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称谓中的“老/小”+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称谓中的“老/小”+姓
○陈芝芳
(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湖北 荆州 434025)
[摘 要] 汉语中“老/小”+姓的称呼方式十分普遍。

本文以小说及现实生活中的语料为基础,从权势与等同关系来分析称呼中的“老/小”+姓。

实例证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老/小”+姓这种称呼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权势; 等同关系; “老/小”+姓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017-02
称谓语(address forms)是说话的人用来称呼与其对话者的用语。

[1]1-2称谓是言语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称谓往往就不好开口说话,所以可以说称谓是开口交际的第一关。

在各种交际策略中,称谓是基本的策略。

[2]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广泛存在的称谓语选择,为了表示社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尊卑长幼、远近亲疏概念,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遵从特定的社会规约,选用合适的称谓语,以此来达到确定彼此社会地位和表示不同人际关系的目的。

社会语言学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后,社交称谓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3]125Brown和Gilman 从权势和等同两个方面研究了“vous”和“tu”的语用特征[4], Hudson则更进一步地研究了称谓中的权势和等同。

[5]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者积极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开始重视对社交称谓的研究。

有人从文化角度探求称谓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如李树新的《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考察了现代汉语称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6]有人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交称谓作义素分析,如陈月明的《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7]还有人将称谓语编成词典,如王学元的《汉语称谓词典》。

[8]“老/小”+姓是我国非常普遍的一种称谓方式,但关于“老/小”+姓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从权势与等同两个方面来探讨日常称谓中“老/小”+姓的问题。

一、关于“权势”和“等同”
“权势”和“等同”这两个术语是由Brown和Gilman在关于第二人称代词T(单数)和V(复数,但可用于单数)的研究中提出的,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

在欧洲语言中,第二人称单数有两个称呼代词,它们起源于拉丁文的tu(T)和vos(V)。

T-V开始时具有“权势”语义,即用T还是用V取决于双方的地位、体力、年龄、财富、出身、性别、职业上的高低不同。

所谓权势指的是:“如果一个人能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他对后者就具有权势。

权势指的是至少两个人的关系,因为两个人不能在其行动范围内同时对对方拥有权势。

”[9]51-80陈松岑这样给权势关系定义:“权势关系是指交谈一方比对方处于更优越的地位,从而具有较大的权势。

形成这种地位与权势的差别,可以是辈分的高低,年龄的长幼,财富的多少,学识的深浅,体力的强弱等等。

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雇主和仆佣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都是权势关系。

”[10]6
T-V的权势语义一直延伸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然而,时代风尚的转变使权势语义难以满足人们通过言语交际加强社会联系的愿望,人际关系的内涵开始由权势相对向平等相待转移,T-V的权势语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它开始表示双方的关系是亲昵(T),还是礼貌(V)。

也就是说,T成为亲近标志,V成为礼节标志,T-V就具有“等同关系”的语义。

二、称谓中的“老”和“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更是讲究。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言:贵者谓之公,贤者谓之君,其下尔汝之。

可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老”和“小”更是不能混淆。

以“老”作前缀的词在汉语词典里数不胜数,如老师,老农,老兄,老板,老粗等,可见“老”有着丰富的、附加的色彩意义。

首先,顾名思义,老,年岁大也,如老人,老太太,老农。

老人经验丰富,是一家之长,在中国向来是备受尊敬的,“老”字又有可尊可敬的感情色彩。

传统的中国人将“天、地、君、亲、师”排在所尊敬之事物的前五位。

“天”居首位,尊为“老天”,恐尊之不足,“天”后再加“爷”,便成了至尊的“老天爷”。

“亲”指双亲即父母,所以父被尊为“老子”,母被尊为“老娘”。

古人尊师,师位仅次于亲,且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故师被尊称为“老师”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所以五尊之中,唯独“地”前前未能冠上个“老”字构成“老地”之说。

能以“老”相尊的,往往是高高在上的。

所以,有钱有势者或
语文学刊 2014年第7期
[作者简介]陈芝芳,女,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

位高职显者常能以“老”相尊",如“老爷”。

“老总”原是旧社会普通老百姓对那些耀武扬威、颐指气使的军人的尊称,后来又常和姓连用,用以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如“朱老总”、“陈老总”。

“老”还有时间长、交情深的意思,如“老友”、“老兄”。

当然,“老”有时也意味着衰退,意味着封闭、保守、落伍,意味着无能,“不中用了”,所以有“衰老”、“老朽”之说。

“老”的意思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根据《说文解字》,小,物之微也。

小一般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同“大”相对。

如“小丫”“小女”中的小就是指年龄小的;“小”还可以表示自谦之意,如“小臣”;“小”+姓则一般用于爱称,宋代苏轼的《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中就有这么一句:“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搜罗。

”现在多用于对年轻人的亲昵的称呼。

三、“权势”和“等同”在称谓“老/小”+姓中的体现
(一)称谓“老/小”+姓中的权势
1.“老”+姓中的权势体现。

社交称谓中“老”+姓的现象十分普遍,但这里“老”的用法还是有点讲究的。

我们先看看权势在“老”+姓中的体现:
李肇正的《无言的结局》一书里有这么个场景:省市领导、工业局长及下属企业的厂长们召开总结大会,厂长马某所在的厂效益好,受到领导表扬,因此马某提出请客。

[11]在市里高级的饭店里,省市的领导和局长是明星,紧紧地被众厂长们包围着。

老高—一个亏损一千多万的机床厂的厂长,作为反面例子的代表刚在总结大会上发了言,现在没占上好位子,离领导较远,说不上话,只好使劲吃。

恰好,省领导的一个秘书和他邻坐,但老高不认识他。

秘书见没人说话,挺寂寞,就扯着老高的袖口说:“老高,你的话不合适宜,做基层领导,也要讲政策。

”老高不乐意了,目瞅瞅他,三十郎当,就说:“小老弟,都是饭桌上的人,别扯远了……”
虽说是亏损企业的代表,但好歹也是一厂之长,在厂里工作也有四十年了,工人们见到他都是厂长前厂长后的,省市领导和局长称他老高,可一个三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凭什么也称他老高。

权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就两个人来说,权势低的对权势高的一般以姓+职位相称以示尊敬,而权势高的一方对下属的称呼选择就多些了,可以直呼其名“高××”,或省去姓直接叫“××”也可以以“老/小”+姓相称。

领导们都叫他老高,一是因为他年近六十,快退休了,可以冠一“老”字,第二,这也是领导对下级亲昵的表现,可以拉近跟下属的关系。

在老高看来,这至少证明了他跟领导们关系熟,领导们把他当作“自家人”。

但旁边这个毛头小子就不一样了,一不是领导,顶多跟老高平齐是一厂长罢了(当然,老高开始是这么想的),更何况年纪那么轻,他们素不相识,这声“老高”叫的确让人不舒服。

但是,如果老高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毛头小子就是省领导的秘书,那他的那声“小老弟”肯定也就不会说出来了。

可见,两个人中职位高的人可以以“老”+姓称呼职位低的人,哪怕被称呼者年龄要大很多,但职位低的却不称呼年长的领导“老×”。

文中唐浩,原来是该机床厂的副厂长,后任该厂下属炼油厂的厂长,当他跟炼油厂的销售老彭打招呼谈话时总是称他“老彭”以拉近两者的距离,老彭则叫他“唐厂长”以示尊敬。

唐浩大概三十来岁,老彭原来是机床厂的老员工,论年龄,老彭要年长得多,但是论职位就不如唐浩了。

在职位和年龄相冲突时,年龄一般让位于职位。

2.“小”+姓中的权势体现。

“小”+姓现多用于对年轻人亲昵的称呼,如单位新来了位年轻同事,大家都管他叫小李;儿子带女朋友回家,父母则称她小张等。

对单位里的人来说,年轻的新同事是晚辈,是“小兵”。

就权势而言,新同事的权势要低,权势高的称呼权势低的“小×”正是一种轻昵的表示,不仅没有侮辱对方,反而将对方看作自己人,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又如:一次笔者负责研究生答辩的秘书工作,第一场快结束时答辩委员会负责人说到:“下面由答辩秘书宣读答辩委员会的决定。

”到了第二场时,则以全名相称,而轮到要宣读第三位同学的答辩成绩时,他则开始叫我小陈。

称谓的变化反映了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关系亲疏的变化,这位负责人逐渐地视我为他们中的一员,同时也反映了对我的工作的认可,当然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

权势低的则不适合以“小×”称呼权势高者。

如果单位里新来的年轻人不是一般的小同事,而是他们的上司,哪怕是年龄最长的也不会亲昵地叫他“小×”了。

(二)称谓“老/小”+姓中的等同
两个人职位相当年龄相当关系也比较熟悉时常常会以“老×”相称,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干嘛去呢,老王?看你匆匆忙忙的。

”“嘿,老张啊,过来坐坐。

”“老钱,这星期有空没?一起去钓鱼啊﹗”这两人可能是单位同事,可能是街坊邻居,也可能同是某社团的成员,总之关系挺熟。

“小”+姓也可用于等同关系之间,如同学朋友偶尔一声“小陈”也会让人心里觉得温暖。

一般来说“老”+姓当然是对那些年龄较大的称呼,而“小”+姓则正好相反,但是,老和小之间的界限也并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有错位的现象。

胡壮麟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也谈到老、小之间的相对性。

他举了个例子说他单位的一位同志称他“老胡”,可后来新又来了位处长也姓胡,他便称新来的处长“老胡”,改称胡教授为“小胡”了。

又如某人年纪未及“不惑”,工作调到一新单位,同事皆称其“老徐”;而单位一同姓工友虽年过半百,十几年来一直被人称位“小徐”,外人乍一听无不莫名其妙。

女性都爱美,现在很多女性都比较忌讳别人说她老,即使年过半百也不愿别人称她“老×”。

但在校园里,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之间自豪地以“老+姓”方式相称的却很多;生活中,30来岁的夫妻以“老丁”、“老刘”相称的也不少见……“老+姓”式已不仅仅局限于“年老”或“年纪大”的人群,也可用于年青人,“老+姓”中的“老”已是前缀无疑。

[12]
“老/小”+姓这种称谓在实际使用中,除了受“权势”和“等同关系”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一是社交语境。

社交语境制约着社交称谓的使用,因为语境变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关系也就变化了,自然也就应该使用不同的称呼。

比如在严肃的场合,“老×”或“小×”就显得不够郑重,一般还是称全名或以职衔相称。

(下转第28页)
说文解字 陈芝芳/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称谓中的“老/小”+姓
儿化时被ər 代替。

所以这一组韵母的主要元音就都变成相同的儿化音ər。

这类儿化韵,按四呼可分为四个小类,分别举例如下:
(1)ər 类,包括原韵母为ɿ ʅ ei ən 的儿化韵,如:事儿ʂər (←ʂʅ312)字儿tsər 312(←tsɿ312)老辈儿pər 312(←pei 312)下神儿ʂər 52(←ʂən 52)
(2)iər 类,包括原韵母为i 和iən 的儿化韵,如:小鸡儿ʨiər 24(←ʨi 24)(几)斤儿ʨiər 24(←ʨiən 24)(3)uər 类,包括ʮ 
uei uən 的儿化韵,如:
(小)树儿ʂuər 312(←ʂʮ312)
(耳)坠儿 uər 312(← uei 312)
(斜)纹儿uər 52(←uən 52)
(4)yər 类,包括原韵母为y 和yn 的儿化韵,如:(唱)曲儿ʨhyər 24(←ʨhy 24)(一)群儿ʨhyər 52(←ʨhyn 52)
∗但清丰话中有两个例外,(小)驴儿luər 52(←ly 52),仙女儿有nyər 44和nuər 44(←ny 44)两读,从这里可以看出y 是由i 和u 转变过来的。

3.Ɣr 类,即以Ɣr 为主要元音的儿化韵。

清丰话中这一类
儿化韵比普通话的数量要多得多,包括来自a o Ɣ 
ɛ 
aᵑ əᵑ ia iaᵑ iᵑ iɛ uɛ uo ua uaᵑ uəᵑ uᵑ yɛ yo yᵑ等韵母的儿化韵,它按四呼又可分为四类,分
别举例如下:(1)Ɣr 类,包括原韵母是a o Ɣ aᵑ əᵑ的儿化韵,如:
(一)把儿pƔr 44(←pa 44) (老)婆儿phƔr 52(←pho 52)歌儿kƔr 24
(←kƔ24
) (鞋)帮儿pƔr 24
(←paᵑ24
)风儿fƔr 24
(←fəᵑ24
)
(2)iƔr 类,包括原韵母为ia iɛ iaᵑ iəᵑ的儿化韵,如:
(发)芽儿iƔr 52(←ia 52) (爷儿)爷儿iƔr 52(←iɛ52)
(小)样儿iƔr 312(←iaᵑ312) 影儿iƔr 44(←iəᵑ44)(3)uƔr 类,包括原韵母为uɛ uo ua uaᵑ uəᵑ 
uᵑ的儿化韵,如:
(有一)说儿ʂuƔr 24(←ʂuɛ
24
) 桌儿 uƔr 24(← uo 24)(牙)刷儿ʂuƔr 24(←ʂua 24) 筐儿khuƔr 24(←khuaᵑ24)瓮儿uƔr 312(←uəᵑ
312
) 
虫儿 huƔr 52(← huᵑ
52
)
(4)yƔr 类,包括原韵母为yɛ yo yᵑ的儿化韵,如:(小)靴儿ɕyƔr 24(←ɕyɛ24) (小)脚儿ʨyƔr 24(←ʨyo 24)
(条)绒儿(yƔr 52←yᵑ52)
4.ur 类,即以[ur]结尾元音的儿化韵,这类儿化韵来自u 韵母或以u 为韵尾的韵母u au iau ou iou,按照四呼又可分为三类,分别举例如下:(1)开口呼的儿化韵aur 和our,它们分别包括原韵母为au 和ou 的儿化韵,如:
(小)袄儿aur 44(←au 44) 起头儿thour 52(←thou 52)
(2)齐齿呼的儿化韵iaur 和iour,它们分别包括原韵母为iau 和iou 的儿化韵,如:
(裤)腰儿iaur 24(←iau 24)(糖)球儿ʨhiour 52(←ʨhiou 52)(3)合口呼的儿化韵ur,它包括原韵母为u 的儿化韵,如:
(小)屋儿ur 24(←u 24) 
一户儿xur 312(←xu 312)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理嘉.音系学基础[M].语文出版社,1991.
[3]瞿蔼堂,劲松.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4]张振华.河南清丰话音系[J].现代语文,2012(7).
(上接第18页)
其二,人们的交际动机也可以影响人们对称谓的选择。

其三,要注意交际双方特定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所以一定要根据交际双方特定的关系使用这种称谓。

当然在“老/小”+姓这种称谓中“权势”和“同聚关系”因素始终在起着主要支配作用,因而在称呼的选择时应该将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Ralph Fasold.2000.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
[3]陈原.社会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00.
[4]Brown R.W.&A.Gilman.1960.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in Style in Language [M].Cambridge MA:MIT Press.
[5]Hudson R.A.1980.Sociolinguis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李树新.汉语传统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大
学学报(哲社版),1990(3).[7]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1992(2).
[8]王学元.汉语称谓词典[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9]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出版社,1983.[10]陈松岑.礼貌语言[M].商务印书馆,1989.[11]李肇正.无言的结局[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12]周元琳.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J].安徽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说文解字 张振华/河南清丰话儿化韵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