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一、二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基本术语
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 的垂直距离 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 直距离 主距——视点到主点的距 离 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 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 上画圆 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 线的交点
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宽,远 看窄 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 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 后边长度差别小 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 变,其透视形也不变 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 小 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 远看弯度小
透视学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乔托代表《逃 亡埃及》运用初步的写实技巧和透视方 法。《逃往埃及》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 事。玛利亚生下耶稣基督的消息使希律 王坐立不安,因为传说这孩子日后要做 主,希律王一心想根除他。上帝知道后 派使者告诉耶稣的义父约瑟,要他们立 刻逃往埃及。在这幅画中,乔托画的就 是约瑟带着圣母子在逃往埃及的途中。 画面上,玛利亚抱着小耶稣骑在驴背上, 前有约瑟,上有引路天使。圣母子的形 象很突出。背景是起伏的山丘和树木。 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 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 初步的写实技巧,表现了一种现实生活 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神的故 事完全世俗化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反 封建思想。作品构图层次分明,气氛庄 重朴实,人物表情接近生活真实,是一 幅充满现实生活情趣的图画。虽然画中 的背景画得很简单,山丘树木的关系还 有不少缺陷,但已可窥见画家对自然风 光的注意。这幅画开启了文艺复兴艺术 的现实主义道路。
透视学的发展
透视学的发展
15世纪末——丢勒——油 画家、版画家、雕塑家、 建筑师——几何学运用到 造型艺术中去——丢勒法 17世纪上半叶——里昂建 筑师兼数学家——沙葛— —《透视学》——几何形 体透视投影的正确法则, 几何形体各部分尺寸的正 确计算
透视学的发展
18世纪末——法国学者蒙诺——《画法几何 学》——把正投影当做独立学科来阐述 我国国画中的透视原理——公元前三、四百年 《墨经》——小孔成像的观察——南北朝—— 宋· 宗炳《画山水序》——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 视原理的运用——晋·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阴影 和水中倒影的透视规律——北宋郭熙《林泉高 致· 山水训》——高远、深远、平远——中国画独 特的透视方法
常用术语: 基面——放置物体(观察对象) 的水平面 景物——描绘的对象 视点——画者观察物象时眼睛 所在的位置——投影中心 站点——从视点做垂线与基面 的交点 视高——视点到基面的垂直距 离 画面——假象的透明平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画面线——画面在基面上的正 投影
透视的详细解释
1. 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阿英 《闲话“西湖 景”》:“不同于年画的,就是‘西湖景’有透视,分远近,看起来 不是平面。” 2. 通过物体的缝隙察看。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左右房与室之 间及前侧二面均垂帘幕,可透视。”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 卷第四章:“那门片上的小窟窿里,忽然射进来一道电光,有人在那 里透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一:“桦木林是丛密的,从这一面 不容易透视出那一面。” 3. 通过事物的外表观察其内里或本质。 冰心 《寄小读者》七:“在 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 何其芳 《画梦 录· 墓》:“四眠过后,她会用指头捉起一个肥大的蚕,在光线里透 视。” 姜贵生 《我们队里的年青人》诗:“好像长了透视眼,千米 油层能洞察。” 4. 利用爱克斯射线透过人体在荧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观察人体内部。 5. 指回忆。 郁达夫 《迟桂花》:“那几年高等学校时代的愉快的生 活,我现在只教一闭上眼,还历历透视得出来。” 萧乾 《未带地图 的旅人》十四:“有了这样一种透视,再看看今天,我们就会更加珍 爱它。”
透视概念
透视为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 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 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 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 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 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 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 视学。
透视学
视向的种类
1、平视 2、仰视 3、俯视 1、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 3、三点透视
直线的透视规律
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 变线的迹点——变线与画面的相交点 全长透视——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的连线
学做基面上线段AB的透视直观图
画出视平线、基线、画面线、主点、站点 及平面图 作出直线的全长透视 求直线两端点的透视
透视学的发展
马萨乔从理论角度探索人体结构和空间 透视。为了使画面上的一切坚实可信, 马萨乔采用了明暗对比和透视法。柱廊 和拱券将空间引向纵深,就像在墙上开 出了一个大洞。画面上的事件与景物就 像真实发生过一般存在着。拱顶的透视 点非常低,就落在画面底部的水平台面 上,促使画面有极深远的纵深感,同时 也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高大。实际上, 从正面看过去的事物,与从仰望的角度 看上去的景象是不同的。在文艺复兴绘 画中,将订画人或赞助者画入画中,是 一种惯例。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由 佛罗伦萨城一位名士出资,画中身着红 色衣袍者即是赞助者,他的衣袍表明他 是佛罗伦萨共和国最高级别的官员。他 有近似雕像般的结构,使人感到在披袍 宽阔的皱褶下躯体和四肢的实质感。这 样的人体结构和拱顶的建筑结构,两者 的重要意义互相辉映。
透视学的发展
中国画的透视学应用 (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 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 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 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 (2)高视高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 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 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 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视平面——假想的无 限大的包含视点的平 面 水平视平面——包含 视点的水平状平面 视平线——水平视平 面与画面的交线 地平线——地表与天 空的分界线
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 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 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 在视平线上 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 愈靠近视平线 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窄,距视平线远 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 缩窄为一条直线 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 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 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 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 一点
透视学的发展
15世纪 意大利画家、建筑家、剧作家——阿尔贝蒂《绘 画论》——专门叙述绘画的数学基础——透视学 意大利画家——弗兰西斯卡《绘画透视学》—— 把透视的技术方法做了数学上的详细阐释 意大利画家、工程师、自然科学家——达· 芬奇— —《绘画论》——阐述了形体透视、空气透视的 规律——《最后的晚餐》运用透视规律突出画中 主体人物
作业与思考: 1、透过门窗玻璃观察室外景物,然后固定 视点,闭上一只眼,把睁着的一只眼观察 到的景物的主要轮廓用笔简要地勾画在玻 璃上,然后分析它的透视现象,进一步理 解透视的形成和透视基本术语的含义。 2、弄清透视常用术语含义,熟记之。 3、熟记原线、变线的差异和特征。
透视学的发展
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 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 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 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 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 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 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 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的 规则,但这些做法又在一 个基本的哲学规则之中---打破一个旧的规则,创造新 的规则。
原线和变线
原线的种类:水平原线、 直立原线、倾斜原线 原线的特征: 平行的原线的透视仍然互 相平行,没有灭点 原线的透视保持原来的状 态 原线等分点间的透视保持 原等分点的比例原线的透 视长度是它本身的真实长 度 原线平移长度不变
原线和变线
变线的种类:水平变线、 倾斜变线、直立变线 变线的特征: 互相平行的变线的透视共 同消灭于一点 变线的透视方向不同于原 来的状态 变线上的等线段点的透视 不再等分直线,变为渐远 渐短 变线向画面延长后只能与 画面相交于一点
透视 有两个体系,一个是西方绘画的 透视,叫“一点透视”因为绘画者观察现 物体的时候是固定一个地方的,眼睛(在 绘画里叫视点)的位置是不变的,所以叫 一点透视。 另外一个体系是中国画的透视,叫 “散点透视”因为绘画者是走到哪里画到 哪里,眼睛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叫 散点透视。
透视的产生
透视图的特征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愈远愈靠拢无穷远时消失于一点透视基本术语基面放置物体观察对象的水平面视点画者观察物象时眼睛所在的位置投影中心站点从视点做垂线与基面的交点画面线画面在基面上的正投影透视基本术语视锥汇聚在瞳孔内的无数视线形成的圆锥视域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的范围正常视域视角为60范围内的视域透视图连接视线与画面的各交点而形成的图形基透视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投影的透视视心线视点引向画面的垂直线表示画者注视方向面的交点观察者视域的中心主视线从视点向正前方延伸的水平视线与基面平行主点主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直的直线透视基本术语视平面假想的无限大的包含视点的平水平视平面包含视点的水平状平面视平线水平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地平线地表与天空的分界线画者眼睛上方景物在视平线上方眼睛下方的景物在视平线下方与眼等高在视平线上同高景物愈远在画面上愈靠近视平线视平线上方景物只能见其底面视平线下方景物只能见其顶面时面积宽与视平线等高时缩窄为一条直线在空间相互平行又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愈远愈相互靠近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透视基本术语物距视点到描绘景物的垂直距离视距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距离圆周以主点为圆心以主距长为半径在画面上画圆距点距离圆周与视平线的交点视高不变时远近物象的透视变化规律等大的水平面近看前后边的长度差别大远看时前后边长度差别小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不变其透视形也不变近看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透视斜度大远看斜度圆弧的弯度近看弯度大远看弯度小视向的种类3三点透视直线的透视规律全长透视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的连线学做基面上线段ab的透视直观图画出视平线基线画面线主点站点及平面图求直线两端点的透视原线和变线原线的种类
透视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景物与观察者之间 有不同的距离——远近产生了透视。 透视图形的产生是由于景物反射到人眼内 的光线通过画面时,与画面有许多交点, 交点连起来就形成了透视图。
透视图的特征
近大远小 不平行于画面而相互 平行的直线的透视— —愈远愈靠拢——无 穷远时消失于一点
透视基本术语
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 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 科,又叫线透视或几何透视,是对空间的 数学解决方法。
透视学的发展
线透视发端于希腊,罗马艺术中有所预示。发源 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公元前27年) 包含透视原理。 师法自然——理性理解世界——实验方法、数学 方式观察自然界和人——艺术与科学结合——透 视和解剖学成为该时代艺术的两大特征。
第一章 透视的基本概念
一、透视和透视学 透视的基本解释 : 1. [perspective]∶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自然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2. [fluoroscopy;roentgenoscopy]∶利用荧光 学方法的检查;X光检查 3. [perfectly clear]∶比喻清楚地看到事物的 本质
透视学的发展
乌切罗——是马萨卓的学生、继他 之后的另一佛罗伦萨艺术大师 (1397~1475)。 乌切罗注重写生, 善于钻研透视的学问。为了更好地 表现真实,他几乎穷毕生的精力研 究当时还未有人系统深入钻研的透 视学,这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在 同时代画家中,他是最突出的。但 是,乌切罗的局限性是,他一味孤 立地研究在二度平面如何表现立体 空间与人物的远近关系,而且象对 待数学那样,进行繁琐的测量计算。 他常常彻夜不眠地钻研透视,观察 人与物在与观者的视线呈不同角度 时,应呈现何种状态。他逐个地测 量透视的缩短线条。家里人劝他该 休息了,他却回答:啊!这种透视 法真让人迷惑不解! 《圣罗马诺之战》的内容并不具有 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佛罗伦萨市 与邻邦进行的一种区域性战争的一 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是要表现 他所钻研的复杂的透视关系,如图 右侧两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 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画面左侧 集中的骑马人物前后关系,倒在地 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 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以至连战士 的长矛的不同角度都一一被他作为 透视的研究对象。
透视基本术语
视心线——视点引向 画面的垂直线——表 示画者注视方向 心点——视心线与画 面的交点——观察者 视域的中心 主视线——从视点向 正前方延伸的水平视 线(与基面平行) 主点——主视线与画 面的交点 主垂线——通过主点 和心点且与视平线垂 直的直线
透视基本术语
透视基本术语
视线——物体上反射入眼底的光线 视锥——汇聚在瞳孔内的无数视线 形成的圆锥 视域——固定注视方向时所能见到 的范围 视角——两条边缘视线间的夹角 正常视域——视角为60°范围内的 视域 透视图——连接视线与画面的各交 点而形成的图形 基透视——空间物体在基面上的正 投影的透视 近空间——包含视点的空间 远空间——没有视点的空间 近基面——在近空间的基面 远基面——在远空间的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