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广东省华附南海实验高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抗战期间,存在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向乡村的文化转移,大批城市知识青年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来到乡村,为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
这表明
A.中国文化重心已转移到乡村
B.农村文化的重塑推动了民族解放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蓬勃开展
D.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
2.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3.针对裁判官自由判断的规定和实践,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辞,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回答。
”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
A.主张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倾向B.主张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
C.关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D.认为罗马法不应带有歧视色彩
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5.“叙史见人”,如果要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最省时的史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史通》D.《文史通义》
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这表明中国进一步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B.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C.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D.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7.以下是有关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部分示意图。
决定该内涵发展的因素是
A.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B.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化程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
8.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
……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态”。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
A.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
C.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D.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
9.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教育方针或政策是
A.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0.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理想,但人们出于求生的欲望,对农业的开发并非永远处于理智状态。
下列属于非理智状态的是
A.“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
B.“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
C.“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于郊”
D.“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
11.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12.观察下图相关信息,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是
A.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
D.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
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
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君民共主。
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
又有哪些保留?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14.(20分)孔子与儒学
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化。
……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
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
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 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1978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
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
——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B
【解析】
根据材料“面向农民的大规模民族主义宣传提供了条件”,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农村的文化宣传,推动了抗日战
争这一民族解放的进程,B项正确;当时中国文化重心未转移到乡村,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重心仍城市,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文革期间,C项错误;中共已经取得抗战文化的领导权无法体现,故D
项错误。
2、B
【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
各种自由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B正确。
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
【考点定位】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
【详解】
3、B
【解析】
哈德良皇帝的主张体现了对证人的重视,说明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故选B;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哈德良对证人的重视,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B。
4、B
【解析】
根据材料“如果没有与内阁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可知,利玛窦认为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明代皇帝大权独揽,内阁没有法定决策权和行政权,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A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一部记录从战国至五代期间的编年体史书,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所以检索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不太方便,故B不符合题意;《史通》是唐代刘知几创作的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第一部外商投资企业法律随着实践的发展,该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2019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提高了中国的外资管理和开放水平,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民主、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BD。
据图可知,人文精神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体现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高。
而人的价值需求主要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故答案为C项。
A项是对人文精神的变相重复,不是其决定因素,排除;BD两项是影响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8、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
”、“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实质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种进行集体决策的统治体系。
这就意味着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
其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少数服从多数,因此B选项正确。
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和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都不能说明古代雅典牺牲个人利益,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C
【解析】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题干中“改革开放以后”相符,故C正确;“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或政策,“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与题干中“改革开放以后”不符,故AB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的意思是说围湖造田的事情,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属于非理智状态,故B符合题意;A、C和D均属于农业生产的理智状态。
【详解】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19世纪以来的美术流派·现实主义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绘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绘画的风格是注重写实,同情人民,故选B;浪漫主义主张抒发情感,排除A;C突出光与色的运用,排除;D是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流派的总称,排除D。
据表格信息1949—1955年由国家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占私有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持续上升,说明国家把私有企业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上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正确;“一五”计划是工业化为主体,提前超额完成是1957年,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材料不能体现借鉴苏联工业化建设经验,C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1958年提出的,与材料不符,D错误。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中国:购买和使用工业产品和军需品,日本:学习政治制度和教育。
(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
(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
(4)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强烈的爱国性;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解析】
(1)本问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即中国人注重工业产品和军需品,“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即日本主张学习政治制度和教育。
(2)依据材料的内容“建立立立宪政治”“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可知(3)论者的观点是“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即改革过激,辩者的主要观点“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即改革的不彻底性(4)本问是戊戌变法的时代意义,即具有爱国性、进步性和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语言能力。
14、孔子与儒学
(1)孔学“政治化”:“大一统”主张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皇权“理论化”:“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态度:革新、改造和利用。
背景: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研究国际化。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为重新评价孔子创造了社会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础;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学术支持。
【解析】
(1)表现:孔学“政治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政治化主要体现在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上,如提出“大一统”主张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皇权的理论化。
(2)态度:根据材料“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出于宣传维新思想的目的,对儒学进行革新、改造和利用。
背景: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根据材料“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传播了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因此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从经济方面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据材料“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特点:根据材料“1978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儒学联合会”等可知,1976年以后,孔子研究呈现出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和研究国际化特征。
原因:结合材料时间可知,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为重新评价孔子创造了社会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可知,对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为重新评价孔子提供了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