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殡葬改革工作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丨别I关I注
全面构建殡葬改革工作新机制
◎山东省民政庁
山东省民政厅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殡 葬改革的部署要求,深人推广沂水县“全民惠葬、免费 安葬、厚养礼葬”殡葬改革经验,强化智慧殡葬管理服 务手段,全面构建殡葬改革工作新机制。
坚持“人民至上”,以“为群众省钱省事省心”为指引,惠民殡葬开创新局面。
从2018年开始,全省对所 有区域所有居民实行“遗体火化、运输、冷藏和一年骨 灰存放”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政策,平均每件丧 事减免1000多元。
其中,临沂等市实行公益性公墓在内 的身后事全免政策,人均减免3000元以上。
全省各地普 遍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逝者家属补贴1000元至 6000元,积极推行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现代 文明生态安葬方式。
出台《全省殡仪馆管理服务工作规 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遗体运输车辆管理的通 知》等系列文件,加强殡仪车辆管理,严格落实“两公 开一自愿”要求,防止捆绑消费、乱收费、黑中介诱导 消费等问题,有效降低群众治丧费用。
济南、青岛等多 地殡仪馆开通一 “键”式服务,一个电话解决亲人身后 事。
嘉祥县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丧事代办员制度,免费为 群众办理丧事,防止丧事大操大办等问题,融洽了党群 干群关系。
坚持“规划先行”,以“因地制宜推进公益性公墓 建设”为指引,绿色殡葬取得新突破。
省民政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制定了《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方案》,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纳人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探索推行林地墓地复合利用模式,破解用地难 题。
目前,全省16个市、136个县(市、区)完成公益 性公墓规划编制任务。
威海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威海市 殡葬设施布局建设规划(2020—2035年)》,并纳人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以生态化、园林化为标准,建成全覆 盖、多类型的生态安葬设施。
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 础上,坚持生态可持续原则,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安葬设 施建设经验做法,梳理总结《10种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案 例汇编》,指导各地根据村情地貌合理选择树葬公墓 林、卧碑葬、花坛葬、骨灰堂、壁葬等节地生态建设模 式,着力满足群众基本安葬需求。
在平原地区,倡导深 埋不留坟头,推广建设节地型骨灰堂、“地宫式”陵 园、不立碑或卧碑的小公墓;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利用 荒山荒坡,结合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推广建设新型生态 树葬公墓林,鼓励骨灰深埋不立碑或壁葬等方式。
近年 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对各地公益性公墓建设给 予奖补。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市级公益性公墓20处,县 级公益性公墓159处,镇村级公益性公墓7507处。
肥城市 积极推广林地、草地和墓地复合利用模式,实现生态公 墓全覆盖。
通过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为全省节约了大 量的土地,为群众节省了大量的治丧费用。
近3年,仅
特丨别I关丨注
临沂市就累计为全市群众节省费用近40亿元,节约土地 8000多亩。
坚持“成风化人”,以“倡导厚养礼葬”为指引, 文明殡葬实现新发展。
积极指导各地以戏曲、抖音、快 手、微视频、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移 风易俗。
如沂水殡葬改革话剧《樱桃崮下》在北京、济 南、临沂等多地组织巡演57场,观众2万余人,受到一致 好评。
指导各地制定《农村红白事指导标准》,尊重群 众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引导群众树立节俭肃穆文明新 风。
通过总结推广莱芜等地“建立红白理事会促进移风 易俗”经验做法,推动全省建立了 8.6万个红白理事会,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
各地因势利导,新经验新做 法层出不穷。
沂水县出台《文明殡葬规程》,推进殡葬 服务人文化、礼仪化、规范化;巨野县通过“全民大讨 论”,推行丧事俭办“一碗菜”;阳信县推行村委会与 丧主家属签订“五不准承诺书”;肥城市建立的移风易 俗“文明银行”积分制、沂水“追思会”等经验做法受 到群众一致认可,全社会形成积极支持参与移风易俗殡 葬改革的局面。
坚持“规范高效”,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指引,智慧殡葬迈出新步伐。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将经营性公墓建设审批权委托济南、烟台、青岛西 海岸行使。
聚焦殡葬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民政厅与民政部101研究所合作开发升级“殡葬管理信 息平台”,全省殡葬服务机构实现火化、骨灰寄存、安 葬、祭扫等全业务流程在线办理,完善了殡葬档案管理 体系,各级民政部门可以实时了解业务信息数据,及时 指导监管,着力打造阳光殡葬。
通过平台实现与殡葬服 务单位条码管理、设备监控系统等自建系统数据对接,对冷藏、告别、火化等殡葬设备自动化控制,初步实现 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
建立了清明祭扫监控管理系统,目前115个殡葬服务机构视频监控系统与省殡葬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联网,可实时了解殡葬服务机构祭扫人群状 况。
全省建立了殡葬信息数据库,实现火化数据与低 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 补贴等数据实时比对;通过省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与公安、人社、住建等多部门信息实时共享。
2021年,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依托大众网开发了“山东省移风易俗资讯云平台”,为群众提供预约祭扫、代 为祭扫等服务,着力满足疫情期间群众祭扫需求。
坚持“高位推进”,以“党员干部带头”为指引,殡葬改革形成新机制。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倡导 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殡葬改革 和公益性公墓建设列人近两年省委20件民生实事,纳入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山东省文明村镇考核标 准(试行)》等重要工作考核内容。
成立分管省长任组 长的全省安葬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摸排暨违建墓地专 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建立22个部门参加 的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党员干 部带头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德州、临沂、菏泽等市 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牵头的殡葬改革领导小 组,统筹推进殡葬改革。
滨州、泰安等市对殡葬改革工 作实行了县(市)领导包乡镇、市直机关包村、镇村干 部包户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压实各级领导责任,为深人 推动殡葬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持续督导各地认真落实国 家和省有关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任 务措施,要求党员干部实行“三带头”:带头文明节俭 办丧事,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
将治丧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考核、评比等工作的一项内 容,对党员、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借机敛财等违规殡葬行为,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形成党 员和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殡葬 改革良好局面。
■
中国民政|
202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