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卷(一).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C.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康熙雅克萨痛击俄军的神威
如图中的动物是某次远航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朝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引发了朝
野轰动。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此后又有多国来华进贡此兽,“麒麟外交” 一 时成为美谈。这表明该“远航”()
A.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交往
B. 把世界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C. 推动了亚欧的经济文化交流
D. 改变了明朝天朝上国的观念
11.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
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5.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制度的创立 B.行省制度的推行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
丞相制度的废除
6. 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一一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 构④把大
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7.
明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的是()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种植
B. 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8. “取材于地而取法于天,富国之本在于农桑,帝国试图以官方的贡舶贸易来垄断或者杜绝海上贸 易”。文中
官方贡舶贸易指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市舶司的设立 C.郑和下西
洋
D.闭关锁国
9. 明朝马欢在《纪行诗》中写道:“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 无极
........ 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恩慕义搪忠诚 ........ 高山巨浪 罕曾观,异宝奇珍今始见 ..... 舟行巨浪若游龙,回首遐荒隔烟雾。归到京华觐紫宸,龙墀献纳皆奇 珍 ...... ”诗中描绘的是()
B.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
A.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在“苑囿”里赏花、喝茶、品茶
④去“夜市”吃夜宵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 的根本
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专制统治D,统一国家思想
18.明朝从1368年建立,至IJ 1644年灭亡,经历276年。其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清军入山海关
19.见如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20.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顺序为他重新排列一下()
①崇祯自缢②李自成建立大顺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④皇太极改国号
A.③①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
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材料二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材料三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阅读材料一,为改变士第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分)
(2)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2分)
(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4分)
12. 历史地图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判断对下面两幅地图相关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4.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
颁赏,厚往薄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
16. 明朝时,我国传统科技成果显著,小刚同学学习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等内容
后,概括出的主要特点是()
A.注重科技研究与创新
B.总结传统科技成果
C.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D .宣传西方先进科技
17.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 了城门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 活过一场。”这一歌谣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 回答
C.都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和经济交流 13.
郑
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
A. D.
两次远行都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A.郑和船队传播了和平友谊 C. 郑和一行加强了中外交往
15.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文学一一吴承恩一一《三国演义》 C.科技一一徐光启一一《天工开物》
B. 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D.
明朝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
B.医学一一李时珍一一《本草纲目》 D.农学一一宋应星一一《农政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