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后检测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2、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3、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4、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2、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没有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来了解几张图片,而这些图片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自然灾害)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外,还有哪些类型,以及我们中国的自然灾害又是怎样的,带来哪些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节新课“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过程: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首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成因。

一、自然灾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请阅读课本107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有哪些主要特征?3、自然灾害按成因和过程分为哪些?4、自然灾害有哪些危害?学生小组回答,老师总结归结: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浙江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4章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共40张PPT)

浙江省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4章 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共40张PPT)

——潜在性、多因性
(4) 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 染等一系列灾害。 ——群发性
自然灾害的类型
地质地貌灾害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
地质地貌灾害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
地质地貌灾害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海洋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
B
B
2011年9月~10月,持续的强降雨使海南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 灾害。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遭受特大暴雨危害的地点是 ( ) A.海口 B.三亚 C.万宁 D.文昌 (2)有关造成这次海南省大水灾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 ( ) A.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形低平,河流流速缓慢引起内涝 C.中部天然林被破坏,“天然蓄水池”功能减弱 D.沿海房地产、高塘养虾等破坏了地表径流,泄洪 遇阻
其它因素
水文——干流长,支流多,流域广,流量大,汛期长
地形——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不畅
上游植被破坏
人类活动 中游围湖造田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中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退田还湖; 下游——加固河堤,疏浚河道 。 非工程措施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制定应急措施
自然灾害的概念
发生在地球表层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群发性
突发性
多因性
判 断
下列现象主要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哪些特征?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突发性 (2) 夏秋季节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周期性 (3) 人类修建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3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3湘教版必修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课标解读学习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防灾、减灾,措施是基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即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也就是标准中的行为主题。

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需要运用综合思维,运用资料来分析常见灾害的成因,用到区域认知。

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明确案例为教学策略而非教学重点,依照学情可以选择全国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也可以用乡土地理选择本地区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行为动词“说明”行为水平层次为“理解”,要求较高;“避灾、防灾的措施”行为水平层次为“了解”,要求较低。

二、教材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放在必修Ⅰ最后一节,学生有了自然地理的基础具备了分析自然灾害成因的能力,同时本节过渡到人文地理学习,很好的衔接必修一和二。

教材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是从世界和我国两个角度叙述的。

教材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其危害并探讨成因和防治措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对教材中蕴含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见表5-1)和知识点的分析,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生成性,增加“多灾多难的崇祯年代”和“长江概况及98年洪水相关资料”等教学素材。

表《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危害》的教材分析教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维度水平维度水平维度水平维度水平自然灾害的概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灾害的危害正文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阅读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区域意识 1中国的洪涝灾害正文(一)阅读2阅读3 区域意识 1正文(二)要素综合 1时空综合 2阅读4 区域意识 1活动区域综合 2 认识区域 2 观察、调查 2区域综合 2 认识区域 1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需要地图呈现为载体,同时地理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对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分析,缺乏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案湘教版必修44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案湘教版必修44

8、 9 月份A 东南沿海来自2.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锋面雨带移来并控制本 地,出现盛夏暴雨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 时有发生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 多狂风暴雨
二、我国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
洪水的成因比较复杂,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见下表:
因素
影响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髙
流域 状况
4 题,由于 7、8 月正值水稻生长季节,对农业造成影响的是伏旱。
知识点 三 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成因
加试要求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1.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防御分析
(1)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自然灾害成因一般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 “天”主要指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
统,“地”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 “人”多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陡坡垦荒、
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
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
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
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
③“……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 ; ④ 2006 年 11 月 23 日波兰南部的哈伦姆巴煤矿因操作不当引起爆炸,
23 名矿工全部 遇难。
A .①② C .③④
B.②③ D .②④
2.事件③描述的“民饥相食”的现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特性是
A .复杂性
B.群发性
()
C .潜在性
D .突发性
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Ⅰ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Ⅰ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 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流排泄洪水。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 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下 游加固黄河大堤。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 复杂,除气候气象原因外,还与流域的地貌特征 (如地形、地 势会影响河流落差、河道形状)、植被分布(可以影响江河洪枯 流量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 分配不均,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我国的暴雨具有 季节性 _____________ 、 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往往引发特大洪水。 每年春夏之交华南的暴雨,6、7 月份江淮地区的梅雨,7、8 月份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暴雨,8、9 月份东南沿海地区 的热带气旋及台风,都可能形成洪涝灾害。
发布准 确的寒 潮消息 或警报, 及早防 护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灾 害
成因
我国的时 空分布
危害
防治途径
台 风
形成于热 带或副热 带洋面上 的强烈发 展的热带 气旋
每年的夏秋 季节,东南 沿海的广东、 海南、广西、 福建、浙江 等省区受影 响最大
房屋损坏 等,主要 由强风、 特大暴雨 和风暴潮 造成
改变农业 结构,选 择耐旱作 物,开展 农田水利 建设等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4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必修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4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湘教版必修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
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 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
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2)夏季风的强弱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夏季风强的年份
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 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单一 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归纳提升 1.洪涝灾害的分类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其区别和联系如下 表所示:
类型
含义
关系
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
洪水
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 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
溃坝,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雨涝
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 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由于两者往往 同时发生,有 时难以区别, 所以统称为洪 涝灾害
成才之路·地理
湘教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时目标·导航
基础训练·达标
课堂导学·探究
能力提升·巩固
课时目标·导航
课时目标·导航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 施。 3.学会分析一条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西南地区 受_西__南__夏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8、9月份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和_台__风__影响,多狂风暴雨
●合作探究 读教材P108表“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探究以 下问题: (1)据表格说明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工程措施来减轻洪涝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具有频度高,受灾人口多,成灾面积广,死亡 人口多,经济损失惨重的特点。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致 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①修建水库,退耕还湖。②修筑堤 坝。③疏浚河道。④修建分洪区,开挖分洪河道。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4章 第4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必修1(1)
属于地质灾害
• (2)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 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 A.①② B.①③ • C.①④ D.②④ • 【答案】(1)D (2)A
• 1.正确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自然灾害:①位置——地球表层。②条 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③性质——自然事件。
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兴修水 利,退耕还草,保护湿地等
• 教材第109页“图4-34 1998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据图 分析:
• (1)该地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 (2)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洪涝灾害? • (3)三峡工程对该地区防洪、航运起到了哪些作用? • (4)长江流域经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
海洋
• 3__.__特__征__:性__、__多_潜_因_在_性性。、突发性、_____周__期_性、群发性、 • 4复.杂危害:自然灾害不仅造成__________损失和人员伤亡,
而且还会带来各种__________,甚至直影接响经社济会稳定和持续发 展。 •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间接损失
•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两大类型。
洪涝
雨涝
• 2.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空间分布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 三江平原
形成原因
防御措施
_季__风_的不稳 定性,降水 的_年__际_变化 和_季__节_变化 大
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 湖,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上游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建 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

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流域地貌特征 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 人类活动以及极端天气和 气候事件
阅读:2003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结合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说说 洪涝灾害有哪些危害?
人员伤亡 农田受淹 房屋倒塌 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 加固河堤,疏浚河道 植树造林,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洪水的监测和预报
活 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淮河 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自然因素:降水集中;支流众多; 河道弯曲;无独立的入海河道。
人为因素:围湖垦田
2. 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 中实施: ③④
①开挖入长江水道; ②防止凌汛泛滥; ③上游植树造林; 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1、迅速登上牢固的高层建筑避险 2、注意收集各种漂浮物,木盆、木桶都不 失为逃离险境的好工具。 3、保管好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 用的通讯工具,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 、交通联系。
答案:洪水 、干旱、台风
南方雪灾
北方冰灾
冰岛火山
泥石流
印度洋海啸
洪水
干旱
蝗灾
日本地震
日本海啸
日本核辐射
自然灾害的类型
成因和 特点
地质灾害 ——火山、地震、泥石 流、滑坡等
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 寒潮、台风、沙尘暴等
生物灾害 ——禽流感、鼠害、虫 灾、草害等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海浪、 海冰、赤潮等
二、自然灾害的危害
1、直接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湘教版必修I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湘教版必修I

4分析暴雨形成条件是什么?我国暴雨具有哪些特点?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洪水的成因及特点因素特点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水量大,水位高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的形成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宽度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江思考: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什么因素的作用较大?(气候因素)夏季风活动与锋面雨带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北旱南涝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大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②地形:;③水系:。

2、下列措施中,哪些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①开挖入长江水道②防止凌迅泛滥③上游植树造林④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板书设计】一、自然灾害的概述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分类: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4、危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二、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洪灾: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1)气候原因――多暴雨,且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多个暴雨天气系统叠加;降水天气系统受到阻滞或地形抬升;雨区停滞不动(2)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中地理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高中地理一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难为例,简述其发生的要紧缘故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灾难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难,知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自然灾难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自然灾难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难的阻碍。

3、据表分析自然灾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难的类型及特点。

2、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难给人类造成的庞大危害。

3、说出洪涝灾难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难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难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备措施。

4、通过查阅2021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洪涝灾难频繁发生缘故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猎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适应。

重点难点1、我国洪涝灾难发生的要紧缘故及其危害。

2、探究我国洪涝灾难频繁发生的缘故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备:收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没有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来了解几张图片,而这些图片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自然灾难)从这些图片中我们能够看出灾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峻阻碍外,还有哪些类型,以及我们中国的自然灾难又是如何样的,带来哪些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节新课“自然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过程:第四节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危害第一来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描述自然灾难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2、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难的类型、特点、成因。

一、自然灾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请阅读课本107后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自然灾难?2、自然灾难有哪些要紧特点?3、自然灾难按成因和过程分为哪些?4、自然灾难有哪些危害?学生小组回答,老师总结归结:1、概念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缺失的自然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下图为某地“雪壁公路”(即平原公路两侧为厚厚积雪,公路路面铲雪而形成的陡壁)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该“雪壁公路”可能为( )
A.3月日本海沿海公路
B.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公路
C.7月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
D.12月中亚“丝绸之路”公路
2.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
A.滑坡灾害B.洪涝灾害
C.低温冻害D.沙尘灾害
解析:第1题,读图,“雪壁公路”表明该地的降雪量大。

3月,日本海沿岸冬季多暴雪,沿海公路是“雪壁公路”景观,A对。

1月,阿根廷大西洋沿海地区是夏季,沿海公路没有降雪,B错。

大分水岭东侧沿海公路纬度较低,7月没有降雪,C错。

12月,中亚位于大陆内部,降雪量少,“丝绸之路”公路两侧没有“雪壁公路”形成,D错。

第2题,春季大量积雪融化,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洪涝灾害,B对。

位于平原地区,没有滑坡灾害,A错。

春季低温冻害不是积雪造成的,C错。

有大量积雪融水,没有沙尘灾害,D错。

答案:1.A 2.B
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原因的是( )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
4.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解析:第3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4题,图示区域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答案:3.C 4.B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5~7题。

5.有人说该河段“富”,也有人说该河段“险”,“富”和“险”分别是指( ) A.九省通衢地上悬河B.洞庭湖畔赤壁战场
C.鱼米之乡九曲回肠D.黄金水道险滩密布
6.历史上,该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B.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7.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
⑤建设防护林工程
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D.①③⑤⑥
解析:第5题,该河段是长江的荆江段。

荆江段有两大特征,一是该段为地上河,二是该段河道弯曲。

荆江段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稠密,是鱼米之乡;该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险。

第6题,地上河易决口是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原因,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沉积。

第7题,大量采挖河沙易使河道堤防崩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会使河道水量增大,同时会影响该地的农业生产。

答案:5.C 6.B 7.D
8.雨涝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下图为北京地形及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概括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根据雨涝发生的条件,提出防治城市内涝的合理性建议。

(3)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试分析原因。

解析:(1)根据图示地形及聚落数量、密度等进行分析。

(2)雨涝是由降水形成的地表积水不能及时排除造成的,故应加强地表水的下渗和排水管网的建设。

(3)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我国的气候特征、地势特征、水利设施建设等相关。

答案:(1)山区的聚落数量小,密度小;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大,密度大。

(2)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增加绿地面积;铺设城市透水砖;保护湿地等。

(3)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集水速度快;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