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必修五试题
安徽马鞍山市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组
考生留意: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迄今收讫精益求精筋疲力尽
B.枭雄袅娜始终不逾瑕不掩瑜
C.崛起倔强鱼目混珠锱珠必较
D.萧瑟笙萧宁缺毋滥烂熟于心
2.下面语段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两种南辕北辙的人生,有的成为伟人,有的成为罪人。
或许没有一个人在为官之初就想祸国殃民,他们几乎都是翻云覆雨,想做一番为国利民的大事业,然而,人生的种种利欲的诱惑,往往使这些人离经叛道。
这些反面角色给后人带来了警示。
在人生的分水岭上,何去何从,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A.南辕北辙 B.翻云覆雨 C.离经叛道 D.掉以轻心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十月九日,广东亚运会的圣火点燃仪式正式启动,为迎接这一感动人心的时刻,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是轰轰烈烈的。
B.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应大幅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假如物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就必定导致居民实际收入缩水。
C.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重申,中国对稀土的生产、贸易和开采实行有序管理的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章,“不会把稀土作为讨价还价的工具”。
D.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平抑房价,这些举措体现了中心政府坚决遏制部分大、中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
4.下列句子的挨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性格鲜亮而又颇具简单性
②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
③有时他很狭隘
④当刘备、关羽做他的下属时,他都曾以礼相待
⑤但他有时又具有宽容的气度
A. ③①②⑤④
B. ②①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 ④③①②⑤
二、(9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7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进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终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善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消灭得特别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规律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由于中国人聪慧,流毒无穷地聪慧。
贵国爱伦·坡主见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冲突,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惋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观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或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阻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行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精确。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示意。
我情愿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
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试举一个很一般的例子。
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选自《谈中国诗》)
5.对“中国诗是早熟的”的缘由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的诗人缺乏伏尔泰所说的“史诗头脑”,因此一上来就是纯粹的抒情诗。
B.《关雎》《离骚》等抒情名篇的消灭,使得中国诗一开头就达到最高的境界。
C.中国人短于规律学理论而长于辩证法,所以中国诗歌“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D.跳过客观写真而直接达到“印象派”的中国绘画,对中国诗产生了较大影响。
6.下面对选文中作者的观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句是()。
(3分)
A.作者认为:中国人流毒无穷的聪慧导致了中国诗缺失厚实的基础。
B.和西洋诗相比较中国诗篇幅特殊短小,押韵严格,有悠远的意味。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的语言极富示意性,这是西洋诗难以做到的。
D.西方很多国家的诗都曾利用过中世纪拉丁诗里“何处是”的公式。
7.以下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精确
...的一项是()。
(3分)
A. 爱伦.坡主见诗愈短愈好,但假如他懂中文就不会有这种观点了。
B. 中国诗歌没史诗就有了最完善的抒情诗,中国画也有类似的状况。
C. 作者把魏尔兰对中国诗特征的生疏形象地比方为“怀孕的静默”。
D. 作者从中西诗比较中发觉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中国诗善用疑问。
三、(2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13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给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知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选自《陈情表》)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去除,去掉
B. 臣具以表闻.闻:使……闻
C. 但以刘日薄.西山薄:淡薄,不浓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方,遥远
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以.供给无主去以.六月息者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C.且.臣少仕伪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中,李密上表陈述自己不能就职的缘由是祖母无人奉养。
B.面对地方官员反复催逼和祖母病情,李密坦陈自己进退两难的情状。
C.选文其次段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武帝答应自己的恳求。
D.李密向武帝委婉申明,自己不就职还有一个缘由是受到过分的提拔。
11.将下面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分)
(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6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际一望断人肠。
12.下列对诗歌中语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不说“为水乡”而说“水为乡”,这是送者对伴侣的劝慰语。
B. “日暮”一词既交代了诗人和伴侣离别时间,又渲染了凄凉氛围。
C. “何处泊”明问征帆停何处,暗含对伴侣羁旅生活的牵挂之情。
D. “天际一望”四字勾画出征帆渐行渐远,诗人仍伫立遥望的情态。
13.下列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前两句由眼前之景生发,虚实相生,景中饱含难舍难分的感情。
B. 诗中“渺茫”一词寓情于景,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怅然若失的心情。
C. 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猛烈对比,表现诗人对伴侣远行的担忧。
D.末句卒章显意,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苦痛,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1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每题1分,任意选填五题)(5分)
(1)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5),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6),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西伯利亚的暖和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安排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
对于沙皇而言,除了金银矿产和宝石,没有什么比木材更适用的东西了。
为此,冬宫还特地派了一个名叫托可可夫斯基的监工。
他是一名很严峻的监工,工人们假如完成不了定额任务,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工人们都格外恨他。
其次年2月的一天,由于第四班组的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成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看到这一幕,卡尔觉得心寒,既替那名伐木工人感到可怜,更为自己感到可悲,什么时候,这样的日子才是一个终点啊?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
有一次,卡尔抬圆木上火车。
不巧,一根圆木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
托可可夫斯基连忙火了,顺手拿了一个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昏死过去。
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由于没有医生,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3个月后才牵强能下地走路,腿仍旧有点瘸,每走一步,他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温存的小屋里传来的。
卡尔赶忙跑过去,发觉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苦痛地呻吟着,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
他的妻子和儿子抱着他大哭,托可可夫斯基观察卡尔进来后,吃力地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
卡尔刚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
……
安葬完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翻开那个日记本,读着读着,卡尔的内心一阵阵刺痛:假如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肯定死亡了,由于当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是患了肺炎后,马上让他搭装运木材的火车到城里医治;假如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肯定没了。
由于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观察了好几名士兵子弹已经推上枪膛预备枪杀卡尔;假如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伐木工人的性命肯定没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沙皇的残余势力要处决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一股小部队已经在开来的途中;假如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方法趁乱逃走,再不逃走,工人们面临的只有死亡……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
卡尔把战斗结束的消息告知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林场看管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
他知道,从他读完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当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担当起责任。
由于没有了工人,到来的士兵们也就很快撤离了。
后来,有一部分工人又回到了伐木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都选择了留下,并且是把他们各自的家人一起接来的。
他们在林场新建了很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
这一切,好像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今日的西伯利亚,还是那么的寒冷,但却有一个布满暖和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
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暖和的时刻!
(摘自《西江月》,有改动)
15.“工人们都格外恨他。
”工人们为什么恨他?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4分)
16.阅读文本,简要概括托可可夫斯基的形象。
(3分)
17.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
18.探究本文结尾段的妙处。
(4分)
五、(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40分)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损失惨重。
伴侣写信劝慰他,罗斯福回信说:“友爱的伴侣,感谢你的劝慰,我现在一切都好,也照旧幸福。
感谢上帝。
由于: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损害我的生命;其次,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依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留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二班级(必修五)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
2、D
3、D
4、C
二、(9分,每小题3分)5、B 6、C 7、A
三、(24分)
8、B 9、D 10、D.
11、(1)答案:我想接受任命为国家奔跑效力,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
(奔驰1分,日1分)(2)答案:原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宦达1分,矜1分)
12、B 13、A
14、(共5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增字,不得分)
(1)泉涓涓而始流(2)云无心以出岫(3)潦水尽而寒潭清
(4)秋水共长天一色(5)茕茕孑立(6)乌鸟私情
四、(15分)
15、答案:从内容上,由于他是一名很严峻的监工,经常毒打、残害伐木工人。
2分(犹如学梳理文本相关情节亦可得分)从结构上,这样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事实的真相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猛烈的震撼。
(犹如学答设置悬念亦可)(2分)
16、答案:①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表面严峻、粗暴,内心纯洁和善的人;②他机灵坚决,以“坏”来爱护需要爱护的人;③他忍辱负重,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很多条生命。
(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可得满分)17、答案:标题的含义有两层①西伯利亚是寒冷的代名词,但托可可夫斯基牺牲自己,暖和他人的人性光辉给人们带来了暖和;②伐木工人对托可可夫斯基的感恩,形成一个暖和的托可可夫斯基村,日记本成为族谱,人性的奇特暖和着一代又一代人。
(每点2分,意思对,表述通顺即可)
18、语言上,简练质朴,饱含深情,富有哲理;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
(每点2分,答到两点得满分)
五、(40分)
19、(40分)作文总分:40分
一等(40—36)二等(35—30)三等(29—25)四等(24—20)五等(20以下)
一等: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等: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能够辨认。
四等: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单薄,感情淡薄,结构混乱,字迹难辨。
五等:偏离题意,抄袭原文,感情虚假,结构混乱,字迹难辨。
注: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
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