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范例
(3)杂交法则立优势 在艺术传播中,有一种特殊现象为人所探索,即“飞散混血人”。这本是用于描述自公元6世纪以来,四处流散的 犹太人生存状态。这种“飞散”对艺术产生了一种新的影响,一方面他们保留了本民族艺术特色;另一方面“飞 散”状态让他们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多地与各种其他“本土艺术”结合,又经历了全球远程通讯、新媒体技术的加 工润色,使之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符号。 回到中国来看,比利时著名导演路易· 丹维尔在2005年第二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称赞中国电影:“世界越来 越小,中国越来越大。”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中国艺术在“全球化”语境 下,将民族特色融入世界性载体,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具体言之,要追求“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首先需要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无论是《英雄》还是《梅兰芳》都 具有强烈的中国印迹,民族艺术文化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背景上,也体现在生存状态上,更体现在一个国家, 一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上。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都应该坚持“文化自觉”,加强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其次需 要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全球化”艺术文化的传播使得文化艺术多样性得以发展。多样性的统一与均衡,多元 文化的共荣共生是构成“全球化”文化艺术的重要基石。“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要求存在差异的同时也需要 追求认同。中国文化需要努力寻找中国特色中所包含的人类永恒主题的东西,表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引起共鸣 的元素。采用“全球口味”下的中国气派异域元素文本战略,寻找“和”之接口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世界性”契 合点。 “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球村”让不同的“文化版图”联结在一起,使“本土化”艺术收获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 传播路径。世界性载体,民族性内容,这是一个文化的缓冲地带,既体现本土特性,又突出全球普遍价值。费孝 通先生在谈到跨文化传播时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观点,这不正是“和 而不同”的文化地球村么?
2020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711艺术概论考研真题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7 1 1 艺 术 概 论 考 研 真 题 茶 水 :
答题范例
(2)和而不同说共存 “和而不同”出自《论语· 子路》,这种文化精神不仅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笔者以为它也 应该是“全球化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和”是全球化艺术的共同载体 和理念,“不同”是多样性的“本土化”艺术。 套用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论,笔者理想中的跨文化世界当属一个“文化地球村”。在这个文化地球 村之中,笔者畅想着这样一种文化传播方式——民族文化艺术以其各自独立的属性呈共通相融的模式 编排于一种载体里,体现出全球化属性。好比看迈克尔· 杰克逊的MTV《Black or White》:画面时空 在美国城市、非洲、印第安部落、东南亚、俄罗斯快速变换,观众不仅欣赏到了各不相同的旖旎风景, 也体验了不同民俗民风、建筑风格和舞蹈样式。短短几分钟,“全球化”艺术标本MTV便带领观众来 了一次万花筒般眼花缭乱的“环球旅行”。“本土化”的陌生体验,“全球化”的融合糅杂,读者在 一次又一次的视觉震惊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叠加着对这种多元融合体的无意识认知。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答题范例
论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东西方两种传统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从人类迁徙历史开始,艺术 “全球化”与“本土化”便已产生天然的联系。全球化语境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与碰撞势必为艺术世界带来跨越文 化的镜像体验,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或文明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独立存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谁能否认在一定意义上“本土的”即是“全球的”, 而“全球的”又带有“本土的”独特气质。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跨越文化的共同世界,一个和而不同的文 化地球村。 (1)超越的眼光看交流 约翰· 杜威在1934年出版的著作《艺术即经验》中指出:艺术是最有可能通向另一种文化的窗口,因为艺术是一 种通用语言。“当我们走进黑人或波利尼西亚人的艺术精神当中的时候,文化障碍会消除,狭隘的偏见也会烟消 云散。这种不知不觉的融会比通过论证所产生的改变更有效,因它直接进入了另一种文化态度。”这种艺术之感 染力纯然超乎了地域、时代之限制,无关本土,也无关全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种超越的眼光来看待?“全球 化”不应是“西方化”,亦不是“东方化”,而是超越单一文化的“综合体”,民族文化的联姻让艺术形态具有 多样的符号又具有共通的意义。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便是和而不同。
介绍
一、名词解释 1.朱光潜 2.共鸣
Hale Waihona Puke 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4.艺术体验 5.美育 6.境界 7.灵感 二、简答题 1.艺术接受
2.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三、论述题 1.当代艺术家如何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简介
711艺术概论简介
711艺术概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学位硕士考试的专业课科目一。711艺术概论的考察重 点在美术史的代表人物,作品,艺术理论等内容上,艺术学知识上的考点需要结合美术理 论进行作答。18年改革后,增加戏剧、戏曲的考点,才思小编建议同学在复习的时候也需 要关注一下。
考试范围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 这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察的重点,基本上611艺术概论的所有考题都是从这本书里面出 的,反复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这本书更偏向于古典美术方面,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艺术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吉象 在读王宏建老师的书之前,建议先读这本书。这本书相对王宏建老师的艺术概论要好入门。 注重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艺术,不足之处是成书较早,论据比较老一些。 《中国文化读本(第2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叶郎 朱良志著 这本是今年新推荐的参考书,相信考生都知道711艺术概论考的是艺术概论加中外美术史, 但这本参考书里面的很多有关非遗、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可以当做艺术概论的答题论据。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央美院 经典的教材,美术史必备书籍,重要性不需要多啰嗦。 《外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察较多的是中国的文化,外美史常考是名词解释跟简答,论述较少,复 习的重点因放在代表人物、艺术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