希望”,必须进行“第二次革命”,由分到合,重走“合作社之路”。

2006年3月,沈浩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片苦心,提高小岗人的思想和认识,带着全村干部到大寨、红旗渠、南街村参观学习。

他在南街村参观留言薄上留下豪情满怀的两句话:“学习南街村,重走集体路”
小岗的实践证明,农民个体经济占有的私有性与生产力的社会性是不相适应的,重走“合作社之路”,规模生产,集体经营,是小岗由穷到富的必由之路。

可是,一夜间就决定了分田单干小岗,在沈浩要带领大家“实行第二次革命,再走合作社之路”的时候,却充满抵触情绪,沈浩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努力,整整用了三年又334天,才终于把小岗人思想统一起来。

2008年3月12日,沈浩在村民大会上正式宣布:“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大多数人同意”
一夜决定分田单干,一千多天才勉强走到一起,这两个悬殊巨大的时间跨度不得不让人深思和感叹。

2018年,小岗人实现了集体分红,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日报》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人人分红纪实》为题做了报道。

可惜的是,为小岗共同富裕呕心沥血的沈浩已经走了整整10年了。

小岗村的分分合合雄辩地证明,归根到底伟人是对的,老人家早就说过:“个体农民,增产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

“农民的唯
一出路是社会主义,全国大多数农民,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不得不说伟人目光如炬,高瞻远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