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赤壁怀古》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 哀叹。 • 又有人认为是作者和全词一脉相承,进一步抒发 追求“积极向上的梦境”的雄心。
归纳总结
复习:咏史怀古诗题材特点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 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 波澜壮阔,雄奇壮美。 •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抒发的情感上,通过 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 功立业的心态,表达出豪放洒脱之情。
作用:扩大时空,使其内涵丰富,。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 实 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虚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实 虚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7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虚 如龙,花月正春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实 8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虚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实 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0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虚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楚天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实景强虏灰飞烟灭虚景周瑜谈笑帐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我一尊还酹江月无绪留恋多情自古伤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比较阅读
诗人风格不同
•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 (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 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 绝倒。 • ——俞文豹《吹剑录》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豪放派特点
风格豪迈、奔放, 视野广阔,气象恢 弘,结合现实生活 来思古抒怀或写景 言志,词句质朴, 表现远大的理想报 负。
婉约派特点
多写男女欢爱、柔 情、触景伤情等内 容,词句委婉、缠 绵、清丽,追求精 巧、细腻的感情和 韵味。
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 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 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 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 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 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 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 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 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 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 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 思。 象征:离愁别恨
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雨霖铃》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融情于景)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实际操作:怎样回答艺术手法的题 • 步骤:
赏析思路: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名句赏析 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4分)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4分)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 什么?(6分)
1、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凄冷 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 (雨后阴冷的黄昏)(1分), 寒蝉、长亭、日暮、雨歇(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 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 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 笔。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 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 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 作了铺垫。
《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 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职位实为虚 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 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
• 请具体说下,哪些句子写赤壁,哪些言怀古? •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 下阕:抒发怀古之情
上阕:依依惜别
实写
下阕:羁旅长愁
虚写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 想像的景物,是虚写。此句为 承上启下句。
送别诗
• 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别绪,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大多缠绵凄 切,充满感伤情调,艺术手法多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也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塑造形象,虚实结合。 • 情感 • 1、依恋与不舍,表现得低沉哀婉,伤感而惆怅; 2、安慰或祝愿,期待彼此乐观向上。 • 送别诗可以是送别友人也可以是自己要去远方。
《雨霖铃》 景 物 人 物 行 动 寒蝉、长亭、骤雨、烟 波、楚天(实景)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实景)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 强虏灰飞烟灭(虚景) 帐饮、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怀古片段分析
•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 讨论) •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 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面 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 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 。
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名句赏析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杨树岸晨风淡月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 柳、晓风、月影(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 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 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苏轼内心解读
建功年龄 职务
周瑜 34岁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苏轼 47岁 团练副使(虚职) 功业未成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际遇
外貌 人生
怀古伤今
• 采用映衬的写作手法。周瑜的“雄姿英发” 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 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人生态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手法+依据+作用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4分)
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 的手法,(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 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 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 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1分)
课文结构
乱石穿空

咏赤壁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景
江山如画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感人生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抒怀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 • • • •
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雄浑壮阔
夸张 比喻 视觉
听觉
江山如画

石乱山高,两岸的悬崖峭壁高傲地 耸入云霄,夕阳的大半已沉入水中,在 乱石高山后投下了鬼魅般的黑影。惊涛 骇浪汹涌澎湃,不停地击向江岸,似乎 想将其冲毁撕裂。浪花就这样翻滚腾跃 着,仿佛扬卷起了千堆的白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