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头痛的9个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头痛的9个秘方
第一篇:中医治头痛的9个秘方
中医治头痛的9个秘方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出原因,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头痛病症。
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中医治疗头痛的传世秘方,正在倍受头痛煎熬的你,不妨试一试这些传世金方。
1.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
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
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2.风热头痛
【症状】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黄芩10g,栀子10g,生甘草6g。
若热甚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
若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腑泻热。
3.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除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羌活10g,独活
10g,川芎12g,蔓荆子10g,防风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
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脘痞便溏,可加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等以燥湿和中。
若兼恶心呕吐者,可加姜半夏、生姜降逆止呕。
4.暑湿头痛
【症状】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热少汗,或身热微恶风而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呕不食,口渴,舌红苔黄略腻,脉浮数。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加减。
黄连9g,香薷9g,厚朴6g,生石膏15g,藿香12g,佩兰9g,竹茹9g,知母9g,白茅根15g,鲜荷叶15g。
若小便短兼纳少者加薏苡仁、淡竹叶淡渗利湿。
5.湿热头痛
【症状】头痛重着,身重困倦,目赤口苦,午后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东垣清空膏(《脾胃论》)加减。
川芎,柴胡,羌活g,防风g,黄芩g,黄连5g,甘草3g,茶叶少许。
兼恶心欲呕者加竹茹、旋10复g花、代1赭0g石。
大便10秘结者加大10黄、龙胆10g。
6.湿热痰浊(雷头风)
【症状】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肿痛红赤,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除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清震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合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加减。
升麻6g,苍术10荷叶10g,黄芩15g,酒黄连15g,柴胡10g,玄参10g,陈皮6g,桔梗6g,板蓝根10g,马勃6g,薄荷10g,僵蚕6g,牛蒡子10g,生甘草6g。
若大便燥结者可以大黄(后下)通腑泻热。
7.胃火上攻
【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口臭,畏光怕声,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热。
【方药】三黄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生大黄10g(后下),黄芩10g,银花炭30g,黄连6g,菊花炭30g,栀子10g,生地炭30g,竹茹10g。
若兼谵妄昏迷者,加安宫牛黄丸。
目赤烦躁,舌红少苔者,加水牛角、丹皮。
肢体偏瘫者,加桑枝、牛膝。
抽搐者加全蝎,僵蚕。
8.肝火上炎
【症状】头痛较剧,恶心呕吐,烦躁口苦,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龙胆草10g,雇子10g,生地15g,紫草10g,黄芩10g,车前子10g(包煎),白茅根30g,臭牡丹20g,仙鹤草30g/川牛膝10g。
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颈项强直者,加银花炭、桑枝。
抽搐者,加全蝎,僵蚕,钩藤。
9.肾虚头痛
【症状】头空痛,眩晕耳鸣,腰膝疫软,畏寒肢冷,遗精带下,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益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人参10g(另炖),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杜仲10g,枸杞子15g,炙黄芪30g,葛根15g,紫河车10g(分冲),甘草3g。
若大便干结者加何首乌、肉苁蓉、怀牛膝。
形寒肢冷明显者加肉桂。
第二篇:头痛(模版)
头痛、膝痛、咽痛的平衡针治疗
临床常遇头痛病人,十年二十多年者大有人在,平时头痛大多数人都是只是吃一些去痛片和脑宁片等,只是暂时缓解,不能根治,而顽固性头痛病人,吃去痛片脑宁片也缓解不了,我在临床上用平衡针灸和手三针二者配合,常收针入痛止的佳效。
平衡针灸的头痛穴【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的凹陷中】交叉取穴,即左侧头痛取右侧头痛穴,右侧头痛取左侧头痛穴,前头,后头及全头痛就双侧全取。
手三针取后溪穴,头痛穴快速进针,扎出针感就出针,膝三针疗法①选穴:取患者双侧三阴交、行间
和阳陵泉。
②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伸膝位,取75%酒精常规消毒,取直径0.25mm,长40mm的针灸针,分别刺入三阴交、行间和阳陵泉穴,行间进针0.5~0.8寸, 三阴交和阳陵泉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2天),4周为1个疗程。
1、仰卧取穴,对有些不能或难以俯卧和侧卧的患者可以采用本法。
2、虚症的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可以采用本法。
3、有些患者局部有手术疤痕或需要同时使用长时间使用的膏药的,可以采用本法。
总之,先要辨证,同时选好适应症,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
膝关节痛特效穴
这个治疗方法是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上看到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操作方法:在疼痛膝关节的对侧肘关节尺泽附近找痛点,先以指代针,边按压边让患者活动膝关节,疼痛减轻后再用针灸针针入,行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中间再行针一次.留针的过程中可让患者在诊室内走动(注意不要晕针!).疗效评价:对急性疼痛有立杆见影之效,慢性疼痛当时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对慢性膝关节关节炎疼痛的远期疗效还在观察中,希望有经验的同行指教!
膝关节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膝关节痛为临床所常见,多因各种关节损伤、感染、退行性改变等引起。
对受寒及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疼痛,针灸治疗确有立杆见影之效。
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如下:
局部刺络拔罐法
在膝关节疼痛部位寻找青色之静脉,以三棱针点刺后,则出血如豆,然后加拔火罐。
为了预防火罐漏气,可在罐口涂上超声耦合剂。
留罐10分钟。
若无静脉,则可在压痛点上以皮肤针叩刺后再拔火罐。
本法对久痛不愈及扭伤所致者,疗效显著。
委中刺血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膝下塾上塑料纸、草纸或药棉。
如见委中附
近有怒张之络脉,则以三棱针点刺,任其血液流出,始为深紫色,渐变为淡红,后自停止。
以75%酒精棉球揩去污血。
腹部敏感点针刺法
膝痛患者在腹直肌第4节处可有明显的敏感点,且多以患侧为明显。
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在其腹部找到敏感点后,以1.5寸针缓缓刺入,得气后留针30分钟。
以上数法,根据临床需要,可单独应用,亦可联合使用。
后溪穴扎入后,让患者抬高手臂,捻转针,头痛立止,临床应用多例,效果很好
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
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
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自疗也行,你可以不信,但你可以试试取穴方法:
[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今日咽痛,刺少商,咽前侧壁痛愈,但侧壁、后壁仍痛。
遂刺双侧液门,咽双侧壁痛愈;刺“对少冲”,咽后侧壁痛愈。
下针见效。
取穴:后溪:毫针1寸,留针30分钟。
急性扁桃体炎
此法是家师家传便法,对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一切急性喉痛,多数能立竿见影。
如遇扁桃体腺肥大者,加刺局部出血,其效果更好!一般病势越急越重,疗效越好!
取穴:乳蛾穴(自命名,第2、3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取新碗1个砸破,取其中三角形者一块,用其尖部于穴位上划一“十”字,见血为度,再在穴位上拔大火罐,15分钟后取下,将恶血擦净,盖上敷料,以防感染。
禁忌:小儿及年老体弱禁用大罐(改用小罐),时间5分钟左右。
另外,此法对于慢性扁桃体炎、阴虚上火的喉痛无效!
上面是原始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古人采用此法,目的在于消毒,故近年来,改用三棱针刺激(刺血)局部,其效果相同!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减少痛苦,我的东西不准备设限,望大家理解!一针治疗扁桃体发炎(即刻见效)
扁桃体发炎,用针灸治疗效果极快,这是我亲身验证的,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正在学习子午流注针法,可巧那时正在感冒嗓子疼的特别厉害,连咽唾液都不行(我感冒是从来不吃药的)心想正好验证一下子午流注的用法,于是便马上查找开穴,正值后溪穴开便拿针刺后溪穴没想到针尖才破肉皮即感到咽部非常轻松试着咽了一下唾液,竟一点都不疼了,于是留了二十分钟针,咽部竟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三天以后便彻底的好了(中间再没做任何治疗)。
这次经励使我认识了针灸的神奇效果。
这之后每遇扁桃体发言者即针后溪,几乎都能立即止痛,不必看是否开穴。
就在前几天,我的小侄女,感冒发烧39.6度,扁桃体已经化脓,不能咽任何东西,我只给针了后溪,当即就能咽唾液了,留针一小时后既可以吃东西了,以后又连针了五天便痊愈了。
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后溪穴的作用,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以造福更多大众。
同时也请大家験正一下它的疗效
第三篇:儿童中医治未病
石峡湾乡卫生院
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
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
一伤食积滞
1.主要临床表现: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
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常用穴位:神阙穴定位:正当肚脐中央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
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
食积时常采用“先清后补”
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100下。
④推三关穴约200下。
⑤退六腑穴约300下。
治疗食积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
3饮食疗法: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
食疗举例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服。
二脾虚厌食
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
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常用穴位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为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法揉200下两侧交替每日2次。
可配合的小儿也可用艾条灸法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两侧交替每日1-2次。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
中医治未病
石峡湾乡卫生院
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
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300下。
②分推腕阴阳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100下。
③推三关穴约推300下。
④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
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下。
3捏积疗法:操作方法及要求: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力夹住背部两侧肌肉并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推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
移动从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五次。
但捏第三次时,每捏3把皮肤提起1次,每日一次,连续六天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天再作第二个疗程。
也可连续提捏每天1-2次作为保健治疗。
但背脊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4饮食疗法推荐食物淮山、莲子、炒扁豆、茯苓、北沙参、陈皮。
食疗举例:
① 北沙参12g、肉豆蔻5g、陈皮3g、褒瘦肉200g每周2-3次服。
② 干淮山20g、莲子去心10g、鸡腿1只褒汤每周2-3次。
三夜寐不宁:
1、心火上炎
1.主要临床表现:口舌生疮、心烦不安、易发脾气、夜寐不宁、小便色黄。
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常用穴位内关、神门。
定位
①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②神门穴在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神门穴和内关穴两侧交替进行每次按压10-15分钟。
10天1疗程。
2、耳穴疗法:常用穴位:神门、心腧。
定位:神门在三角窝后1/
3中医治未病 2
石峡湾乡卫生院的上部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贴附于医用胶布内侧用镊子将粘籽胶布对准穴位贴上,每穴用拇、食指对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压40次, 达到使耳廓轻度发热、发痛。
每次3-5分钟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
两耳穴交替贴压3-5天一换,10天为1个疗程。
小儿常见推拿穴位保健:
1、脾经
位臵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补脾经时家长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按住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300次。
功用健脾胃、补
气血。
用于泄泻、呕吐、积滞等疾病。
2、肺经位臵
位于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清肺经时家长一手握小儿手掌另一手拇指放在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
功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咳痰,恶寒发热等疾病。
3、大肠穴
位臵自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可以用推法推100-300次。
功用:健脾运食。
可用于积滞、泄泻等疾病。
4、板门
位臵大鱼际隆起处。
操作可以用推法或揉法操作50-200次。
功用:行气消食健脾,主治胸闷、呕吐、积滞腹满、食欲不振。
5、三关穴
位臵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
操作自腕推至肘。
功用: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用于外感怕冷无汗、营养不良。
6、六腑穴
位臵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
操作:自肘推至腕,推100-500次。
功用退热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6、天河水穴
位臵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推100-500次。
功用疏风清热,中医治未病
石峡湾乡卫生院
用于小儿诸热惊风心经热盛口渴咽干高烧不退等一切热症。
7、肺腧穴
定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按、揉50次
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功用:祛风退热定喘主治发热、咳喘。
8、七节
位臵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
操作:推200-500次
向上或向下推,功用: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9、丹田
位臵位于脐下2寸。
操作用摩法或揉法。
操作3-5分钟。
功用补虚培元固本主治少腹痛、遗尿、脱肛小便赤少。
小儿常用中成药
1、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2、小儿至宝丸即至宝锭功用疏风镇惊化痰导滞。
主治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惊惕抽搐。
3、王氏保赤丸功用:健脾、消食、化痰。
主治: 1.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
2.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症。
3.脾胃虚弱发育不良。
4、紫雪散功用:清热解毒、镇静开窍主治:急性热病引起的高烧不退、大便秘结、烦躁不安以及神志不清、说胡话等症状尤其对小儿急惊风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
5、至圣保元丹功用:解热镇惊祛风化痰。
主治:小儿感冒发烧咳嗽痰盛气促作喘急热惊风手足抽搐项背强直。
6、琥珀抱龙丸功用:镇静安神、清热化痰。
主治: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中医治未病 4
第四篇: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计划
枞阳县中医院2011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医院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2011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1.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中心治未病设
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
2.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TDP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
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
等项目;
3.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项目“工作
为辖区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4.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
料,使辖区居民对本中心开展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
更进一步的了解;
尽管今年我中心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
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我中心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我中心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
如下:
1.场地所限,造成了中医康复理疗室面积较小,床位
有限,设备配备较少;
2.中医康复科医师目前只有1名,人员配备不足;
3.来我中心理疗的病种较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
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本中心的中医治未病工作,具体措施有:
1.中心场地规划已提上日程,预计2年内新中心将
投入使用,届时,现有场地将打造成中医馆,目
前,中心将继续以有限的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中
医药服务;
2.现有场地下,中医康复科医师已够,努力提高本
中心康复科医师的业务水平,为以后打造中医馆
后中医治未病技术的大力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病种的中医治未病理疗康
复服务,提高新进设备的使用率;
4.合理安排中心新进中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中
心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为广
大社区居民服好务;
5.结合将大力开展的“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工
作,有针对性的为居民提供中医保健指导与康复
理疗服务;
第五篇: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总结
2012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相关科室的通力配合和全院干部职工协助下,中医“治未病”科顺利建成,在我院名老中医和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中医“治未病”科工作在坚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为保障辖区人民身体健康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我院2012年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治未病”工作任务刚一下达,我院领导便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对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学习,积极筹备成立“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
为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在组织上给予了保障。
二、构建服务平台,工作稳中有进我院中医“治未病”科在业务工作上与检验、B超、心电图、放射、等科室有机相连,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为核心,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成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
同时,在中医传统思想指导下整合为集健康体检、传统疗法保健治疗、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保健(由辅助区、体质辨识区、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健康干预区四部分组成),确保了我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有效、稳步的开展。
按照《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要求,同时我们对新华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指导,推广并设立了“治未病”服务点,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能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的结合,并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三、注重业务培训、建立人才保障工作中我院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并把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科技兴院、人才培养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建立健全“治未病”服务机制有效地衔接,确保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不出现断层现象。
利用传统中医师带徒模式及西学中等方式大力培养了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丰富宣传模式,推广保健知识 2012年,我院名老中医多次深入社区、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讲授让老百姓加深了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了“治未病”知识,更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我们还通过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治未病”健康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2012年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类宣传材料共计2000余份,举办健康讲座,以上工作确保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五、推广适宜技术,发挥特色优势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们还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开设饮食、运动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充分发挥了中医“治未病”优势。
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2012年,我院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和科室的开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并且在“治未病”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资金的投入、中医人才的短缺和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步做实做强。
201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