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 本低,但生产出来的氨基酸是DL 外消旋体。 定 要想把L-氨基酸分离出来,需要进行光学拆分。 化 酶 外消旋体:对映体的右旋体和左旋体等量混合 固 后,它们的旋光性相互抵消,不再有旋光性。 定 化 这样的混合物称为外消旋体,以D、L表示。 细 外消旋体可以用适当方法拆开或分开。 胞
生 化 外消旋化:在一般情况下,和不对称碳原子 工 程 相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不能随意调换位 第 置,因此对映体不能相互转换,旋光度维持 七 不变。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b. 由于载体的存在,有空间位阻,影响底物 和酶接触,酶的活性得不到全部表达。 细胞固定化后,一般酶活力不下降。细胞内 酶受细胞膜、壁的保护。
生 化 工 固定化酶结构的改变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②反应后,酶底物产物易分开,产物中无残 留酶,易纯化,产品质量高; ③反应条件易控制; ④酶的利用效率高; ⑤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 (固定化酶)
生 化 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 工 程 实际应用中,固定化酶可以装在反应器中,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2、稳定性 酶或细胞被固定化后,由于载体的存在,酶 分子的结构或细胞被约束,对外部恶劣环境 的敏感性下降,使其稳定性增加(对热、对 各种化学试剂等)。而且有时稳定性增加的 幅度比较大。
生 化 3、催化特征 工 程 a.底物专一性:当底物为大分子时,酶或细胞 第 对底物专一性下降;当底物为小分子时,酶 七 或细胞对底物专一性变化不大。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一个实例。各种光学活性氨基酸都用这种方 固 法生产。该项技术成功的关键是制造出适合 定 化 于工业化要求的固定化酶。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 化 果葡糖浆的生产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葡萄糖不能直接代替蔗糖,因甜度不够,但 第 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可以异 七 章 构为果糖。 固 定 化 酶
固定化酶的表观Km(app)与游离酶的Km相比 固 定 有些不变,有的 变化很大。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 化 原因可能是:载体间的静电作用,以及扩散 工 程 效应。如果固定化酶区域的底物浓度比外部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m 第 七 埋法的固定化酶的Km(app)值,可较游离酶多 章 两个数量级。这是由于凝胶中的扩散效应使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葡萄糖 果糖葡萄糖
葡萄糖异构酶
(高果糖浆)
高果糖浆的甜味是蔗糖的2倍。 固 定 这一应用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固定化酶规模最 化 大的生产上的实例。
细 胞
生 化 L-苹果酸的生产: 工 程 第 p85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酶,能连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回收重 复使用; 概念发展 “水不溶酶”(water insoluble enzyme) “固相酶”(solid phase enzyme) 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正式采用“固 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生 化 工 固定化酶的特点 程 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有固相催化剂的 第 功能。 七 ①可多次使用;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吸附法在一个使用沸石吸附固定硝化细菌的系统
生 化 工 概述 程 第 七 章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固 定 化 酶 1969出现了固定化酶技术。 固 固定化酶就是把原来游离的水溶性酶,固定于 定 某一局部的空间或者固定于载体上。 化 细 胞
酶催化剂的优点: 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较快。 弱点: 溶液酶在反应后,分离困难,重复利用困难; 溶液酶稳定性差,易失活。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酶传感器 固定化酶和电化学传感器的结合。 优点: ①既有不溶性酶体系的优点,又具有电化学电 极的高灵敏度; ②酶的专一反应性,使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
固 定 化 酶 1967年Updike等采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将葡萄 固 糖氧化酶固定在疏水膜上,然后再和氧电极结 定 合,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传感器葡萄糖 化 细 氧化酶电极。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消血栓: 纤溶酶是异源蛋白质,在人体内引起免疫反 应,无法长期使用。 酶的不稳定性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失活。 用包埋法制备的酶固定化技术可克服上述弊 端,酶在囊中不能漏出,小分子物质能自由 进出。
生 化 人工肾: 工 程 原理:将病人血液中的尿素经脲酶水解成氨, 第 再用活性炭吸附。即:用固定化脲酶和微胶 七 囊活性炭组成人工肾。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固 固定化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应避免参加反 定 化 应;避免高温、强碱、有机溶剂以及高浓度盐 酶 的处理,保护靠氢键、离子键、疏水键等弱键 固 维系的酶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尽可能在温和条 定 件下进行固定化反应。 化 细 胞
生 化 固定化方法: 工 程 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其他方法; 第 载体结合法:将酶(细胞)固定在不溶性载 七 体上。靠共价结合、离子结合、和物理吸附。 章
生 化 工 1973年,日本首次在工业上成功应用固定化 程 大肠杆菌菌体中天门冬氨酸酶,由反丁烯二 第 酸连续生产L-天门冬氨酸。 七 章 1976年,法国首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啤 固 酒和酒精; 定 1978年,日本用固定化枯草杆菌细胞生产淀 化 粉酶,开始了固定化细胞产酶的先例。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第 连续生产有利于生产的自动化,提高生产率。 七 鉴于此,70年代以来,该技术受到各国学者 章 的瞩目,纷纷开展固定化酶的研究。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 化 工 第一节 酶、细胞的固定化方法及固定化后的 程 性质 第 七 一、固定化的原则和方法 章 酶催化作用依靠它的高级结构及活性中心。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常用的载体: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多 固 定 糖衍生物颗粒或多孔玻璃等。
化 酶 交联法:使酶与具有两个以上官能团的试剂 固 (如:戊二醛)进行反应,应用化学键把酶 定 固定。 化 细 胞
生 化 包埋法:将酶包在凝胶微小格子内,或是将 工 程 酶包裹在半透性聚合物膜内的固定化方法。 第 常用的凝胶为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钙、胶原、 七 卡拉胶等。 章 包埋法简单,可适用于大多数酶。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收率高。
氨基酰化E DL-R-CHCOOH + H2O L-R-CHCOOH + D-R-CHCOOH 不对称水解 NH2 NH2 NHCOR′ 溶解度小 酰化-DL-aa L-aa 酰化D-aa
外消旋化
生 化 固定化酶光学拆分DL-氨基酸生产流程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3.固定化酶或细胞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浪费; 固 定 4.易实现自控 化 …
细 胞
生 化 应用实例:DL-氨基酸的光学拆分。 工 程 人体只能利用L-氨基酸,所以L-氨基酸在食品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第 医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需要量不断增 七 加。 章 化学合成法是生产氨基酸的方法之一,该法成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酶电极示意图
ß -D-葡萄糖+O2→D-葡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酸-1,5-内酯+H2O2 固 定 化 根据反应中消耗的O2、生成的葡萄糖酸和 细 H2O2的量,可以用氧电极、pH电极和H2O2电 胞 极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
生 化 工 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原理 程 由生物识别单元(如酶、微生物、抗体等) 第 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七 章 生物识别元件是酶、抗原(体)、细胞器、组织 固 切片和微生物细胞等生物分子经固定化后形 定 成的一种膜结构,对被测定的物质有选择性 化 的分子识别能力。 酶 固 换能器将识别元件上进行的生化反应中消耗 定 或生成的化学物质,或产生的光或热等转换 化 细 为电信号,并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 胞
固 固定化酶的形状 定 ⑴颗粒状固定化酶; 化 ⑵纤维状固定化酶; 酶
⑶膜状固定化酶; 固 定 ⑷管状固定化酶;
化 细 胞
生 化 二、 固定化酶、细胞的性质 工 程 1、固定化后的活性 第 酶经固定化后,活力降低。 七 章 原因是: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固 a. 酶和载体结合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也或 定 多或少地参与了结合 ,使得酶的结构发生部 化 分变化,酶活力有一部分丧失。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固定化 酶柱子
离心机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A-L-Ala
A-D-Ala
泵 储
罐
消 旋 反 应 器
反应产物
L-Ala A-D-Ala
晶体 L-Ala
生 化 1969年,日本,千钿一郎成功地利用固定化 工 程 酰化氨基酸水解酶,由酰化-DL-氨基酸连续 第 生产L-aa获得成功。 七 这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第 章
液相主体溶液高,K (app)下降。相反,用包
固 底物浓度减少,导致内部底物浓度低于外部 定 区域的浓度,K (app)上升。 m 化 酶 对于固定化细胞,情况类似。 固 Vmax 一般不变化。 定 化 细 胞
生 化 第二节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应用 工 程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固定单一的酶,催 第 化单一反应; 七 章 随后同时固定两种酶或两种以上的酶,以及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 化 工 发展历史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1953年,德国,Grubhofer、Schleith,聚氨基 苯乙烯树脂为载体,重氮法; 1969年,日本,千畑一郎,固定化氨基酰化 酶,从DL-氨基酸连续生产L-氨基酸,首次 工业规模应用固定化酶,促使酶工程作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从发酵工程中脱离出来; 1971年,第一次国际酶工程会议确定固定化 酶统一英文名称为Immobilized Enzyme。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固定化酶和辅酶,催化复杂一些的反应; 再后来发展起来的固定化细胞技术,使得不 易提取的不稳定的酶的利用有了方便条件, 还可以利用活细胞的完整代谢体系来完成复 杂的反应,如乙醇的生产。
生 化 工 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研究中发展起来 程 的亲和层析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 利用酶和 第 微生物进行催化反应的范畴。例如抗体抗原 七 的提纯是利用了特异的免疫吸附反应。 章 固 固定化酶和细胞技术的显著特点:p80 定 1.连续反应; 化 2.获得的产物纯度高; 酶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工 程 第 七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 化 固定化方法与载体的选择依据 工 程 ⑴固定化酶应用的安全性; 第 七 ⑶固定化的成本; 章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⑵固定化酶在操作中的稳定性;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b.最适pH:依固定化载体与酶分子、细胞上 所分布电荷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异。有的变化, 有的不变化,有的向pH小的方向移动,有的 向pH大的方向移动。
生 化 c.反应的最适温度 工 固定化酶、细胞的最适温度往往升高,升 程 第 七 d.动力学常数 章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高的幅度不同,2~15 ℃不等。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1979年,固定化毛地黄细胞和长春花细胞成 功; 1982年,日本首次研究用固定化原生质体生 产谷氨酸。
生 化 固定化酶: 工 程 酶的固定化:将酶和菌体与不溶性载体结合 第 的过程; 七 固定化酶: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
但在热、光、或者化学试剂的影响下,不对 称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发生调换现象, 使旋光物质转化为它的对映体,最后得到外 消旋体,原来100%的左旋体,经变化后,变 成50%左旋体和50%的右旋体,这种现象称为 外消旋化。
生 化 DL-氨基酸光学拆分中,以酶法最佳,它是利 工 程 用酰化氨基酸水解酶,制备纯度高的L-aa,且 第 七 外消旋体 章 固 定 化 酶 固 定 化 细 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