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法的概念
一、什么叫工法
现行《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中明确提出: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过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动企业将技术领先、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工法纳入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技术和地方标准。

二、工法的特点
1、功法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它来源于工程实践,是从工程实践中总结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先进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并最终将其运用到新的工程实践中去,为工程建设服务。

2、工法的核心是工艺。

在施工中用同样的材料、设备和管理,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会得到不同效果。

如用“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工法”(又称SEC法)拌制混凝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混合物,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满足原有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节约水泥用量。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各种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混凝土强度,但以其中裹砂石法和净浆裹石法的强度增强效果最显著,可见工法的核心是工艺。

3、工法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

建筑工法是将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方法形成文件,作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具有实用。

同时它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工法有大小之分,可以是针对建筑群或单位工程的大系统,也可以是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这样的小系统,但无论大小,都必须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系统工程原理方法同样适用于工法形成和管理。

4、工法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不能地认为工法就是单纯的施工技术或施工方法,卖际上土法是技术乌管理相结合,是用系统原理总结出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工法,没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是无法保证工法顺利的实施,或者实施以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编写工法、实施工法时,必须是技术与管理并重。

5、工法是施工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自已编制或引进的通用性技术文件。

但它不同于操作规程、工艺标准等企业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标准主要是操作者必须遵守的工艺程序、作业要点和质量标准,是施工员向作业班组作技术交底的内容;而工法是针对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综合配套的技术组织措施,是项目经理用作技术管理的内容。

三、工法的作用
从工法的定义可以看出,工法具有指导企业施工与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是反映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

建筑工法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有了空前的进步,建筑企业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经营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指导施工,如何在施工实践中逐步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努力使项目施工达到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标,已成为建筑企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在这样的形势下,在建筑企业内部实行工法管理,对提高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其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是因工法具有新颖性、适用性和可推广的特点,对内可作为组织施工和普及职工技术教育的工具性文件,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有利于企业内部施工技术的普及;有利于将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整个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水平。

二是在施工企业内部实行工法管理,有利于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发和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在企业内部形成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提高的良哇循环,使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在同行中保持领先水平。

三是工法作为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拥有工法数量越多,等级越高,企业的相应技术实力就越强,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易得到设计单位和业主的认可,并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四是企业工法体系形成后,可大大简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可以采用已有的工法成果,工法可作为
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模块,从而简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

实施工法管理也便于施工组织、管理,便于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

四、国家级工法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发展情况
1987年,原建设部在以推广鲁布革工程经验为主题的全国施工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实施项目法施工的概念。

同时,国家五部委发文要求全国建设工程学习鲁布革水电站建设中的先进管理、工法的经验。

由此揭开了我国施工企业建立和推行工法的序幕。

1989年11月27日,为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进行技术积累和技术跟踪,调动广大职工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施工技术管理新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下发了《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89]建施字第546号),决定在全国施工企业中逐步实行工法制度。

该办法首次在我国明确工法的定义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鹭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组织了国内大型建筑企业作为第一批工法编制试点单位,开始进行工法编制工作。

1990年,我国正式开始确立施工工法制度。

施工工法制度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修订技术标准、完善施工规范起到了促进作用.自《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以来,得到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工法的编写水平和推广应用有了明显进步,为进一步推动工法开发、编写与推广应用工作的发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五年多推行工法的实践经验,1996年3月22日原建设部将原《办法》修订成为《建筑施工企业
工法管理办法》(建建[1996]163号)。

此办法在工法定义上提出了工法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

2005年8月31日,为推进我国工程建设工法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积累,提升我国整体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加强对工法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文件。

再次明确定义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同时,明确规定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该办法并针对工程建设工法的开发、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等环节提出了明确工作要求。

自2005年以来,在建筑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加强工法管理和新技术的应用成为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大中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对工程建设工法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性很高,工法的开发应用在企业科技创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2006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一2020)》精神,加快我国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质[2006]174号)中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技术创新工作的11条意见。

《意见》明确了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加强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管理体制,加快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的转化进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提出了采取切实措施,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专有技术和工法。

同时提出了要建立以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业技术进步指标和评价体系,积极开展企业技术进步水平评价活动。

2007年3月13日,原建设部颁发了修订后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要求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具有一岌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准,并应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

由此可见,开发和获批国家级工法成为特级资质企业的必要条件,特级资质企业应成为行业内科技先进、管理水平
高的龙头企业。

同年10月23日,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型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进步评价表(试行)))(建质[2007]244号)出台,为开展大型建筑施工.悠承包企业技术进步水平自我评价和行业评价活动提供了统一、明确的标准。

201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市[2011]90号),规划在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要求中明确要建立完替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专利、专有技术、标准规范、工法的技术储备,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与创新。

规划同时在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要求中提出是茸励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工法、产品向工程建设标准、应用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