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奥运会体育场的跑道第一次采用周长为 400m的跑道.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体 育场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万个坐席的体育场.1936 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的体育建筑首次 以大体育中心的格局出行在柏林郊区.近代体育场馆 的发展变化和奥运会建筑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美国洛杉矶奥 运会主会场
1936德国柏林奥运会主会场
近代Hale Waihona Puke Baidu国体育场馆的发展
开始于鸦片战争,在清朝洋务派开办的各种军事学堂 中引进了欧洲柔软体操,以及篮排球和田径运动,修建 了简易的篮排球场和田径场.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闭关 锁国,体育的发展也十分缓慢,1915年和1921年的两 届远东运动会都是借用虹口花园作为运动场地,比赛 场地和看台也是临时搭建.
进入20世纪,建筑上的实用主义开始支配着体育运动 建筑,1998年,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的 体育建筑是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这届奥运会在伦敦 的白城建造运动场,把主体运动场、赛车场、游泳池、 拳击场等体育设施集中建筑在一起,可以称为近代体 育中心的鼻祖.白城体育场对现代体育建筑的贡献实 在跑道周围第一次建造椭圆形的看台,第一次采用钢 骨架结构建造看台,第一次采用模型筑造工艺.
一、古代体育场
早在公元前2000-3000年间,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 岛和希腊等地区的宗教仪典中已经有了竞技运动,在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部古希腊古诗中,多次提到各种竞 技运动.近代考古发掘证明,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 林匹亚地方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古代希 腊人将锻炼身体和举行竞技运动使用的各种体育建筑
体育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组长: 组员:
综述
在建筑历史的长河中,体育建筑一直是世界上各 历史时期的建筑家们倾心和热衷的主题.从西腊雅典 的奥林匹斯神庙到罗马的圆形斗兽场,无不显示着人 类对力与美的追求.现代体育运动不仅只是人们闲暇 时的娱乐和锻炼,还展示着人们追求美好、健康、团 结、进取和不断超越极限的崇高愿望.体育馆建筑作 为体育建筑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以物质载体的 形象综合反映出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 同时也以一种意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 中.
中国古代体育场发展
早就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民间就已盛行蹴鞠.蹴就是 用足踢,鞠就是用皮革制造的球.距今2500年左右我国 就有了蹴鞠运动和相应的蹴鞠场地设施.汉代以蹴鞠 作为练兵的手段,形成了某种规范性用地.史记和汉书 都有在军营中修建蹴鞠场和进行蹴鞠比赛的记载.唐 宋元明各朝代都开展蹴鞠运动.
马球运动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时代. 唐代文学家韩愈描写马球比赛诗句筑场千步平如削证 明当时已有一定规范的专用马球运动场地.此外唐代 以后的宫殿或禁苑里多筑有球场,例如唐代长安宫城 内的球场亭,宋代大明殿、元代常武殿、明代东苑也 筑有球场,有的球场用植物油铺筑,使场地有风不扬,这 是对体育场地建设的一项重大贡献.
香港红磡体育馆
香港红磡体育馆英语:Hong Kong Coliseum,俗称 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是香港的综合室内多用途表演 场馆,位于九龙红磡湾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平台上, 于1983年4月27日开幕,外形上阔下窄像一颗钻石或 倒转的金字塔,全馆设有空气调节,内里设有12,500个 座位,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为2009年东亚运 动会赛场之一.香港红磡体育馆开放以来,已有上百位 明星来红馆举办演唱会.
2.综合的技术性.体育馆建筑特别是大型竞技体育 馆常常成为表现最新技术手段、显示强大科技能力的 场所,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生态以及智 能信息等诸多科学技术文化成果为体育馆建筑的发展 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和复合的技术支持,也充分地注解 了体育馆建筑的物质属性.
3.鲜明的时空性.可以说,没有别的建筑类型像竞技体 育场馆这样,能够以超常且鲜明的时空性,在有限的时 空里容纳大量观众,并同时获得全世界数 10 亿人的 瞩目.例如奥运会的体育场馆,需要在 16 天中承载 25 个大项、275 个单项的比赛,主体育场馆至少要容纳 大量观众及体育官员、记者和运动员.因而要求场馆 设置高度集中,建筑的功能空间高效紧凑,流线序列明 确清晰,具有交通、疏散、通讯、安全等方面的超常 承受能力.
现代体育场馆
工人体育馆建筑面积402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 四层,整体形式为圆形,此次对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 造后将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和残奥会柔 道比赛场馆..工人体育馆工程于1961年建成,设计采 用强柱弱梁的特点,体现了前苏联的设计理念和规范, 自建成后一直是北京地区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如今,按照8度设防的要求对工人体育馆进行结构加固 和功能改造,柱子截面边长增加30厘米,板厚度增加3 厘米,改造后为强柱弱梁,大大地增加梁板的承载力,完 全满足体育赛事活动的需要.
5.丰富的人文性.体育馆建筑突出的人文特征是顽强 进取、勇于竞争、挑战极限、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色 彩,以及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心理释放感和自我能力实 现的快乐感.此外色彩、标志物、雕塑、壁画等丰富 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简明、象征性的建筑语汇,都成为 诠释体育精神、物化体育思想的物质文化注解,使体 育馆建筑文化表现出文化艺术与体育精神交融的整体 景观.例如重庆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的方案,通过富于 动感和力量的流体力学的造型语汇表达了力与美的文 化特征;同时,一叶扁舟的建筑形体也暗喻了重庆的 本土人文特性.
唐代长安宫球场亭
近代体育场馆的发展
自1896年在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体育建筑 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代体育场馆的发展主 要是竞技体育场馆的发展,尤其以奥林匹克运动建筑 为标志.近代奥林匹克建筑发展之初,主要是受复古思 想的影响.第一届雅典奥运会的主会场是德国人设计 的,它是一个弯曲长条的u形跑道,与古罗马竞技场的 形状和长度都十分近似.能容纳7-8万人.
6.多重的价值性.体育馆建筑作为人们通过体育运 动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物质环境,具有协调身 心健康、促进体育事业进步、弘扬体育精神、丰富城 市文化生活、完善城市环境设施等多层面的社会价值, 同时也在场馆的运营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为体 育事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提供了支持.
体育馆建筑的形成及历史
著名的四大运动竞技赛会的奥林匹亚体育场与祭 祀天神宙斯神庙连在一起,匹兹亚体育场是祭扫日神 阿波罗神庙的一个组成部分,伊兹米亚体育场是祭扫 海神波西顿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尼兹米亚体育场是祭 扫力神赫克里斯神庙的一部分.
古代罗马人喜好赛马和赛车,公元前329年的马克 西莫斯竞技场的看台能容纳观众15万以上.此外,各大 城市也建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场.公元前146年罗马人 占领希腊后,继续展开希腊传统运动竞技,不惜巨资于 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城修造了一座能容纳9万观众的 考西姆竞技场.
体育建筑是体育运动的服务设施,其发展收到社会 生产力、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水平、政治文化的影响. 体育建筑的兴衰也是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是否兴旺发 达以及国力强弱的标志.人类初期活动的目的是为猎 取更多的猎物以求生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 技术及文化水平的进步,人类从事体育活动的目的与 社会、政治军事、宗教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紧密结合 在一起.
庞蒂亚克·西尔弗多姆体育馆
庞蒂亚克·西尔弗多姆体育馆是世界最大的充气结构 体育馆之一,由纽约盖尔柏格公司所建,1975年建成于 美国密执安州.工期仅4个月.九根钢索对称斜交成网 格,屋顶玻璃纤维与特氟隆复合薄膜材料制,呈八角形
马拉卡纳体育场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体 育场之一,原本能容纳20.5万人.1950年世界杯是巴西 人修建马拉卡纳球场最大的动力,1948年8月2日动工, 大约有1万名工人参与了建设,1950年6月16日世界杯 前启用,直到1965年整个场馆才完全完成兴建.与世界 其他球场的站台不
体育馆建筑是指体育比赛馆中能进行手球、 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拳击、摔跤、 武术柔道等运动项目竞赛外,还能兼作一般性 音乐会、演唱会、文艺会演的多功能综合性 使用的室内体育建筑
1.多元的功能性.不同的功能类型赋予体育馆建筑文 化多元、多义的功能属性.
例如,竞技体育馆应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专业性、国际 性和观赏性;休闲娱乐型体育馆以生活性和社会性以 及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使用者参与的多元、自主选择性 和灵活适用性为特征;而教学训练馆则以使用目的的 明确性、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功能内容的专向性,实 现传授体育技能和专门化运动技术训练的主旨.
体育馆
体育馆体育馆通称万人体育馆,在徐汇区中山南二路 漕溪北路.1975年建成.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4.78万平方米.正门内大道两旁,耸立着30米高的两个 高住照明塔,顶端为直径5米的圆形灯盘,内装1000瓦 金属卤素放电灯18只.主体是圆形的比赛馆,直径114 米,高33米,顶盖采用钢管网架结构,用9000多根无缝 钢管和938只钢球拼焊而成,重达660吨.比赛馆的面 积为3.l万平方米,大厅有座位1·8万个.
4.广泛的参与性.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也是体育馆 建筑的重要价值取向.竞技体育馆以满足国际标准的 竞赛场地、设施和无障碍空间为基础,为来自世界各 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包括残障人士提供最直接、最和 谐、最少障碍的交流环境.通过国际体育文化的交融, 促进人们对体育事业的普遍参与.而休闲娱乐型和教 学训练型的体育馆,则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功能空 间和布局结构,促使群众体育运动朝着大众化、生活
同,马拉卡纳球场的站台位于草坪四周的深沟里,其高 度比草皮还要低许多.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一个由 瞬间的海浪漩涡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独 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由两座馆组成,大的椭圆 形为游泳馆,小的圆形为篮球馆.两座馆都用悬链形的 钢屋面悬挂在混凝土梁构成的角上,状似蜗牛.这座建 筑就采用了悬索结构这一来源於蜘蛛网的灵感,用数 根自然下垂的钢索牵引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从而托 起了这座总面积达两万多平米的超大型建筑,成为建 筑艺术的经典作品.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 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 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 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 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 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