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口《流行病学》复习题口
一.单选题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
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阶段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仁失访偏倚D.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
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
A.散发、流行和暴发
8.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暴发
E.散发、暴发和长期趋势
5.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
实联系,造成的偏倚称为()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
误差
6.下列因素中与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估计无关是()从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
8.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
D.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
£该因素预期引起的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
7.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 万,非吸烟者为8/10万。
请问重度吸烟者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
A.152
B.90
C.72
D.20
E.2
8.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为2.9-5.6kPa,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为1.9-3.5kPa,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2.9kPa升高到>3.5kPa,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
8.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
E.不确定,因为不知道患病率情况
9.下列哪一项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指标
()
A.保护率
B.有效率仁生存率D.治愈率E.病死率
10.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
A.attack rate
B.mortality rate
C.incidence rate
D.prevalence rate
E.infection rate
11.在一项队列研究中,RR值95%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研究因素可能是疾病的()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都
不是
12.下列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
人将已知混杂因素进行配比称匹配过头
B.历史性队列性研究是由果推因的研究
C.随机误差可以避免
D.病例对照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E.暴露是指曾经接触某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13.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包括()
A.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B.判断患者的感染时间
C.确定检疫期限
D.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E.准确计算发病率
14.Doll和Hill对英国35岁以上的开业医生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吸烟情况将其分成不吸烟和每日吸不同支数的几组,追踪4年5个月,收集死亡资料。
请问这种方法属于()A.cohort study B.case-control study
C.cross-sectional study
D.experimental study
E.theoretical study
15.流行病学研究中偏倚的种类包括()
人入院率偏倚、选择偏倚和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C.选择偏倚、回忆偏倚和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测量偏倚
E.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16.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的指标是()
A.累积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发病密度
17.下列关于筛检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有病的人群中确诊病人
B.是一种诊断方法
C.从无病的人群中找出病人
D.筛检阳性的人不需要再确诊
E.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
18.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什么指标较好()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19.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什么分布。
(说明;设X变量经Y=lgX 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E.对称
20.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P 愈小则()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21.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选用A.t 检验B.u检验C.秩和检验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或秩和检验
22.抽样误差是指()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23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23.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人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24.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25.四个样本率作比较,%2>%2 0.05,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各总体率和各样本率均不同或不全相同
2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27.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条图
B.线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E.直条构成图
28.下列是有关参考值范围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参考值范围应根据正常人范围的95%来制定
B.如果随机测量某人的某项指标,其值在正常人范围的95%之内,那么应认为此人的此项指标正常
C.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那么其应为不正常
D.求正态资料的参考值范围,精确度越高越好
E.所谓的正常和健康都是相对的,在正常人或健康人身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病理状态
29.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下面正确的是()
A.MS组内〉MS误差
B.MS组间<MS误差
C.MS组内二MS误差
D.MS组间二MS误差
E.MS组内< MS组间
30.下列可用于估计医学正常值范围(95%)的公式是()
A. X±1.96S
B. X±1.96SX
C.冲 1.96SX
D.冲t0.05,uSX
E. X±2.58S
31.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相对比
C.绝对数口.率E.变异系数
32.正态分布是以()
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33.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34.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A.行数x 列数
B.n-1
C.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x列数-1
35.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A.标准差逐渐减少
B.标准误逐渐减少
C.标准差逐渐增大
D.标准误逐渐增大
E.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36.下列不是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A.属观察法
B.必须设立对照
C.由“因”及“果”
D.不能确证因果联系
37.下列不能用于队列研究的是()
A.检验病因假设
B.评价预防效果
仁研究疾病自然史 D.进行初步调查
38.下列哪种论述是错误的
A.偏倚又称偏性,它是一种抽样误差
B.联系人又称关联,它是以群体为对象讲的,与相关不同
C.约登指数愈大,其真实性亦愈大
D.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分析单位,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E.OR是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两个暴露比值比,而RR是两个概率比值
39.以下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列队研究
D.比例对照比研究
40.下列不是试验性研究的是()
A.临床试验
B.现场试验
C.病例对照
D.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41.把握度(1-P)要求愈大
从第二类误差越大B.第一类误差愈大C.样本量也愈大
D.标准差愈大
E.实验重复次数愈多
42.预防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患病率
B.死亡率
C.保护率
D.特异危险度
43.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评价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
B.病死率
C.患病率
D.血清转化率
44.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统计学方法
B.实验室方法
C.现场观察与实验
D.临床诊治
45.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A.在所有死因中某病的病的比例
B.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C.每十万人口的粗死亡率
D.特殊原因引起的某病死亡率
46.影响传染病年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接触程度的高低
B.身体体质的强弱
C.潜伏期长短
D.免疫水平的高低
47.甲、乙两乡某病的粗死亡率相等,经过年龄标化后,甲乡标化死亡率>乙乡,其原因可能有()
A.甲乡老人比重>乙乡
B.甲乡老人比重〈乙乡
仁与年龄构成无关 D.甲乡女性人口数〉乙乡
48.以下不是设计调查表要求的是()
人项目要明确具体 B.要有填表说明
仁填入内容必须简单明了 D.调查项目越多越好
49.个案调查的主要缺点是()
A.调查样本太少
B.调查对象不是随机抽样所得
C.不能直接确定病因
D.单个疾病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50.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5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来源于医院最大的不足是()
A.临床大夫对疾病的诊断不符合流行病学要求
B.所得资料难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C.信息收集偏倚大
D.代表性差,易发生选择性偏倚
52.为了研究某病的病因,在群组研究中,选择暴露组的观察人群应是()
A.未患该病的人群
B.正患该病的人群
C.暴露于要研究的因素未患该病的人群
D.不暴露于要研究的因素正患该病的人群
53.有人利用疫情资料分析了不同地区的疾病分布情况,此属于()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理论流行病学
D.实验流行病学
54.群组研究中所有队列成员,必须具备()
A.暴露于同样的因素
B.具有相同的病史
C.只有相同的职定
D.具有类似的特征
55.为研究胃溃疡病与饮酒的关系,某大夫调查了100名胃溃疡
病人的饮酒史和100名胃炎病人的饮酒史,这是属于()
A.群组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D.现况研究
56.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反复查出[慢性痢疾]患者,可以达到何种[目的]
A.促进健康
B.减少并发症
C.减少后遗症
D.减少传染病
E.减少死亡
57.1998年某乡流脑发病率为1.5 /万,历年该乡该病年发病率为
1.2〜1.7/万,判断此流行形式为()
A.流行
B.大流行
C.暴发
D.散发
58.OR的流行病学含义为()
A.暴露组为非暴露组发病概率的倍数
B.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
仁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程度
D.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比值
59.达尔文发现,不同类的动物在相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性状;相同类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性状,这类寻求因果关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共用法
D.共变法
60.疾病监测的目的是()
A.预防和控制疾病
B.收集和分析资料
C.确定致病因素
D.消灭传染源
61.哪些不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特点()
A.可形成家庭聚集现象
B.多见于肠道传染病
C.无明显季节高峰口.夏季多发
62.被肠道病原体污染的水是()
A.传染源
B.传播因素
C.传播途径
D.传播方式
63.下列哪种情况不是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特点()
A.病例常可连续发生,或形成暴发
B.无有效措施时,发病周期性和季节性升高
C.发病率无地区差别,发病者无年龄.性别.职业区别
D.受感染者以传染源周围人为主
64.并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一致性
E.诊断准确性
65.串联试验可以提高诊断方法的()
A.特异度
B.灵敏度
C.约登指数
D.一致性
E.诊断准确性
66.某校在1998年8月底突然发生大批服泻病人,不少人需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了3894人,共查出病例703人。
最好用哪种指标()
A.发病率为18.1%
B.现患率为18.1%
C.罹患率为18.1%
D.续发率为18.1%
67.疾病的分布可分为人间分布,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下列哪一
项不属于人间分布()
A.性别
B.家庭
C.季节
D.职业
68.下列抽样方法中误差较大的一种是()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69.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受试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
70.下列指标不是前瞻性研究中所用的指标()
A.RR
B.AR
C.OR
D.PAR
71.在前瞻性研究中也存在有偏倚,常见的偏倚是()
1.失访偏倚
2.选择偏倚
3.测量偏倚
4.混杂偏倚
A.1.2.3
B.2.3
C.1.3.4
D.1.2.3.4
72.一种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能力大小用()表示
A.传染力
B.致病力
C.毒力
D.侵袭力
二.多选题
1.流行病研究的用途是()
A.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
B.评价预防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C.疾病监测
D.治疗病人£.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2.队列研究中,表示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有()
A.RR
B.OR
C.AR
D.PAR
E.PARP
3.现场试验的研究对象最好选择()
A.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B.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C.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D.能坚持实验的人群
E.依从性好的人群
4.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有()
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8.早期发现病人
C.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E.治疗病人
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A.该地区居民的发病率高
B.其他地区居民的发病低,甚至不发病
仁迁入该地区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D.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不变
E.当地的易感动物不发病
6.观察性研究中,估计总体参数所需样本含量的条件为()
A.可信度1-a
B.总体的标准差
U二类错误的概率P D.容许误差8 E.两总体均数之差
7.多元线性回归中,多重共线性会引起的不良后果包括()
A.参数估计的t值变得很小
8.回归方程不稳定
C.会使引入的变量增多
D.估计值的正负号与实际不符
E.整个模型有意义,但是所有自变量不显著
8.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包括()
A.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9.分子流行病学中的生物标志包括()
A.暴露标志
B.效应标志
C.核酸.蛋白质.抗体
D.易感标志
E.突变的基因
10.控制混杂因素作用的方法有()
从多因素分析 B.分层分析C.选用新病例
D.随访观察
E.匹配
11.利用直线回归估计X值所对应Y值的均数可信区间时,怎样可以减小区间长度。
()
A.增加样本含量
B.令X值接近均数
C.减小剩余标准差
D.减小可信度
E.令X值接近Y值
12.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正确的是:()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13.下列有关正态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正态分布接近标准正态分布
B.正态数据标化前后的量纲相同
C.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参数为均数和方差
D.标准正态分布为正态分布平移后获得
E.X轴与正态分布曲线所夹的面积恒等于1或100%
14氯2检验的用途()
A.多样本率的比较
B.多样本构成的比较
C.配对率的比较
D.多样本均数的比较
E.单项有序变量的两样本或多样本比较
15.检验效能的影响因素有()
从研究者的主观态度 B.原始总体的变异程度
C.检验水准
D.样本量大小
E.总体之间的差异
三.是非题
1.报告率提高,会引起患病率下降。
()
2.统计学检验的P值越小,则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越大。
()
3.一种疾病有家庭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
4.队列研究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
5.移民流行病学可以对三间分布进行综合描述。
()
6.理论流行病学可以定量地表达病因.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疾病流行病规律。
()
7.Logistic回归适用于小样本研究。
()
8.PYLL是伤害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
9.病例对照研究中,首选新病例作为病例组。
()
10.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不需要随机分组。
()
11.现况研究可以做出因果推断,并计算RR值。
()
12.偏倚可以通过严密的设计.严格的质量控制而消除。
()
13.偏态分布宜用中位数描述期分布的集中趋势。
()
1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两样本均数不等。
()
15.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完全等价且t=\F。
()
16.%2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
17.H检验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
18.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则截距会改变。
()
19.如果直线相关系数r=1,则一定有SS总=55回。
()
20.关于统计图的制作,直条图的纵轴必需从0开始。
()
四.简答题
1.请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2.筛检实验与诊断实验的区别。
五.论述题
1.为了研究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学者选取63 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和63例非子宫内膜癌病人(与子宫内膜癌病人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了解她们既往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的情况。
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病人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均服用过雌激素为27对,均未服用过雌激素为4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为29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为3对。
请问
(1)这属于什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请计算相关指标,说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提示用校正公式)
(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哪些证据?
2.从疾病谱变化论述我国预防所应采取的策略及转变?
六.实践技能题
Epi data软件中,数据库建库、管理与导出;SPSS软件中,数据库数据清理,变量简单描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E
3.C
4.A
5.C
6.B
7.D
8.B
9.A 10.C 11.D 12.E 13.E 14.A 15.E 16.E 17.E 18.D 19.D20.E 21.E 22.D 23.D24.D 25.A26.B 27.A 28.E
29.C 30.A 31.A32.E 33.E 34.D 35.B 36.D 37.D 38.A 39.C 40.C 41.B 42.C 43.D 44.C45.B 46.D 47.B 48.D 49.C 50.D 51.D 52.C 53.A 54.D 25.B 56.D 57.D58.A 59.C 60.A 61.D 62.A 63.C 64.B 65.A 66.C 67.C
68.D 69.B 70.C 71.D 72.B
二.多选题
1.ABCE
2.ACDE
3.ABCDE
4.ABD
5.ABC
6.ABD
7.ABDE
8.CE
9.ABD 10.ABE 11.ABCD 12.ACDE 13.BE 14.ABC 15.BCDE
三.是非题
1.x
2.x
3.x
4.x
5.<
6.<
7.x
8、9.7 10.x 11.x 12.x
13W 14.x 15W 16.x 17.x 18.x " 20W 四.简答题
1 .请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相同点
2 .筛检实验与诊断实验的区别 筛检实验
表面健康的人或无症状的
威性 (1)分析性研究, (2)时间顺序
(3)分组因素
(4)适合的疾病
(5)关联强度指标
(6)实施难度
(7)常见偏倚 (8)验证假设能力 验证病因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
由果推因 疾病 发病率低 OR 较易 信息偏倚 较弱 队列研究 由因到果 暴露 发病率高 RR.AR.ARP.PARP 较难 失访偏倚
较强
诊断实验 (1) 对象 病人 病人或筛检阳性者 把可能患有某病的个体与 把病人与可以有病但实际 (2) 目的 可能无病者区分开来 无病的人区别开来 快速.简便.有高灵敏度,尽 复杂.准确性和特异度高,结 (3) 要求 可能地发现所有可能的病 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权
(4)费用经济.简单.廉价一般花费较高
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断试阳性者要严密观察和及时(5)处理验以确诊治疗
五.论述题
(一)流病统计
1.为了研究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有学者选取63 例子宫内膜癌病人和63例非子宫内膜癌病人(与子宫内膜癌病人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了解她们既往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的情况。
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病人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均服用过雌激素为27对,均未服用过雌激素为4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为29对,子宫内膜癌病人未服用过而非子宫内膜癌病人服用过为3对。
请问
(1)这属于什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请计算相关指标,说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提示用校正公式)
(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哪些证据?
参考答案
(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对照
有暴露史尢暴露史
有暴露史27(a) 3(b)
无暴露史29(c) 4(d)
对子数56(a+c) 7(b+d)
(2)计算X因为四格表中有理论数<5, b=3.33,因此采用校正公式
X2=(l b-c I —1) 2/ (b+c)=19.53, P<0.01
计算OR
OR=c/b = 29/3 = 9.67
服用过雌激素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未服用者的9.67倍。
计算OR95%可信区间
OR(1±1.96v7)=(3.54, 26.45)
(3)如果要证明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有因果联系,还需提供以下证据
1)联系的一致性;
2)关联的特异性;
3)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4)剂量反应关系;
5)实验证据;
6)生物学合理性。
2.从疾病谱变化论述我国预防所应采取的策略及转变?(以下仅是要点,均需详细论述)
(1)我国的疾病谱变化
1.传染病仍然是当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2.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
3.地方病和职业病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
4.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5.意外伤害发生率在我国不断上升。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趋严重。
7.妇女儿童健康倍受关注。
8.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
9.关注人类健康状况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2)策略
1.疾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的建立。
2.建立和实施疾病报告制度。
3.现场流行病学能力培训。
4.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检验体系。
5.常规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6.慢性病的控制。
7.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
8.完善卫生行政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卫生标准。
9.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0.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
(3)策略的转变
1.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
2.全人群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
3.整合的危险因素管理优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干预。
4.大力开展监测活动危险性评价方法最近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生物和
行为危险因素的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