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 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岳阳楼》《马丹阳》《黄梁梦》等杂剧 共15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 。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 首,后经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 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观沧海》
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 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的?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诗人以大海为镜,映照出自身壮志凌云的形象。在胸怀壮志、情壮志,留下了传颂千古、气势磅 礴的壮丽诗篇。
《观沧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观沧海》
诗人以夸张之笔,勾勒出一幅超越现实的壮阔景象,赋予诗歌以浓郁的浪漫主义 色彩。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大海描绘成能够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存在,展现 了其无与伦比的气势与胸怀。这种想象之奇特,胸襟之开阔,不仅映射出诗人内 心的雄心壮志,更透露出他昂扬奋发、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全诗洋溢着诗人力 挽狂澜、重建天下的宏伟抱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气干云、英勇无畏的英雄形 象,令人读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作者精心锤炼字词,将“日”与“春”视作新生与希望的象征,巧 妙地运用“生”与“入”二字,赋予这些自然元素以人性化的特质, 使它们仿佛拥有了人的意志与情感,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 机与无限活力。
环节三 精读课文 赏析语言
《观沧海》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即点明位置与目的,曹操屹立山巅,远眺 苍茫大海,其雄姿英发跃然纸上。一“观”字,犹如诗之眼,引领全篇,所 有景致皆由此而生,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海画卷。全诗紧扣“观”字,细腻 描绘登山所见之景,引人入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春天的景物很多,为什 么诗人挑选“杨花”“子规” 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杨花漂泊,子规哀啼,暮春之景, 渲染哀伤。诗人融情入景,情景交 融,展现内心愁绪。
2.在这首诗中,诗人将 怎样的愁绪寄予了明月?
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
《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观沧海》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 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第3至8句,细腻描绘海水与山岛的实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画卷;而第9 至12句,则跨越现实,以壮阔的想象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非凡景象,这是诗 人心灵的飞扬与超越。全诗巧妙融合实景与想象之景,虚实相生,借由这浩瀚无 垠的沧海之景,寄托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与统一天下的宏伟理想。这种借景抒情的 手法,不仅让沧海的壮丽跃然纸上,更深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
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及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这不仅是一次文学的探索,更是
对古人智慧与情感的致敬。通过学习,我们将提升文学素养,深化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与
热爱,让诗词之美继续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
环节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建安五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 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东 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 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 生活也有所反映。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作为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生平和作品至今仍广 受人们的赞誉和研究。他的诗歌以豪放洒 脱、想象奇特、情感丰富著称,成为中国 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闪耀的星座。
1.作者介绍
王湾(693年-751年),号为德,唐代诗 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 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 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 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2.文题常识
乐府诗:乃是由汉代朝廷所设立的乐府机构或其职能相当的音乐管理部门 负责搜集、整理并传承至今的诗歌作品,它们构成了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 部分。 律诗:律诗这一诗歌形式,其滥觞可追溯至南朝齐永明年间,由沈约等文 人倡导注重声韵和谐与对仗工整的新诗体。至初唐时期,经由沈佺期、宋 之问等诗人的努力,律诗得以正式确立其规范。在盛唐时期,律诗达到了 其艺术上的成熟与完善。律诗的特色在于其诗句字数的统一与规整,通常 以五言、七言为主,分别称为五律、七律,而六言律诗则相对较少见。
首联直点主题,“青山”北固,舟行水上,言“客路”暗含奔波。 颔联细绘船行所见,“平”展江面之阔,“正”显帆影之悬,铺垫春意盎然。 颈联时空交错,残夜未尽,红日已升,春意早临,岁月匆匆,引人感慨。 尾联情思深长,佳节思亲,归期遥遥,唯愿雁字回时,捎来家书,全诗情景 相融,真挚动人。
《次北固山下》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碣石( jié )
3.生难字词 澹澹( dàn )
竦峙( sǒng zhì )
【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环节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朗读时注意语调变化,传达古诗情感。 (2)控制朗读速度,保持清晰与韵律。 (3)注重停顿,使诗句抑扬顿挫。 (4)强调重音,突出诗歌重点与情感。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深化诵读体验,实现诗歌情感内化 掌握诗词基础,深入理解情感与意境 提升古诗文素养,激发文化热爱与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课 堂 导 古代诗词,文学瑰宝,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它们或描绘生活情趣,或蕴含哲理思考, 入 历经千年仍传颂不衰。我们已接触诸多佳作,今起将深入课本四首诗歌,领略古人融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