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每周提升辅导资料·第一周重力弹力摩擦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每周提升辅导资料
第一周·三大基础力
难度说明:☆中等,☆☆较难,☆☆☆难题(选做)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力的作用效果(共2小题)
1.(☆)按如图所示,在A、B、C三点处分别用图示方向的力F A、F B、F C去关门,在点最省力,在点不能将门关上(选填“A”、“B”或“C”)。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钢条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别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钢条的不同部位,使其发生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变,各力的大小关系为:F1=F3=F4>F2。

(1)该同学是根据来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丙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通过比较、两次实验,该同学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4)小明认为,因为丙丁两图中,丁图的效果明显,所有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他的说法是的,因为。

二.力的示意图与图示(共3小题)
3.(☆☆☆)小球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4.(☆)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所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有一快速运动的物体,当它遇到一表面粗糙的斜坡时,由于惯性,它将继续沿斜坡滑行一段,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向上滑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三.力作用的相互性(共3小题)
6.(☆)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

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C.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7.(双选☆)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时的情景,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顶出去的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球在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D.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8.(双选☆)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的重力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
C.用浆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的惯性的作用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共2小题)
9.(☆☆)小明查询资料得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x与弹簧所受的力F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用公式表述即为F=k△x
(1)从公式可以推理,k的单位是。

A、kg/N
B、N/kg
C、m/N
D、N/m
(2)小明手上有两个弹簧甲、乙,想比较两个弹簧的k值大小。

(i)器材:一些重为0.5N的钩码、(请补充测量器材)。

(ii)实验过程:
(iii)小明完成实验后,发现弹簧甲的k值较大,用甲和乙分别制成弹簧测力计A、B,弹簧甲制成的测力计应该是。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
筋进行研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
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分析图乙中B图象可知:在拉力不超过N,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2)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cm,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选填“A”或“B”);
(3)(☆☆☆)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钩码对橡皮筋的拉力(大于/等于/小于)橡皮筋对钩码的拉力(即橡皮筋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其实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于1678年就提出(胡克定律):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

则根据上述信息:在弹性限度以内,若将本实验中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后使用,其劲度系数K为N/m。

五.重心、杠杆平衡条件(共1小题)
11.(☆☆☆)有一个半径为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大圆盘边缘上再黏上
一个半径为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小圆盘,如图所示,此时整体重心离大
圆盘圆心的距离是。

六.重力的方向(共1小题)
12.(☆)小明在地球的不同位置释放手中实心球,实心球的下落路径如图所示。

正确的是()
A.B.C.D.
七.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共2小题)
1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得到如下表数据所示:
m/kg0.10.30.50.70.9
G/N0.98 2.94 4.90 6.86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和。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为0.9kg时,它受到的重力是N。

(3)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关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14.(☆)下表是小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工具是和弹簧测力计;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测量对象g/kg G/N比值g/N•kg﹣1
物体10.10.989.8
物体20.2 1.969.8
物体30.3 2.949.8
八.摩擦力的大小(共2小题)
15.(☆☆☆)如图所示,物块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之间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当用8N的水平拉力F使物块A和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们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 A:f B=1:3,且整个过程中,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A.此时弹簧没有发生形变
B.弹簧对B的拉力大小为8N
C.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D.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16.(☆)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A.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
C.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
D.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0N
九.摩擦力的方向(共1小题)
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板M上放着小物块m,M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
一十.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共1小题)
18.(☆)下列措施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车轮装滚动轴承B.木箱装轮子C.车轮刻有花纹D.磁浮列车不与轨道接触
一十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共2小题)
1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方式
测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样操作的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再进行实验探究,若在木块上再放置一个砝码,则木块运
动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小宇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物体运动的速度
接下来小宇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开展探究。

(1)进行甲、乙、丙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运动;
(2)要验证猜想B,需按照两个图(选填“甲”、“乙”或“丙”)进行对比实验;
(3)比较甲、乙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4)(☆☆)小颖发现小宇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

改进后长木板(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进一步分析可知木板受到木块对它的水平向(选填“左”或“右”)的摩擦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力的作用效果(共2小题)
1.按如图所示,在A、B、C三点处分别用图示方向的力F A、F B、F C去关门,在B点最省力,在A点不能将门关上(选填“A”、“B”或“C”)。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2.答案为:(1)钢条的形变;(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甲;乙;(4)错误,没有控制力的作用点相同。

二.力的示意图与图示(共3小题)
3.4.5.
6.D。

7.AC。

8.BD。

9.【解答】解:
(1)根据公式F=k△x的变式k=,F的单位为N,△x的单位为m,所以k的单位为N/m;
(2)
(i)实验所需的器材为:钩码、铁架台、细线、刻度尺
(ii)实验过程:
①将甲弹簧竖直悬挂,挂上钩码,记录钩码数量及弹簧的伸长长度△x;
②与步骤①其他条件相同,将甲弹簧换为乙弹簧,挂上钩码,记录钩码数量及弹簧的伸长长度△x′;
③根据公式F=k△x的变式k=,钩码数量一致,即弹簧受到的拉力F一定时,弹簧的伸长长
度△x与劲度系数成反比。

若△x>△x′;比较分别计算甲、乙弹簧的劲度系数;
④若△x>△x′,则甲弹簧的劲度系数<乙弹簧的劲度系数;若△x<△x′,则甲弹簧的劲度系数
>乙弹簧的劲度系数。

(iii)根据公式F=k△x的变式k=,即弹簧受到的拉力F一定时,弹簧的伸长长度△x与劲度系数成反比。

对比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大小,甲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小于乙的弹簧测力计,已知弹簧甲的k值较大,拉力相同时,则弹簧的伸长长度较小,故弹簧测力计甲的量程更大,即弹簧甲制成的测力计应该是为B;
10.答案为:(1)15;正比(2)16; A (3)等于;150。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超过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x与受到拉力F成正比;
(2)橡皮筋的伸长△x与受到拉力F成正比例函数的关系F A=k A△x A,由图知,当F A=5N,△X A =10cm,
将数据代入:F A=k A△x A,得:k A=0.5N/cm,因此F A=0.5△x A,
所以,当在两根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x A=cm=16cm;
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根据受同样的力(在测量范围内)伸长量大的,测量精确高;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3)根据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钩码对橡皮筋的拉力等橡皮筋对钩码的拉力(即橡皮筋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橡皮筋A伸长10cm,而当F=10N时,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即当拉力F为15N时,橡皮筋AB并联伸长的长度x为10cm,即x=0.1m,将数据代入F=Kx,得K=150N/m
五.重心(共1小题)
11.答案为:0.1R
12.B。

13.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天平;(2)8.82;(3)B。

14.答案为:(1)天平;(2)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5.C。

16.B。

17.D。

18.C。

19.答案为:拉力不在水平方向;变大。

20.答案为:(1)匀速直线;(2)甲、丙;(3)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不一定;速度;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