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综合练习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综合练习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D )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 )。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人应当如何活着
C. 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D. 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3.人生态度是对(B )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 人为什么活着
B. 人应当如何活着
C.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 怎样成为真正的人
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A )。

A. 信念
B. 理想
C. 情感
D. 意志
5.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D )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 实现必然性
B. 不可实现性
C. 超越客观性
D. 实现可能性
6.实现个人理想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D )。

A. 职业理想
B. 生活理想
C. 政治理想
D. 社会理想
7.“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句话说明( C )。

A. 理想和现实是矛盾的
B. 志向高远才能成就辉煌
C.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D.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帆风顺的
8.以下关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B. 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C. 在理想体系中,个人理想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个人理想要从属于社会
理想
D.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9.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A )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 个人与社会
B. 个人与他人
C. 个人与历史
D. 个人与国家
10.中华民族形成了以(D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自强不息
B. 艰苦奋斗
C. 振兴中华
D. 爱国主义
11.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A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2.(C )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A. 文化影响力
B. 价值追求
C. 核心价值观
D. 理想信念
1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的是( A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1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的是( B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15.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B )的价值要求。

A. 国家层面
B. 社会层面
C. 公民层面
D. 个人层面
16.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A )。

A. 宪法
B. 刑法
C. 民法总则
D. 教育法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是(B )。

A. 正确性
B. 人民性
C. 先进性
D. 优越性
18.(D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9.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B )。

A. 分工
B. 劳动
C. 物质生产
D. 阶级起源
20.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D )。

A. 认识功能
B. 规范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激励功能
21.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这种做法属于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中的( D )。

A. 陶冶情操
B. 积善成德
C. 慎独自律
D. 省察克治
22.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

A. 爱岗敬业
B. 诚实守信
C. 服务群众
D. 奉献社会
23.(C )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A. 爱岗敬业
B. 办事公道
C. 为人民服务
D. 奉献社会
2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D )。

A. 爱岗敬业
B. 办事公道
C. 服务群众
D. 奉献社会
25.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必须坚持以(B )为原则。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团结互助
D. 遵纪守法
26.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A )。

A.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
D. 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27.我国现行宪法是(D )年颁布的。

A. 1954年
B. 1975年
C. 1978年
D. 1982年
28.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A )。

A. 法律制定
B. 法律执行
C. 法律适用
D. 法律遵守
29.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这体现了( B )。

A.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 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 法律的权威性
30.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中,(C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
31.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A )。

A. 坚持党的领导
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2.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 人民
B. 政府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 思想道德和法律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
C. 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能够促进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D. 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问题
3.关于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D )。

A.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B. 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
C. 人生价值指的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D.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相互联系而又相辅相成
4.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当确保(ABCD )。

A. 人生须认真
B. 人生当务实
C. 人生应乐观
D. 人生要进取
5.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包括(ACD )。

A.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 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C.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D.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B )。

A. 理想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B.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 理想一定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D. 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现实
7.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

”这说明(ABC )。

A. 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B. 理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C. 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D. 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8.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 强调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或者要符合社会理想,是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的表现
B.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C.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D.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9.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ABCD )的统一。

A. 归属感
B. 认同感
C. 尊严感
D. 荣誉感
10.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B. 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C.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D.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ABD )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A. 国家
B. 社会
C. 集体
D. 公民
12.大学生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为实现(ABD )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社会和谐
D. 人民幸福
13.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BCD )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法律制度
B. 社会舆论
C. 传统习俗
D. 内心信念
14.道德最基本的功能包括(ABC )。

A. 认识功能
B. 规范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导向功能
15.恋爱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ABC )。

A. 尊重人格平等
B. 自觉承担责任
C. 文明相亲相爱
D. 轻视物质条件
16.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ABC )。

A.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 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 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自觉维护法律权威性
17.回顾我国宪法的建设史,正确的说法有(ABCD )。

A.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B.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通过了四部宪法
C.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D. 我国现行宪法先后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经过修改
18.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罪刑相适应
D.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9.我国三大诉讼法包括(ABC )。

A. 民事诉讼法
B. 刑事诉讼法
C. 行政诉讼法
D.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20.我国宪法法律规定,人身权利主要包括(ABCD )。

A. 生命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住宅安全权
2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ABCD)。

A. 劳动权
B. 休息权
C. 社会保障权
D. 物质帮助权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三.判断题
1.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
3.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人应当如何活着”。

(×)
4.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5.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
6.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基础。

(×)
7.在信念体系中,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
8.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
9.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

(×)
10.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1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
13.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
14.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
15.对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

(×)
16.道德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
17.家庭美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
18.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中的道德要求属于社会公德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
19.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要求等对于保证法律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

(√)
20.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和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2.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一,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第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第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3.简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方面,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另一方面,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4.简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是:第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第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第四,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5.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的迫切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先,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次,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最后,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6.为什么大学生应当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7.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第四,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第五,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8.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性质:第一,党的领导原则;第二,人民主权原则;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第四,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第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9.联系我国实际,说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最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10.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1.简述大学生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一,学习法律知识。

第二,掌握法律方法。

第三,参与法律实践。

第四,养成守法习惯。

第五,守住法律底线。

12.简述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五.论述题
1.新时代大学生怎样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首先,要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其次,要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第三,要成就出彩人生,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2.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应当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做忠诚的爱国者。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应当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也应当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包括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在我国,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因而集体主义应该而且仍然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围内贯彻实施。

集体主义有助于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有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什么危害?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错误的人生观,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其出发点是一己之私利。

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拜金主义是引发自私自利、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重要思想根源。

享乐主义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或者以享乐诠释人生的根本意义,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这不仅是对人的需要的错误理解,而且危害人的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

极端个人主义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5.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主要区别。

第一,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者权大于法,片面强调依赖个人的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第二,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前面人人平等,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第三,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

第四,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