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 的大小、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 损失,为后续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措施制定
建立健全用工管理制度
保障劳动者权益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招聘、培训、考核、 薪酬等用工管理制度,确保用工过程 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按时足额 支付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
作用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 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了维 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同时也促进 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劳动合同法的体系结构
01
总则
规定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
02
劳动合同的订立
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形式、内容等要求。
03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风险转移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等第三 方机构。
风险接受
对于某些无法避免且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接受并承担 相应后果。
谢谢聆听
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保障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按时足额支付 劳动报酬、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为 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相关费用。
0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解除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满足一定的 条件,如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等。
解除程序
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提前通知、办理离 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等。具体程序可能会因地区、行业等 因素而有所不同。
法律责任
明确了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包括民 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D
劳动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劳动合同法必须遵循宪 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 自由。
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而劳动合同法则是 劳动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专门调整劳动合同的订 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行为。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和处理
终止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退休、用人单位解散等。在这些情 形下,劳动合同自动终止,双方不再继续履行。
处理方式
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包括结算工资、支 付经济补偿、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等。同时,双方还需要协商处理好其他相关事 宜,如保密义务、竞业限制等。
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休息休假的权 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 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 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的工时制度,并保障劳动者 的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 息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 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 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 的劳动防护用品。
学习劳动合同法维护 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录
• 劳动合同法概述 •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 劳动者权益保护 •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01 劳动合同法概述
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旨在调整劳动关系,保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 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组织申请调解。
03
仲裁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05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其职责
调解组织的构成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主要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 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构成。
与民法的关系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而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则是劳动关系,两者在 调整对象上有所不同,但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一定 的交叉和补充关系。
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
劳动合同法还与其他相关法律如《就业促进法》 、《社会保险法》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补关系 ,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劳动法律体系。
尊重劳动者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包括保障劳动者享有平 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 假的权利等。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救济途径
01
协商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
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02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
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变更条件及程序等。
劳动合同法的体系结构
A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明确了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形、程序及法 律后果等。
特别规定
针对特殊类型的劳动关系,如劳务派遣、 非全日制用工等,制定了相应的特别规定。
B
C
监督检查
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及措施。
04 劳动者权益保护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平等就业和选择 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 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同时,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 的意愿、能力和社会需要选 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的 权利
劳动者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 和国家规定取得劳动报酬的 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拖欠或者克扣。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全面履行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 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
务。
变更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 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 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必须符合 法定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双方当事人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 同时,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VS
仲裁机构的职责
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进行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具有 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同 时,仲裁机构还有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 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的职责。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及注意事项
诉讼程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意事项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 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某些情形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 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 合同、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等。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经济补偿的金 额会根据劳动者的工龄、工资等因素进行计算。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涉及到 赔偿金、违约金等相关费用的支付。
必备条款
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 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 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约定条款
双方当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 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 合同条款不清而产生的争议。
企业用工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风险规避
对于高风险或无法承受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规避策略,如放弃某些 高风险业务或避免与某些不良信用记录的员工建立劳动关系。
风险降低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如加强员工培 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等。
0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和要求
01
02
03
双方自愿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基于 双方自愿,任何一方不得 强迫另一方签订。
合法性原则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 得违反公序良俗。
平等协商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经过 双方平等协商,达成一致 意见。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条款
在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注意证 据的收集和保存,确保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 充分支持。同时,劳动者还应当了解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06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对企业用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 险进行全面梳理和识别,包括招聘、 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各个环节。
调解组织的职责
调解组织负责接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调解申请,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同时 ,调解组织还有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职责,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职责
仲裁机构的设立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 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仲 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任何 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 的大小、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 损失,为后续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措施制定
建立健全用工管理制度
保障劳动者权益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招聘、培训、考核、 薪酬等用工管理制度,确保用工过程 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按时足额 支付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等。
作用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 人的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了维 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武器,同时也促进 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劳动合同法的体系结构
01
总则
规定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
02
劳动合同的订立
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形式、内容等要求。
03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风险转移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等第三 方机构。
风险接受
对于某些无法避免且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接受并承担 相应后果。
谢谢聆听
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与 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保障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按时足额支付 劳动报酬、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为 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相关费用。
0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解除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满足一定的 条件,如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等。
解除程序
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提前通知、办理离 职手续、支付经济补偿等。具体程序可能会因地区、行业等 因素而有所不同。
法律责任
明确了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包括民 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D
劳动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劳动合同法必须遵循宪 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 自由。
与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而劳动合同法则是 劳动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专门调整劳动合同的订 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行为。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和处理
终止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合同期满、劳动者退休、用人单位解散等。在这些情 形下,劳动合同自动终止,双方不再继续履行。
处理方式
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包括结算工资、支 付经济补偿、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等。同时,双方还需要协商处理好其他相关事 宜,如保密义务、竞业限制等。
休息休假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休息休假的权 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 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 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的工时制度,并保障劳动者 的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等休 息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 生保护的权利
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 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 的劳动防护用品。
学习劳动合同法维护 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录
• 劳动合同法概述 •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 劳动者权益保护 •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01 劳动合同法概述
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旨在调整劳动关系,保 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 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组织申请调解。
03
仲裁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05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其职责
调解组织的构成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主要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在乡镇、街道设 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构成。
与民法的关系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而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则是劳动关系,两者在 调整对象上有所不同,但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一定 的交叉和补充关系。
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
劳动合同法还与其他相关法律如《就业促进法》 、《社会保险法》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补关系 ,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劳动法律体系。
尊重劳动者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包括保障劳动者享有平 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 假的权利等。
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救济途径
01
协商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
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02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
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变更条件及程序等。
劳动合同法的体系结构
A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明确了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情形、程序及法 律后果等。
特别规定
针对特殊类型的劳动关系,如劳务派遣、 非全日制用工等,制定了相应的特别规定。
B
C
监督检查
规定了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职责及措施。
04 劳动者权益保护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平等就业和选择 职业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 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同时,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 的意愿、能力和社会需要选 择职业。
取得劳动报酬的 权利
劳动者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 和国家规定取得劳动报酬的 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拖欠或者克扣。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全面履行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 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
务。
变更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 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 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解除与终止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必须符合 法定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双方当事人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 同时,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VS
仲裁机构的职责
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进行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具有 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同 时,仲裁机构还有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 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的职责。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及注意事项
诉讼程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意事项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 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某些情形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 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 合同、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等。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
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因地区、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经济补偿的金 额会根据劳动者的工龄、工资等因素进行计算。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涉及到 赔偿金、违约金等相关费用的支付。
必备条款
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 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 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
约定条款
双方当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 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 合同条款不清而产生的争议。
企业用工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风险规避
对于高风险或无法承受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规避策略,如放弃某些 高风险业务或避免与某些不良信用记录的员工建立劳动关系。
风险降低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如加强员工培 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等。
0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和要求
01
02
03
双方自愿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基于 双方自愿,任何一方不得 强迫另一方签订。
合法性原则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 得违反公序良俗。
平等协商原则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经过 双方平等协商,达成一致 意见。
劳动合同的内容与条款
在劳动争议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注意证 据的收集和保存,确保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 充分支持。同时,劳动者还应当了解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诉讼程序,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06 企业用工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对企业用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 险进行全面梳理和识别,包括招聘、 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各个环节。
调解组织的职责
调解组织负责接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调解申请,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同时 ,调解组织还有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职责,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及其职责
仲裁机构的设立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 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仲 裁机构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任何 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