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
节教育
摘要: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以“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认真工作、努力生活
的重要指引。
同时,“细节决定成败”也适用在小学德育教工作中。
对小学教师
而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细节教育是其重要做工内容。
且在当下的
社会环境中,从老师到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下文中,笔者将从
生活品德教育与学习品德教育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细节教育
引言:细节教育是指,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小处入手,注重对学生良好细节
习惯的养成,从而引导学生从注重细节到建立思想品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对于小
学生来讲,教师需要重视细节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给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的
改变。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细节
教育的推行,不仅对学生的当下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也有
重要意义。
一、从生活品德教育入手,看细节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正是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对于许多小
学生来讲,其实让他们自身对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分享,并告诉学生如何才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具体来讲,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睡觉前刷牙等,这些卫生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习惯,且是现阶段学生应养成的
卫生习惯。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呢?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勤洗手
的卡通视频,让学生知晓应该在哪些事件后需要洗手,并借助视频学习如何进行
正确的洗手。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够知晓勤洗手的好处,也能够有效记忆
勤洗手的步骤,这样便可以进行后续的实践,直至该习惯的养成。
同样,教师可
以采取一样的办法,让学生认识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习惯的好处与正确
的行为方式,助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故而,在培养学生的生活品德时,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卡通视频的形式,将卫
生习惯分享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完成对卫生习惯的学习,并在生
活中进行实践,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细节教育。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是学生保证自身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习惯之一。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要体现在家庭的进食中,也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进食中。
因此,教师需要在细节教育中,告诉学生哪些是礼貌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
良的饮食习惯,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具体来讲,在未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时,许多学生在饮食上都存在不良的习惯,但是学生却不自知。
如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大声讲话、吧唧嘴等;再如夹菜时,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在菜中上下翻腾等;还有在公众场所吃东西时,弄得周围
有很多碎食物等[1]。
上述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不良饮食习惯。
而正确的饮食
习惯应是:在吃东西时不讲话、不吧唧嘴、不发出怪声等;在公共场所尽量少吃、不吃东西等;夹菜时,应从菜品的外侧向内侧夹,避免出现翻转菜品的情况。
对
学生来讲,这些都是饮食中的小事,但却能看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
所以,学生应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故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便应当对学生进行良好饮食习惯的渗透,让学生
形成潜移默化的认知,这样才能在后续的生活中积极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
习惯。
二、从学习品德教育入手,看细节教育
(一)从学习中培养学生不骄不躁、耐心细致的品德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一个稳定的特质,
即不骄不躁、耐心细致。
这些品德的具备,让学生可以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各种事情,即使是面对考试也能泰然处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培
养能力。
具体来讲,培养学生不骄不躁、耐心细致的品德,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
行充分的引导与锻炼。
如在讲解习题时,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紧张?还是阅读题干时,漏读信息?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问题,
学生才能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地调整。
如果是因为着急、紧张而导致的失误,学生
便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测验、考试尝试让自己慢下来;而如果是漏读信息的问题,学生便可以在日常学习中解题时,多读几遍题干,确保无信息遗漏的情况。
久而
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不骄不躁、耐心细致的品德。
因此,在进行细节教育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找到学生
存在的问题,并给到学生具体的调整建议,以此促进学生养成不骄不躁、耐心细
致的学习品德。
(二)从生活中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品德
在小学生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使得许多学生在面对比
自己学习好、生活条件好的学生时,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且这种心理会影响
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此,教师需要在学习生活中,积
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以此实
现对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培养。
具体来讲,在小学阶段的生活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建立正确品德的基础。
如学生在相处中,会出现互相攀比或以开玩笑的口吻贬低另一学生时,教师
发现后,应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并告诉该学生此种行为的严重性,并让其向另一
学生进行道歉。
而在安抚另一同学时,教师需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并告诉他应该如何反击上述不良行为,以及如何
建立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意识。
其实,在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时,教师需要从学生身上发生
的小事情入手,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从而促进学
生品德进步、健康地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更是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内容则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
为处事中得以窥见。
因此,在落实德育教育时,教师需要重视对细节教育的开展,多引导学生从注重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两个方面建立正确的生活品德意识,并从
学习与生活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不骄不躁、乐观自信的学习品德,促进学生健康快
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赫岩.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细节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