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我爱这土地》同步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嘶.哑()汹涌.()腐.烂()坟墓.()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永远汹涌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水猛烈地向前涌或向前翻滚)
B.我也应该用嘶哑
..的喉咙歌唱(声音沙哑)
C.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腐败)
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程度深)
3.艾青原名_________,成名的诗篇是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寄予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4.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D.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5.在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用线把它们与其象征意义连接起来。

土地满腔的悲愤
河流受蹂躏的国土
风光明的未来
黎明愤怒的反抗
6.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着的爱。

B.有关“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7.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9.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10.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1.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什么?
12.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3.“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一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14.结尾“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三、写作
15.参照《我爱土地》的创作风格,自选意象,仿写一首小诗。

参考答案
1.sīyǒng fǔmù
2.C
解析:C项中“腐烂”应是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被破坏的意思。

“腐败”一般指生活或制度。

3.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
4.B
解析:B项中“无比温柔的”与“黎明”之间应有个停顿。

5.土地——受蹂躏的国土;河流——满腔的悲愤;风——愤怒的反抗;黎明——光明的未来。

解析: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诗歌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6.D
解析:《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

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本诗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所以A、B、C三项正确,D项有误。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并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

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从四个歌唱对象的修饰词语来看,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8.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慨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解析:《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9.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解析:回答此题要熟悉诗歌两节内容,“假如我是一只鸟”展开嘶哑的喉咙歌唱开头,接着写它歌唱的一系列丰富的意象,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第二节诗人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
捧出了炽热的爱国心。

10.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解析:首先要掌握这两节的内容,第一节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11.其用意是表现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突出了同一祖先同一血脉的感情。

表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被人为地、长久地隔开,中国人却始终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他们向往和平、团聚、安定。

解析:抓住诗中关键词语如“海峡”“台北”“四川”“乡愁者”,结合诗歌主题来体会。

12.写蟋蟀之声无处不在,表现思乡之情的普遍。

解析:要分析诗句的表面意思,也要结合诗歌主题揣摩句子深层含意。

形象地表明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心是永远向着故乡的。

解析:结合句中喻体事物的特征揣摩。

“露珠”“萤火”虽微弱但美好,“鹧鸪”在中国文学中则与旅途愁绪相关联。

13.在结构上是收束全诗,在情感上是诗人感情的最高点,在内容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突出表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我们中国人“耳相通,心相连”,祖国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解析:可以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分析。

末尾的句子通常是收束全文,点明或深化中心。

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14.示例:是母亲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是家乡的那扇门/是那盏为你守候的灯。

1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