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三年大专护理
授课系(部):护理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是三年大专护理课程体系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连接医学基础课程与专科护理课程的“桥梁课”,在专业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以及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和职称晋升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为核心,使护生树立整体的护理观念,掌握护理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护理目标,为用人单位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任务,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充分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
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基本护理条件、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给药护理、生命支持护理”五大模块。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基础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照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
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1.课程教学设计
四、课程实施
1.教师基本要求
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护理教育,身心健康。
(2)专任教师需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及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有护士或助教及以上职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需五年内不少于六个月的临床实践。
(3)兼职教师需是临床护理专家,具有5年及以上的临床工作经历;具有中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兼职教师需定期参加学院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理论的
学习。
同时紧密依托行业,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积极聘请医院专家、技能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教学,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优化团队的“双师”结构。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护理中心实训室需具备无菌隔离实训室多间,综合
实训室(模拟病房)多间,高级护理教学实训室以及多媒体示教室数间,并需配备有适合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模型、仿真教学软件和高端仪器设备,可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够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以自贡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依托,充分利用学院“一校两附院”的特点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还需能接受课程专任教师定期参加社区临床实践学习。
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
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过程考评、技能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针对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采用医院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护理学基础》课程为考试课。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试、
技能考试、期末考试四部分。
平时成绩满分为IOO分,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考核、参与度考核、项目考核三部分组成。
期中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10%,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考核;技能考试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40%,包括平时课堂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考和期末随机抽考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满分为100分,占总评成绩的30双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选择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
需要(课程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根据“贴近教学、
贴近岗位”原则,贯彻了“三基”原则。
选用南京出版社出版邹金梅老师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紧贴临床,突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编写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内容新颖性,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评分标准》、《护理学基础习题集》、《护理学基础案例集》等辅助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参考《护土执业资格考试护考急救包》、《基础护理学(第五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参考资料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教案、案例、任务,制作课件,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生活化、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
积极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学院知识服务平台、蓝墨云班课程、雨课堂、专业电子教学图书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课程教材资
源库。
此课程属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