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教材拓展●■量霜瓯挑
往往让人联想到冷峻、伟大、坚毅、里程碑式的意战争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儿个女
义等,以“石雕”来比喻彼时的祥林嫂显然是失当人当时特殊的心理,她们希望“铜墙铁壤”能挡住
的。
这里作者用“木刻”而不用“石雕”,我们除了敌人的船,挡住敌人践踏她们美好家目的铁蹄,希
能感觉到祥林嫂已经没有了人的活力之外,还可望那些“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出米保护一二,保护
以感觉到她质朴中的麻木。
她在严重悲哀的长期美丽可爱的家乡。
这也许是作者巧用这个比喻的
侵袭、浸泡当中,已经被折磨得神情麻木,表露不用意所在吧。
出悲哀的神色,成了活僵尸。
这样,读者对她的性五、调动读者特殊的感觉格以及造成这样性格的原因可能会有更深刻的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还有这样一个比喻
理解。
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眇
四、表现人物特殊的心理茫的歌声似的。
”这个句子中作刖“远处舟偻
孙犁在《荷花淀》里写水生嫂等几个妇女探夫渺茫的歌声”来比喻“缕缕
清香’ ,确实有些特别。
归来遭遇敌人时的情景: “清香”是嗅到的,“歌声”是听到的,将嗅觉形象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 的“缕缕清香”用听觉形象“远处商楼上渺茫的歌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声”表现出来,确实给人全新的感受。
“缕缕清彳”
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
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时断
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其『感觉
作者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
这是一种持殊的比喻,
壁”,将“高高挺出的荷花箭”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在修辞格上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通感”。
这样的
哨兵”,如果单是追求形状的相似、描写的生动,为例子在其他文章里也有,比如“突然是绿许茸的单
什么不和朱自清一样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视觉的“
坂”,喻体是听觉上的“充满幽情的乐曲”,二者给
裙”,把荷花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呢所以作者用
这样的喻体来写荷叶荷花肯定是别有用意的:一人的感觉一经沟通,“充满幽情的乐曲”悦耳动听
方面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与当时的战斗氛
之声,使“绿茸茸的草坂”似乎触手町及。
这样的
围相符合,暗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比喻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
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
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浅谈古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韩雪钗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音乐空灵微妙,比较抽象,很难把握。
如果要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有很多干¨之处概
用文字将其妙处表现出来确属不易。
但我把自己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儿种:
一
接触到的有关音乐描写的古诗文放到一起研究, 、摹声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直接模拟声音,再现音乐的悦耳动听,属于正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飞扬”,诗人取这
一
面描写。
例如自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
又如张祜《听简上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
“切切”来摹拟大弦声的急促和小弦声的轻细。
韩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那隐隐哀伤
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用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
摹拟声音法和以声写声法来表现琴声袅袅升起, 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一『,诗人的“碧云心”
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也彻底地抛弃了。
作者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
语,互诉衷肠。
中间夹杂些嗔怪之声,那不过是表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别致
达倾心相爱的~种不拘形迹的方式而已。
新颖。
二、以声写声另外,还有一种诗歌是这样的欣赏流程:听乐
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声一辨曲名一以曲名为意象进行联想。
如李白
属于正面描写。
从修辞上讲可以看作是比喻。
例《春夜洛城闻笛》:“准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
如自居易《琵琶行》: 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起故园情。
”这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诗中,“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情绪。
中国古诗词中,“折
杨柳”就是“离别”的同
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
义语。
置身在这种文化习俗中的人,便自然而然
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地被它唤起家园故人之思。
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也是诗
弦一声如裂帛
家所说的“通感”。
如高适《塞听吹笛》:“写净
这篇作品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
借问梅花何处落,
大量运用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边塞诗写出了入侵之敌被
变。
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同时,兼用各种击退后,边境月夜美丽宁静的景象和气氛,也隐约
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乐曲如“急雨”般粗透出一种思乡的情调。
开头两句是写实景:胡灭
重急促,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般错落北地,冰雪消融,敌人被击退,边烽暂息,明月朗
有致、清脆圆润,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
照,战士们在戍楼上吹起了羌笛。
这两旬写景为
破”“刀枪鸣”般激越雄壮、高亢激昂,如“裂帛”般全诗定下了一个天朗壮阔的基调。
三四句写虚
强烈清脆、戛然而止。
短短五十六个字,写出了琵景,将“梅花落”拆开,而上下两句相连,使得“梅
琶声的变化:舒徐流畅一逐渐沉咽一间歇停顿一激花”和“落”都具有贴切的双关意。
一方面写出风
越雄壮一戛然而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送笛曲,一夜之问声满关山;另一方面也写出战
又如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从而抒
如听万壑松”。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发一种思乡的情调,当然这种思乡情绪并小
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小低沉。
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 四、侧面烘托法
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
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
三、以形写声他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
亦称通感,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
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如自居易《琵琶行》:“东船西
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自。
”描写周围环境,从侧
表现,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有质感,
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李贺《李凭箜篌引》:
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属于正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用空旷山野
面描写。
上的白云为之凝滞、仿佛在倾耳谛听,来侧面烘托
如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浮云柳絮无根蒂, 箜篌声的神奇美妙。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客心
天地阔远随飞扬”。
“浮云柳絮”本不发声,看似与
洗流水,余响人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