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1 湘教版必修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设计:2.1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及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激发自己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预习案城市: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中心。
2.与乡村区别:人口和产业活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
3.类型:从城市职能来看可分为城市、城市、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
一、城市区位分析区位的概念: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城市区位的概念:是指城市与外部的、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关系。
它一般包括地理区位、地理区位和地理区位。
(一)自然地理区位1.概念: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特点:它对城市的影响是的。
2.主要影响因素(1)气候: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地带(2)地形:地形平坦处,城市密集。
如:、滨海地区、、低海拔的等城市较多。
(3)河流:在汇合处,在大河的处,在优良的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水源:在平原、荒漠地区的,有利于形成城市。
探究案主题1:城市区位分析探究点一.结合下列问题,探究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1.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影响这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于高原、山区?影响这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3.世界最早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为什么?影响这些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4.结合教材P27“海口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海口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
知识总结:城市的自然地理地理区位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
三、当堂检测1.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原因是()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③沿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④纬度偏低,气候温暖,便于人类繁衍生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高一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编写人: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 小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重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会分析影响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主学习】 一、城市概述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从事① 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② 、文化中心2.特点:与乡村相比⎩⎪⎨⎪⎧人口和产业活动③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④ 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 ___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 ____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所构成的_ __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 、 、 、 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
4.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 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 、 、 、 、 、 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 ,商品农业基地等。
化而形成城市。
政治文化地理因素国家的、等有一定的性特定的行政单元空间(例:深圳)5.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________________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3)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结合我国现代化城市—北上广深及柳州、来宾城市图及教材P.26相关内容,说出城市的概念及特点2. 阅读教材P.26阅读部分知识,简要区分城市、镇以及乡的区别,并从城市职能角度说出城市类型。
高中地理《2.1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湘教版-湘教版高一全册地理教案
《2.1 城市空间结构》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城市个体的功能分区和内部空间结构,从而为后面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的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与研究,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城市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并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学情分析学生的学情是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他们所熟悉的只有县城。
对县城也只有感性认识,但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城市。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二、教法学法1、教法选择: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案导学法。
2、学法指导:调查研究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是把城市看做一个点,从宏观的角度上去了解了城市的区位因素,本节课将走入城市的内部,从微观的角度来剖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播放焦作宣传片视频,通过观看录像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都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学生兴趣。
板书: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合作学习,探究新课】(展示焦作规划图)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板书)活动1:读图思考,提出问题。
(展示焦作规划图)1、找一找:焦作规划图中不同颜色分别代表哪种土地利用类型?2、说一说:相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会形成什么现象?3、想一想:功能区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通过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联系乡土地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以及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一地理《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湘教版必修2)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地理《2.1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1)湘教版必修2第1课时新课推进:结合世界地形图和政区图,世界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山区质疑讨论、学生探究多媒体展示:读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我国地形分布有何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多媒体展示: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我国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东多西少,多分布在第一阶梯上)教师分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多媒体展示:读《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图》。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描绘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讨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联系。
教师分析: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种气候类型区?(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和世界主要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何关系?(世界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
2.1 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编号2.1 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分析城市区位:1、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气候、河流、地形、海洋、绿洲2、经济地理区位因素——交通(铁路、公路、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工业基础、农业基础、自然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科技、旅游、人口分布等。
3、政治文化区位因素——国家的政策(如深圳)、宗教影响(如耶路撒冷)、迁都(如巴西利亚)、军事等。
注意:在分析某城市的区位条件时,要讲清楚具体的内涵,如该地气候适宜,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交通便利等。
三、基础知识构建————抓牢主干,知识网络化。
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区位是指。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4.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 、 、 、 、 、 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 ,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的改善和 的变化而变化。
5.政治文化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城市的区位。
地位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宗教圣地:如 。
6.城市土地利用分类:商业用地、 、政府用地、 、交通和农业用地等。
四、重点难点突破————深入探究,过程案例化。
探究一:1、读“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
广州南海南海诸岛台北高雄香港100万以上人口城市400mm年降水量线第三阶梯第二阶梯第一阶梯乌鲁木齐包头兰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西安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抚顺鞍山北京唐山大连天津淄博太原石家庄青岛济南徐州郑州武汉上海杭州长沙南昌福州广州南京(1)上述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形的哪一级阶梯上?试分析原因。
(2)就气候条件而言,世界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青藏高原没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自然原因有哪些?2、读武汉市位置图(图见P27页图2-3),分析说明武汉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 2.1 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2.1 城市空间结构【自主学习】一.城市的含义和特征二.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自然地理区位(主要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有、、等):气候: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气温条件适中。
地形: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
热带地区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地带分布。
河流:在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水源: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2.城市经济地理区位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__ _______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________________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_____________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_____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_________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合作探究】1.右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目标检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关系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区与图示中体现的情形最为吻合的是 ( ) A. B. C. D.西欧平原2.影响图示中城市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交通D.矿产下图中标出的A 、B 、C 为三个城市,据此回答3-5题:黄河洛河A B C 煤田铁矿北海油管石油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3.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 )A .A 城市B .B 城市C .C 城市D .B 城市和C 城市4.城市B 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 . 便利的水运条件B .雄厚的农业基础C .丰富的煤铁资源D .悠久的历史5.城市C 重要的工业部门是:( )①船舶制造②航天工业③食品工业④棉纺织工业⑤石油工业⑥钢铁工业A .①④⑤B .②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2.1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二、考点总结:预习检测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
据此并读图回答3~4题。
3.武汉城市圈内城市的等级层次组合正确的是()A.3级B.2级C.4级D.1级4.若干年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大都市,其城市形态可能是()A.组团式B.条带状C.放射状D.集中式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左图)以及“甲城市某区域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右图),回答5~6题。
5.左上图中所示地区()A.城市共有三个等级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6.右上图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A.a以内的区域B.ab间的区域C.bc间的区域D.c以外的区域留言板:课堂探究探究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1湘教版必修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及城市区位的概念。
2、掌握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3、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
重点:城市的形成及空间布局原因分析难点:城市的区位选择预习学案: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___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区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4 .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地形方面考虑:_________ 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大多分布在________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 。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着分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自然地理因素的气候方面考虑:世界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中,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而荒漠干旱地区,由于过分;高纬度寒冷地区,由于过分______________ ;热带雨林地区,由于过分 _______________ ;这些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6.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 、_________ 、防卫功能的区位选择;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河流的入海口处,如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如英国的伦敦;__________________ ,如江西省赣州市。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堂导学案设计:2.1.2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1 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主要功能区,了解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2.掌握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区位特点,掌握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3.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难点】1.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2.中心地理论不同城市规模的服务范围。
导学流程:【了解感知】一、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1)类型:______区、__________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___________、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2.中心商务区(简称:_________)(1)特点:整个城市的商业__________________,商业、服务、金融、交通、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________为主,交通运输___________。
(2)影响: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_____________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影响。
模式特点形成因素图示________模式自核心向外扩展地租因素_______ 模式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 模式出现不同的新的核心点,且以同样的强度发展起来_______因素,交通的发展4.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指导思想:皇权为中心;反映:严格的等级制度二、中心地理论1.研究领域:城市空间组织和____________。
2.探讨内容: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______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______关系加以概括。
3.有关的基本概念(1)中心地:指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________的地方。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__________的作用范围。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学案设计
2.1城市空间构造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城市功能区的观点和种类;2.理解理解历史、经济、社会等要素对功能区形成的影响;3.理解地区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功能区成因:因为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和不一样,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定要发生______,致使在空间上高度_______,形成了各种城市功能区。
构成:常有功能区有:①、②、③其余功能区:cBD、行政区、文化区、景色区等:⑴住所区:是城市________的功能区,城市中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初级住所区的分化,并______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______城。
⑵工业区:工业公司在城市地区中集聚可获取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一般散布在城市地外头,并沿________散布。
⑶商业区:由_____和各样_______构成,其形状大多呈______状或_____状,多散布在交通便利的_______和________双侧。
特点:功能区之间并无______,一个功能区常常以_____为主,也可能兼有_____________。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__________要素:是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_______。
如北京市中心是______区。
初期的土地利用对往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往日的土地利用,到此刻也可能完整改变_________要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主要要素,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度和___________的远近。
如cBD常常位于市中心。
__________要素:包含、、、种族要素等。
主要影响的分化要素:政府采纳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_______________,干涉城市的发展,能够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三、地区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建筑景观表现:美国城市中心多______,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之外。
原由:城市发展历史不一样,美国城市发展历史___,欧洲城市发展________,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2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所谓“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2.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学习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教学重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教学步骤】一、城市功能区的处理1、读课本中北京城市图片,让同学们找出有哪些功能区?2、展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3、观察图中有“混合土地利用带”,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举例(可由同学们主动回答,联系家乡实际):石岛的商业区在哪里?工业园区在哪里?文化区在哪里?文化区之间还有住宅区!4、引申:石岛商业区的一般特点:人?车?(人多,车多)工业园区在东北方的分布合理不合理?(初步引导学生考虑交通、风向、地价等因素,为下一单元工业打基础。
)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的处理1、观察“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找到商业区,查看其位置在城市的哪个位置?(基本位于市中心)结合石岛商业区的特点:人多,车多,实际上就是:市场广阔和交通便利。
遵循中心地理论中的: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的原则。
(联系前知)2、读教材图2-3-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回答下列问题,完成表格。
(1)图中三条直线形状特点有何不同?它们反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2)城市中各功能区的最佳区位和区位选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总结:城市各部位地租是不同的,往往付租能力决定了该地区土地的利用方式,而大多数城市的内部结构与上面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学案湘教版
《城市空间结构》第一时学案湘教版教学重点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4.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2.中心地理论.教具准备、投影仪、补充图片。
知识与技能.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学科~网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使学生学会分析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依据和研究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
教学过程第1时导入新展示:“不同聚落的景观图”师请学生观察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并回答城市与乡村有何区别。
生(回答)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与乡学%科网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师(承转)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
板书:一、城市区位分析推进新师什么是城市区位?生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构成的空间关系。
师(激励性评价)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城市区位的选择既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因此,城市区位既有自然地理区位,也有经济地理区位。
什么是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呢?生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及城市区位的概念。
2、掌握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3、学会城市区位选择的方法。
重点:城市的形成及空间布局原因分析
难点:城市的区位选择
预习学案:
1.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区位是指。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
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4.从自然地理区位因素的地形方面考虑: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如:。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着
分布,如:。
5.从自然地理因素的气候方面考虑:世界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中,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
而荒漠干旱地区,由于过分
;高纬度寒冷地区,由于过分;热带雨林地区,由于过分;这些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
6.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防卫功能的区位选择;两条河流的汇合处,如等;河流的入海口处,如;,如英国的伦敦;,如江西省赣州市。
7.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的改善和的变化而变化。
8.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
如煤炭工业城市有:;钢铁工业城市有:;石油工业城市有:。
交通也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分布:邻近或者,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于形成。
如株洲、石家庄的形成与运输有关;扬州、济宁的是古运河的开辟而形成的。
另外,还有港口城市、边境城市。
9.政治文化地理因素也会影响城市的区位。
地位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宗教圣地:如。
10.城市空间布局特点:(1)。
(2)。
(3)。
(4)等。
11:城市区位的选择简单来说:(1)避开;(2)码头应建在河流岸处;(3)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土。
注意防水和加固(4)最有利。
地形平缓、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
(4)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或上游。
(5)最好有良好的植被,大面积水面区域的生态良好区。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沿海设城B.沿湖设城C.沿河设城D.沿铁路设城
2.由于金矿的开采而兴起的城市约翰内斯堡位于
()
A.美国B.英国C.埃及D.南非
3.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的是
()
A.石家庄B.郑州C.邯郸D.宝鸡
4.日本筑波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海运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B.新建铁路交通枢纽的需要
C.发展风景名胜旅游的需要D.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需要
5.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呈
()
A.圆形B.不规则的多边形C.带状D.不规则的圆形
6.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抚顺、开滦等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开采石油B.开发煤矿C.开发铁矿D.开采金矿
7.在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
()
A.铁路枢纽上B.高速公路沿线
C.河流、大道汇合处D.沿海地区
8.下列城市中,因石油而兴起的是
()
A.英国阿伯丁B.美国华盛顿C.中国鞍山D.日本筑波
9.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C.噪声污染D.失业人数多
10.城市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面积小B.平房多,高楼少
C.城市人口急剧膨胀D.贫民窟多
11.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是
①麦加②石家庄③拉萨④梵蒂冈⑤巴西利亚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
12.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第一级阶梯上B.第二级阶梯上C.第三级阶梯上D.第四级阶梯上
13.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位于 ( )
A .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平原
B .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
C .美国的中部平原
D .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 14.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 ) A .亚马孙平原 B .巴西高原 C .安第斯山脉 D .刚果盆地 15.乡村聚落的特点是 ( )
A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 .是从城市发展而成的
C .规模较大
D .以农业人口为主 16、下列有关城市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地理位置 B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的海陆位置
C 、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相对较稳定
D
、我国深圳、珠海等城市是在其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右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育
为城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 读右图,回答:
(1)图中A 、B 、C 、D 、四个聚落中,最 有可能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2)沿河设城,是我国 地区城市 分布的一般规律。
河流的 和 功能 往往成为城市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3)从水路运输的角度看,赣州、武汉、 广州的有利条件分别是: 、 、 。
1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
(2分)
铁
路 河
流
湖泊
①
② ③
④
(2)丙城市位于_____ _____的汇合处,是因为有大量的______ ____。
(3)丁城市位于______ _ __,因此既是______ ____港,又是__________港。
(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_____ _ _ ___条件。
19.下列四组城市中,从城市选址的角度看,在下列①—④选项中,A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B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
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在下列⑤-⑨选项中,符合C
A组株洲石家庄宝鸡
B组上海伦敦纽约
C组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D组曼彻斯特约翰内斯堡攀枝花
①位于高地或高原②位于海岸或河口、运河沿岸
③位于铁路枢纽上④位于沙漠中的绿洲
⑤以军港和兵营发展起来的城市⑥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⑦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⑧由于开发矿产而兴起的矿业城市
⑨大学、研究机构集中的城市
2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A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点
(3)近年来在每年的夏季,E城所在地区电力供应特别紧张(进入了用电高峰期),试分析其自然和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